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閉症,大腦最愛的「2種寶」,多吃有利於髓海充盈,

2025年05月24日17:52:07 育兒 1853


孩子自閉症,大腦最愛的「2種寶」,多吃有利於髓海充盈, - 天天要聞

昨天診室里,一位媽媽紅著眼睛向我求助:「何主任,我家閨女都6歲了,還只會說簡單的疊詞,連句整話都說不利索,我天天在家教她說話,一點進步都沒有,這可怎麼辦啊?」


這樣焦慮的家長,每周我都會遇到不少。我常跟家長們說,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光靠機械地教說話遠遠不夠,得把日常養護、中藥調理、互動引導三方面結合起來,缺了哪一環,效果都會打折扣。尤其是體質弱、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更要儘早干預,別錯過語言發展的黃金期!


老祖宗在《黃帝內經》早就說過:「心主神明,開竅於舌;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小兒語言遲滯、神情淡漠之症,病根多在心腎二臟。心若火旺則神不寧,腎若精虧則腦失養,恰似油燈缺油、渠水斷流,縱有巧舌如簧,也難成句!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簡單有效的食療方,既能補先天腎氣、又能養心神開竅,還能幫孩子提高專註力。

3

食療方


先說說這益智仁,聽這名兒就透著股子靈慧勁兒!此藥味辛性溫,入脾腎心經,既能溫脾陽以化濕濁,又能交心腎以定神志。《本草經疏》里講它 「主君相二火」,說白了,就是能讓心火下濟腎水,腎水上承心火,心腎相交,那孩子的眼神兒就透亮,說話也有章程了。


再看這核桃,老輩人常說 「核桃補腦子」,這話不虛!你看它形似腦髓,便知是補腎填精的妙品。味甘性平,入腎肺大腸經既能補腎固精以充腦髓,又能潤腸通便以泄濁熱,最宜先天不足、腦竅失養的孩子。腎精足了,孩子反應就快,記事兒也牢。


孩子自閉症,大腦最愛的「2種寶」,多吃有利於髓海充盈, - 天天要聞


說起這粥的做法,也非常簡單:取益智仁 10 克,用紗布包了;核桃 20 克,碾碎成泥;再取大米 50 克淘洗乾淨,一同入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熬 40 分鐘,出鍋前把藥包拎出來就行。這粥里,益智仁專走心腎,核桃固腎健腦,大米健脾和中,三焦同治共奏補心腎、養氣血、開竅閉之功。


這食療方雖是平和,但畢竟是 「葯食同源」 之品,若孩子舌紅苔黃、口臭便秘,屬心肝火盛之證,便要慎用;若舌苔厚膩、大便黏滯,是痰濕阻滯之象,還需先健脾化濕才行。


我給大家講個醫案具體說說怎麼用。

3

醫案


小辰,6 歲。孩子睡眠很不好,凌晨 1-3 點易驚醒,需家長拍哄復睡;語言發育嚴重滯後,自主語言僅 「媽媽」「吃」「要」 等單字,提需求時拉扯衣物,常獨坐自語且發音含混。性情多數溫和,但需求未滿足時會扔物、拍打母親,發作後即沉默。飲食胃口一般,每餐半碗米飯,可接受蔬菜碎末,拒食肉類。大小便不能自主表達,需家長定時提醒,常趁家人不備解於褲內;外出時因環境陌生可忍便,歸家後放鬆則失控。


孩子自閉症,大腦最愛的「2種寶」,多吃有利於髓海充盈, - 天天要聞


孩子面色萎黃、唇淡,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膩,脈細弱


辨證為心脾兩虛、痰蒙神竅兼腎氣不固


治療以健脾養心、化痰開竅為主


開方:党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黃芪、當歸、炒棗仁、遠志、益智仁、烏葯石菖蒲法半夏白芍


我反覆叮囑家長,除了按時吃藥,每天要採用 「鬧鐘提醒法」(每 40 分鐘一次)引導如廁,以 「吹泡泡」 遊戲緩解緊張,成功排便後給予貼紙獎勵;飲食上堅持喝核桃益智仁粥。


服藥一段時間後,孩子睡眠改善,夜間睡覺驚醒減少,語言上,能主動說出 「尿」「拉」,並指認 「馬桶」 卡片提需求,情緒也穩定了不少,舌象轉為淡紅、苔薄白。調方後繼續鞏固治療。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說被老師打了,要不要和幼兒園老師溝通? - 天天要聞

孩子說被老師打了,要不要和幼兒園老師溝通?

01昨天早上,孩子上學之前,突然說,她的C老師打她臉了。這一說,家人不淡定了。隊友送孩子上學去了,公公說沒必要找老師,即使打了也正常,太調皮了有時他都想打。婆婆很在意這件事。想當年,隊友在小學時被同學欺負,她去學校打了同學一頓,從此相安無事
感到不順時,這兩樣東西一定要主動丟棄 - 天天要聞

感到不順時,這兩樣東西一定要主動丟棄

生活有時就像一團亂麻,讓人滿心疲憊。明明在工作中拼盡全力,卻始終看不到明顯的進步;明明待人真誠友善,人際關係卻依舊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明明對孩子盡心儘力,孩子卻依舊叛逆得讓人頭疼;明明內心無比堅強,生活的重擔卻依舊壓得人喘不過氣。
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網友評論_太暖人了 - 天天要聞

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嗎?網友評論_太暖人了

我家那小子,三年級了,數學考試又考了68分。我蹲在教室門口等成績單,手心全是汗。班主任把卷子遞過來的時候,那眼神跟刀子似的。 回家路上,臭小子還蹦蹦跳跳說要去買冰棍。我瞅著他後腦勺翹起來的那撮頭髮,突然想起他三歲那年,非要給我表演倒立,結果
「尋找四小孩」後續:AI助力照片復原,全城接力尋人 - 天天要聞

「尋找四小孩」後續:AI助力照片復原,全城接力尋人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FOCUS ON US一張泛黃的照片,一場跨越45年的溫暖尋找,喚醒整座城市心底的柔軟!1980年6月1日的《寧波報》。繼寧波日報全媒體發布「全城尋找45年前的『四小孩』」報道後,這場尋人行動持續升溫——熱心市民積極提供線索,AI技術助力照片復原……這場城市級的接力尋人,正在書寫一段新的溫暖故事。(此前報...
總想控制孩子?你只是太久沒掌控過自己的人生 - 天天要聞

總想控制孩子?你只是太久沒掌控過自己的人生

童年失控的痛,最容易在親子關係中「回放」你越想掌控孩子,其實越暴露出你內心的脆弱「你再磨蹭就別去了!」「說了多少遍快點吃飯,你非得讓我發火?」「寫作業也能磨蹭一小時,你到底要氣死誰?」很多父母都有類似時刻:一邊說著不想吼孩子,一邊情緒如決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