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到胆小懦弱的宋真宗赵恒

2022年12月19日23:14:16 历史 1498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朱棣,等等。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宋朝的一个皇帝——赵恒

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位守城皇帝,虽早年有些许政绩,晚年却昏聩,政治日益腐败,而他性格软弱,对辽屈膝求和,开了对辽国纳币输绢的头,百姓的负担日益沉重,宋朝的国力也日益衰弱了。

锐意进取到胆小懦弱的宋真宗赵恒 - 天天要闻

公元968年,宋真宗赵恒初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佩、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又改名为赵恒。

赵恒是太宗的第三子,非嫡非长,然而最后坐上皇位的就是他。太宗是继承兄长之位称帝的,他做了皇帝后,就对自家人严加防范、生怕有人跟觎自己的位置。结果两个侄子德昭和德芳都英年早逝,弟弟延美抑郁而终,长子无佐被逼疯,次子元偶暴亡了。

公元995年,太宗册立28岁的三子元侃为太子,并改名为赵恒。公元997年三月,太宗逝世,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次年改元咸平

宋真宗即位后,拥有奋发图强的雄心。他一上台,就对政权核心人员做了一次大的调整。提拔辅佐他即位的功臣吕端、老师李至等人,同时贬黜李昌龄等人。

他还下诏广开言路,鼓励群臣直言进谏。公元998年十月、真宗又罢免了宰相吕端和李至,另任张齐贤李沆为相,对中央政权的其他人员也进行了调整。接着真宗就着手整顿吏治,解决机构臃肿、贪污腐败、官吏冗滥、科举作弊等突出问题。同时他还约束皇亲国戚和宦官的行为。

真宗在施行政治改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发展农业。他曾言:“国家大事,是食为先。”他劝农课桑、赈济灾民、减免赋役、广兴屯田、奖励垦荒。通过这些措施,真宗在位前几年,宋朝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小康局面、被后世称为“咸平之治”。

锐意进取到胆小懦弱的宋真宗赵恒 - 天天要闻

真宗在内政上颇有才干,在外交上却很无能。他在深宫长大,养成了儒弱优柔的性格。在对待与邻邦辽国的关系上,他缺乏太祖的雄心胆识,甚至还不如两次伐辽失败的太宗。他的软弱和消极,在对辽问题上彻底暴露出来了。

自太宗伐辽失败后,宋对辽就一直消极抵抗,而辽军则转守为攻,不断南下侵扰宋朝,咄咄逼人。此时奉守边境的杨延昭,乃名将杨业之子,人称杨六郎,他积极抵抗,多次打败辽军,令辽人闻风丧胆。可是宋朝皇帝懦弱,仅靠个别武将的孤军奋战,根本无法抵挡强悍的辽人。

公元1004年,辽国文武双全的女强人萧太后又与儿子辽圣宗,率领20万契丹军侵宋。辽军来势凶,很快就攻下了宋朝的天雄、德清两大重镇,直抵澶州(,严重威胁到宋都济京的安全。宋真宗听说后,立即下诏令各路大军“勿与战”。但是,辽军的气势太盛,一时间连战连胜,战局形势十分危急。

宋朝举国皆惊,真宗与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意见不一,争执不休。宰相寇准等人主战,并请皇上御驾亲征;大臣王若钦等建议真宗迁都金陵避难。真宗虽然害怕打仗,但又觉得迁都不能解决问题,就硬着头皮亲征抗辽。

这年十二月,真宗驾临澶州,接见了守城众将。皇帝亲征,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而此时辽军孤军深入宋地,后援不足,粮草也接济不上,所以战争局势很快发生了转变。

宋军不断取胜,辽军举步维艰,萧太后和辽圣宗就有了罢战议和之心。宋军此时正处优势,可是真宗很怕打仗,就凭着战略优势与辽人议和。最后宋辽两国达成协议;双方休战,结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岁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协议在澶洲(又叫澶渊)签订,所以史称“澶渊之盟”。

因为宋朝在自己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向别人屈服,所以“澶渊之盟”对宋人来说是个极其屈辱的条约。宋朝不但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而且每年要送给辽人大量的财物,这也为后来宋朝每位皇帝都向辽纳贡开了头,从而给百姓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不过“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保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也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宋辽矛盾暂时解决后,西北的党项政权也主动意与宋言和。党项就是后来的西夏,党项首领李明德由此获得了真宗丰厚的赏赐。两国在保安军、延州等地设置集市,开展贸易互市。

锐意进取到胆小懦弱的宋真宗赵恒 - 天天要闻

这样,宋真宗以高昂的代价,换取了与契丹、党项的和好关系,暂时稳定了宋朝的西部和北部边境。真宗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才消除了外患。此时,北宋朝廷内部矛盾尖锐,几派人马争斗不休。宋真宗性格软弱,就不喜欢耿直的宰相寇准,他当时起用寇准,只是为了帮自己渡过难关。于是,宋江之战后,主和派的王若钦、王旦等人就得到了真宗的重用。他们进谗言诬陷寇准,说当初寇准请皇上亲征,其实是拿皇上来“孤注一掷”,真宗就顺势罢免了寇准。从此朝廷就由王若钦等奸佞小人把持,这样朝政就日益腐败了。

真宗到了晚年就逐渐懈怠,再也没有斗志了。他热衷祥瑞,迷信祭祀,天天求神拜佛,希望神仙保佑自己,不少小人就趁机钻营。

公元1018年二月,永兴军巡检使朱能上奏称“天书”降临乾祐。真宗深信不疑,用隆重的仪仗奉接“天书”人宫,他还大赦天下,又召来13000多僧尼在天安殿为自己祈福延寿。

锐意进取到胆小懦弱的宋真宗赵恒 - 天天要闻

三月,真宗在文德殿召集百官入朝,在文德殿上,真宗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宣布取消大赦天下的命令,因为他认为:“大赦之恩,是上天的旨意;大赦之义,是顺应天意。”真宗还为自己的延寿行为作了一些宣传。“天书”是由僧人从民间搜集来的《老子》《道德经》等道教经典残本或传说而成。

真宗无心政事,天天忙于求福,结果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公元1022年二月,真宗就病逝了,终年55岁。太子赵祯继位,即宋仁宗。真宗死后,葬于永定陵,谥号“元孝皇帝”,庙号“真宗”。他在位25年,前期勤政,后期昏庸。他死后,宋王朝的社会危机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由于皇帝的荒淫,朝廷中出现了很多贪官污吏。他们搜刮民财,大肆搜刮,造成人民的生活非常困难。老百姓对此很不满。

到了宋仁宗的孙子宋神宗时期,朝廷中又出现了一股新的力量——范仲淹欧阳修等人。

他们主张改革和整顿吏治,实行“庆历新政”。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与今天我们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时,名是名,字是字。《颜氏家训》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别彼此的,“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之后便有父亲给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陈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陈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陈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 天天要闻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曹操死后,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顺眼,为啥呢?因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欢他,差点让他接班。现在曹丕当了皇帝,越想越气:这小子留着迟早是个祸害!这天上朝,有个大臣打小报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写诗发牢骚,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召开说明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民国人物张宗昌 - 天天要闻

民国人物张宗昌

给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负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残暴冷血,镇压劳工,,扼杀新闻自由、横征暴敛等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 天天要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原创性贡献。其中“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伟力,更为我们党以彻底自我...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 天天要闻

明朝奇闻:道士与皇帝的“长生不老”大冒险!

在明朝嘉靖年间,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与道士”的奇妙戏码,简直可以用“道士驾到,皇帝傻眼”来形容!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宫廷中掀起一阵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