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2025年05月08日19:24:03 育兒 1852

點擊上方「笑薇讀書」關注並星標,和笑薇一起讀書成長,知識創富!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前段時間,收到學員的求助信:「老師,我感覺我家孩子心理不太正常。」

我問,「你為什麼這麼覺得呢?」

學員說,「孩子老說我和她爸爸不關心她,我們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執,她情緒來了還動不動就拉黑我,問她我們要怎麼做她才滿意,她又不說,真是頭疼死了!「 。

聽罷學員的講述,我笑著寬慰她:「不用擔心,孩子心理沒啥大問題,不過是渴望父母的關愛而已,只要不是那種特別消極、悲觀的性格,不必過度焦慮,孩子只是不夠成熟罷了。

聽我這麼說,她恍然大悟:「我明白原因了!她是看見宿舍的同學媽媽給人家寄東西什麼的,我們什麼也沒給買過,她就覺得我們不關心她。我們是每個月給生活費,想著她長大了自己可以給自己買東西,就沒關注過她。」

這裡其實折射出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典型困境:父母認為已傾盡所有,孩子卻覺得從未被愛

當50後父母用"吃飽穿暖即盡責"的標準養育80後子女,這些子女成為父母后,又該如何面對00後孩子對情感需求的覺醒?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01.代際創傷:被凍僵的愛的能力

我這位學員出生在80年代初的一個偏遠農村,原生家庭很不幸福,據她有一次分享,母親在她的青春期階段就去世了,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她就特別缺乏關愛。

可想而知,在童年時沒有被父母的愛充分滋養過的她,即便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那麼擅長給予孩子關愛。

就像她說的:

「我平時上班一天回去就累得不行,自己也不給自己買什麼,自然也想不起來她,她就是覺得我們關心她太少了。」

心理學有個"情感冰川期"理論:當一代人在童年經歷情感凍結,他們養育子女時往往只能給出凝固的愛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就像學員所說:「我小時候連她現在的條件都沒有,我辛苦工作也也從來沒有犒勞自己,所以也想不起來關心女兒。」

這種創傷記憶讓父母把生存需求等同於愛的全部。

一個人不懂得愛自己,往往也不知道怎麼愛別人。即便是自己的孩子。

但其實,在如今這個時代,表達愛和關心的方式太多了,打電話也好,或者網上買些孩子吃的用的東西也好,都很便捷。我相信,這些不是能力不夠,而是缺乏意識。

不過我非常理解這位學員。

很多80後90後的父母都是50後、60後,這一輩人普遍成長於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的年代,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理解停留在吃飽穿暖的階段,再有機會讀書,甚至念大學,那就是無比幸福了。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所以,由於50、60後一輩人成長年代的原因,造成了他們多數認知偏低,經由他們撫養的80後90後子女,往往也容易因缺乏親情滋養,導致不會愛自己,也缺乏愛人的能力。

但偏偏,教養方式會在代際間傳遞,尤其當父母缺乏認知的時候,往往會無意識沿襲原生家庭錯誤的養育方式

這位學員在物質與情感雙重匱乏中長大,即便成為母親,依然困在"生存模式"里。"下班累得連自己都顧不上,哪有心思想孩子?"這樣的告白,恰恰揭示著代際傳遞的悲哀。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內心委屈,覺得不被孩子理解的原因。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02.時代鴻溝:當"生存型父母"遭遇"精神需求一代

既然父母應該被理解,那問題出在了孩子身上嗎?

不盡然。

這位學員的孩子是00後,這一代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加上受益於過去幾十年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他們普遍成長於物質豐盛的時代。

所以,這些孩子缺乏的其實並不是物質,而是父母在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關注與支持。

時代發展太快了,然而很多父母養育孩子的理念並沒有更新,他們依然認為,自己努力工作供養孩子,就已經盡了最大的恩情了!

所以日常除了給孩子打日常必須的生活費,其他的情感關懷和支持非常有限 。

以至於孩子對媽媽說,「那等你們老了,是不是我也只需要給你們錢就可以?」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認知更高了,在他們的內心,愛比錢重要。如果父母只出錢,卻沒有付出情感關懷,他們以後也不想回饋父母感情。

聽起來頗有些冷酷無情,卻也不無道理。

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情感付出是相互的,也是需要經營的。長期缺乏互動和交流,即便是血親,感情也會變得淡漠

孩子發泄情緒的行為背後,藏著沒有被看見的需求。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撫養》中講道:

家庭教育首要任務是心理撫養,而非物質金錢的滿足。

所謂心理撫養,不僅指在觀念和能力上引導孩子,更包括了情感的支持,以及性格的培養,都需要父母全程參與。

然而,很多父母都在捨本逐末,以為讓孩子有吃有穿、有學可上,就已經盡了養育義務,然而這些已經無法滿足今天的孩子。

當然,父母的認知本身並無問題,只是太滯後於時代的發展了。

就有些父母當下的能力來說,或許能提供的支持有限,但問題是,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日後成長會出現很多問題。

比如性格暴戾、自私、缺乏抗挫力、親子關係冷漠等。相信父母們並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03.破冰行動:重啟愛的學習計劃

孩子是跟著時代成長起來的,而父母往往滯後於時代的發展。

所以這就註定了,父母需要重視孩子的反饋,看見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並保持終身學習,升級認知,跟上時代的步伐。

其實,表達愛和關心並不難。

(1)建立情感賬簿:每天存入"愛的零錢"
不是突擊式的物質補償,而是持續的情感投資。可以是女兒朋友圈的暖心評論,也可以是分享搞笑短視頻時的@,這些微小但高頻的互動,遠比節日紅包更能滋養關係。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2)啟動代際翻譯器
試著理解:當孩子說"你們只關心成績",其實在說"我需要被看見";當抱怨"生活費不夠",可能在表達"想要被惦記"。

這就好比,網購兩箱孩子愛喝的奶茶,有時候比多轉500元更能傳遞溫度。

(3)做自己的再生父母
缺愛的父母要學會愛自己。

比如,每天留出20分鐘"寵愛自己的時光",從一支鮮花到熱敷眼罩,當母親學會自我滋養,愛的能量才會自然流淌。

正如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所說:"你不能給孩子你沒有的東西。"

學員感慨說,「真的,愛是需要表達的。可能自己以前沒有被這樣對待過,感覺很正常,但孩子說我像個機器人,沒有感情。」

每個家庭都不完美。

但我相信:我們這代人註定要成為橋樑——連接著匱乏的過去與豐盛的未來。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所以,不必苛責父母未曾給過的擁抱,正如我們的孩子會理解此刻我們的笨拙。

愛的傳承從來不是完美接力,而是帶著傷口的覺醒,是明知艱難仍願學習的勇氣。

當你下次想質問孩子"還要怎樣"時,請先問問童年那個委屈的自己:你希望被怎樣愛著?

笑薇,南方姑娘遠嫁西北,靠讀書自由生活,曾在企業打過工,也在體制內試過水,當過北漂青年,如今小城安家,執著追夢。著有《左手閱讀,右手寫作》,噹噹第十屆影響力作家,高級數字心理諮詢師,天賦解讀師。

孩子說,「等你們老了,以後也只給打錢!」 - 天天要聞

—END—

作者丨笑薇

排版丨傾晨

圖源丨網路(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首發公眾號丨笑薇讀書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畫作賞析】平凡中的藝術升華——賞析尹剛油畫白菜系列 - 天天要聞

【畫作賞析】平凡中的藝術升華——賞析尹剛油畫白菜系列

當晨露尚在青銅色的瓦當上流轉,尹剛先生的畫筆已將市井煙火點化為藝術詩篇。這位學者型畫家,以白菜為媒介,在油畫布上編織出令人怦然心動的生命交響。觀其筆下的白菜,恍若看見敦煌壁畫中的供養人穿越千年風沙,將最質樸的虔誠供奉於畫框之間。
不花錢、不生娃、不消費?這些怪現象背後全是大實話! - 天天要聞

不花錢、不生娃、不消費?這些怪現象背後全是大實話!

前言躺平成風的今天,我們到底被什麼逼成這樣?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好多人都變了:不怎麼花錢,不想生孩子,也不愛買東西。這是突然看破紅塵當苦行僧了,還是生活實在逼得沒辦法?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些怪事兒,看完保准你直點頭!一、不花錢?錢包癟得不
女童獨自在家餓肚子隔窗向路人求助?合肥通報:系單親家庭,母親上夜班導致孩子晚上無人照顧 - 天天要聞

女童獨自在家餓肚子隔窗向路人求助?合肥通報:系單親家庭,母親上夜班導致孩子晚上無人照顧

合肥市包河區民政局6月22日發布情況通報稱,針對網上流傳「女童獨自在家餓肚子隔窗向路人求助」的視頻,經調查了解,該女童家庭系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其隨母親生活,母親上夜班導致孩子晚上無人照顧。民政、婦聯、社區已與女童母親溝通,正在積極幫助其解決家庭實際困難,解決好夜間女童無人陪護問題。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
如何建立高能量家庭場域? - 天天要聞

如何建立高能量家庭場域?

在潛意識的世界裡,語言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層影響孩子的,是家裡的「能量頻率」——也就是你每天情緒狀態、思維方式、信念習慣共同構建的無形氛圍。孩子的大腦在7歲前處於θ腦波狀態,幾乎完全開放,對能量波動極度敏感。
1歲萌娃在泳池游出12米,仰泳爬泳切換自如,神奇的天賦 - 天天要聞

1歲萌娃在泳池游出12米,仰泳爬泳切換自如,神奇的天賦

小寶寶趴在泳池邊,小腳用力一蹬,身體立刻潛入水裡,遊了大概一米遠。他靈活的翻過身變成仰泳,換了口氣,接著繼續往前游。雖然寶寶的爬泳動作算不上特別標準,游的方向也歪歪扭扭的,但架不住他勁大,兩條小腿蹬的飛快,就像裝了馬達似的,速度一點不慢。雖
人過中年會發現,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生活會更加安逸和幸福! - 天天要聞

人過中年會發現,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生活會更加安逸和幸福!

人到中年,時光會磨平了稜角,歲月已沉澱了心境。人到中年,慢慢的會發現,自己曾經的過往是何其的幼稚,這時學會了理性的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在物質極其豐富的今天,人們更多的在追求精神食糧,而對於我們絕大多數平凡的人來說,我們的精神寄託,更多的還是集
言短意長|要救少兒出版,不能只靠「鄭淵潔」主動降版稅 - 天天要聞

言短意長|要救少兒出版,不能只靠「鄭淵潔」主動降版稅

鄭淵潔每次現身媒體報道,都會有很大的關注度。這一次也不例外。據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消息,6月19日,作家、「童話大王」鄭淵潔主動在合約期內降50%以上版稅,並直言:「我認為,作為盡享了時代紅利、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頭部童書作家,現在應該通過大幅降低版稅和不重複出書,和出版社共渡難關。」浙少社長感激地說:「這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