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在,家就在!(獻給母親節)

2025年05月22日18:20:36 育兒 8335
媽在,家就在!(獻給母親節) - 天天要聞


老舍說過:「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

母親在,家便有了溫度。

年輕時總以為遠方是理想,中年後才懂,有母親的地方才是歸途。

從咿呀學語到白髮漸生,母親的懷抱始終是生命的原點。

有媽的地方才是家,有家的地方才有根。

那些嫌她啰嗦的時光,終將成為餘生最奢侈的回憶。

媽在,家就在!(獻給母親節) - 天天要聞


1、小時候,媽媽是神,無所不能


高爾基曾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童年的世界裡,母親是擎天柱地的神明,她的一雙手,彷彿能捧起整個世界。

衣角的破洞,經她穿針引線,轉眼成了繡花的紋樣;

灶台的煙火,經她添柴加米,頃刻飄出誘人的飯香。

她不懂天文地理,卻能用蒲扇搖走夏夜的蚊蟲;

她不曾學過醫術,卻能用掌心揉散磕破的淤青。

小時候以為"媽媽"是萬能的咒語。

後來才懂這兩個字里藏著一整個宇宙的溫柔與犧牲。

是她用脊背替我們扛住了風雨,我們才能活得無憂無懼。

而她則藏起磨破的掌心、熬紅的雙眼,把嘆息摁進枕頭,將歲月嚼碎咽下。

即便我們撅嘴甩臉色,說傷人的話,她還是耐心照顧我們,只為那聲稚嫩的"媽媽"。

可我們總忘了,這個無所不能的人也曾是父母手心的寶貝,也是初次學著當母親。

就因為我們降生,她硬生生把自己練成了超人。

原本柔弱的姑娘,當了母親就長出盔甲;明明兩手空空,卻為我們變出整個世界。

母親的「神性」,是平凡歲月里最偉大的奇蹟。

她不是超人,卻為我們變成了萬能。


媽在,家就在!(獻給母親節) - 天天要聞


2、青年時,媽媽是故鄉,我們是遠方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可長大後,我們總覺得故鄉太小,裝不下年輕的野心。

所以成了急於逃離的鳥,背上行囊,一心撲向遠方。

母親的叮囑被丟在站台,她的目光追不上列車呼嘯的速度。

那時的我們,看不見她轉身抹淚的身影,聽不到她夜裡翻來覆去的嘆息。

異鄉的月亮再圓,也比不上老家院里的那盞昏燈。

在城市裡加班到深夜,吃著冷掉的外賣,突然想起母親腌的鹹菜、蒸的饅頭;

在酒桌上強顏歡笑,接到她電話時,卻嘴硬地說「一切都好」。

母親從不戳穿我們的逞強,她只說:「累了就回家,媽給你留著飯呢。」

古詩有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我們追逐的遠方,不過是母親目送時望不到頭的路;

我們嚮往的自由,早被她縫進了密密的針腳里。

故鄉在遊子心中,早已濃縮成母親的模樣。

她的等待是故鄉永不熄滅的燈塔;她的孤獨是遊子一生還不完的債。

媽媽在,人才有歸處。

她若不在,故鄉便成了再也回不去的遠方。


媽在,家就在!(獻給母親節) - 天天要聞


3、中年時,媽媽已離去,而我沒了家


作家賈平凹寫道:「母親沒了,我這一輩子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中年人的孤獨,是從失去母親開始的。

從前嫌她嘮叨的話,如今要對著空氣自言自語。

曾經避之不及的關心,如今成了夢裡都不敢奢望的暖。

電話簿里少了一個隨時接聽的人,世界上少了一個無條件愛你的人。

古人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沒有母親的中秋,月亮再圓也是缺;沒有母親的年夜飯,飯菜再香也是淡。

從此,故鄉成了回不去的遠方。

老屋或許還在,但少了那盞等你歸家的燈,便只是一具空殼。

兄弟姐妹或許團聚,但少了母親張羅的那桌菜,便只剩客套寒暄。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扎痛了多少人的心。

人到中年,終於明白,母親在時我們永遠是孩子,母親走了我們便成了漂泊的孤兒。

她的離去,不僅帶走了「家」,更帶走了生命最初的來處。

那些有她在的爭吵、瑣碎、煙火氣,都成了回不去的鄉愁。

"媽媽"這兩個字,是中年人心裡永遠填不滿的窟窿,是夜裡偷偷抹不完的眼淚。

老話常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母親在,我們便永遠是歸途有期的孩子;母親去,人間只剩無處落腳的漂泊。

趁還能握住她的手,多回家吃頓飯;趁還能喊一聲媽,別讓愛憋成遺憾。

母親節,願天下兒女珍惜有母親的日子,願所有母親被歲月溫柔以待。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考試光喊「認真檢查」是沒用的,要教會孩子這些試卷檢查方法 - 天天要聞

考試光喊「認真檢查」是沒用的,要教會孩子這些試卷檢查方法

很多老師總是在孩子考試前不斷叮囑:「一定要認真檢查啊!」「考完至少檢查三遍!」但結果是怎麼樣的呢?——基本沒用。很多孩子無法安靜答題且不會主動檢查的,考完都做三件事。「發獃」「開小差」「睡覺」。有的甚至在桌上畫出一幅連環畫了……答題後到底該怎麼檢查呢?老師需要把這些方法教給孩子們。開始做題時,就要為...
將「青春叛逆期」改成「自我意識期」,可避免引導對抗! - 天天要聞

將「青春叛逆期」改成「自我意識期」,可避免引導對抗!

樓下張姐最近總嘆氣:「我家閨女才十三歲,怎麼越來越叛逆了?大太陽讓她打把遮陽傘出門,她偏不,多說兩句就摔門而出。」我看著張姐發紅的眼眶,突然想起自己初中時也是這樣——其實不是故意氣媽媽,只是實在沒法再像小時候那樣,對她的話言聽計從。
會說話會撒嬌,還能開口喊爸媽?在逆水寒一鍵開啟賽博養「娃」 - 天天要聞

會說話會撒嬌,還能開口喊爸媽?在逆水寒一鍵開啟賽博養「娃」

《逆水寒》手游中,玩家們在遊戲中探索江湖時常有萌寵相伴,光是它們可愛的外表俘獲了不少玩家的心。沒想到《逆水寒》手游的寵物們還蛻變了——現在這些呆萌可愛的小夥伴們不僅撒嬌賣萌,還能開口說話,記錄與玩家們經歷的江湖趣事!經歷諸多江湖風雨,小寵物們和玩家的羈絆也在漸漸加深,但無法言語的寵物們並不能向玩家們...
不是孩子難搞,是你不懂尊重 - 天天要聞

不是孩子難搞,是你不懂尊重

比起「叛逆」,我更怕那種沉默。說難聽點,孩子要是還敢吼你、頂你嘴、摔門走人,至少說明他還願意耗情緒跟你糾纏,還有點親情的存貨在裡頭。最怕那種——你說東他看西,你說「吃飯了」他動都不動,連個表情都不送你一枚。這不是「沉穩」,這是在用零交流給你
周伯通為人單純,為何一遇瑛姑就鑄成大錯?你看南帝為何從不碰她 - 天天要聞

周伯通為人單純,為何一遇瑛姑就鑄成大錯?你看南帝為何從不碰她

《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稱得上是金庸最出圈的兩部作品,同時它們之間也存在傳承關係,因此只要是讀過前者的人,都不免要把後者也讀一遍,所以書中的兩位主角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除了兩位主角之外,還有一個角色也格外出眾,那人即是「老頑童」周伯通。
人性,就是如此而已!(句句大實話) - 天天要聞

人性,就是如此而已!(句句大實話)

正如這樣一句話:你買車了,發現有車也就那麼回事吧;你買房了,發現大家都有房子也並不稀奇,你好不容易當上老闆了,才發現,員工比老闆厲害多了;你以為榮歸故里了,可村裡都不屑搭理你。不是社會冷漠了,而是大家都活明白了,你好不好與他無關。所以不要總覺著別人都在注視你,
一個人來,一個人走,一個人嘗盡人生百味 - 天天要聞

一個人來,一個人走,一個人嘗盡人生百味

人生恰似一場孤獨的旅程,一個人呱呱墜地來到這世上,又將在某個時刻獨自消逝離去。從呱呱學語到垂垂老矣,短短几十載光陰,我們終究要一個人去經歷、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餘生做個「四不」的人 - 天天要聞

餘生做個「四不」的人

任何一個明智的人都不會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無意義的生氣上,在生活中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餘生很短,沒必要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