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真的是“多智而近妖”,他连自己死后的事情都已经预料到了。当初他说魏延会造反,刘备不信,硬是保下了魏延。
诸葛亮虽然没再提起过此事,但是他对于魏延会造反这件事一直深信不疑。
为了防止魏延搅乱蜀汉,诸葛亮早就给他下了套……
人难胜天
上方谷一战中,诸葛亮已经将司马懿引入死局,司马懿想要逃生,基本不可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再厉害,也算不到司马懿能靠着一场雨逃生。
诸葛亮深知“天意难违”,但是之前的天意还比较收敛,没有如此明目张胆地保护司马懿。
但是在“上方谷之战”中,“天意”也不再留手,直接下雨破坏了诸葛亮的计划。
诸葛亮的身体本就不好,现在又在上方谷之战中,遭受了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很快便病倒了。
而司马懿这边,侥幸从上方谷逃生之后,比之前更怂了,根本不出来。
诸葛亮自知时日无多,想要向天借命,诸葛亮复兴汉室的大业,本就是逆天而行,上天又怎么会让诸葛亮的仪式成功?
其实诸葛亮也知道这件事,自从上方谷下了那场雨之后,诸葛亮就已经察觉到了“天意”的存在,而这里的“天意”其实就是罗贯中的意思。
罗贯中写的虽然是小说,但是他也不敢胡来,最后结局必然是三分归晋。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再厉害,北伐也成功不了,因为罗贯中不能改变历史。
诸葛亮禳星失败之后,他并没有埋怨魏延,因为就算魏延不来,诸葛亮的寿命也无法延长。
不过,魏延闯进大营这件事,还有另一层含义。根据前文可知,魏延之所以要在这紧急关头闯入诸葛亮的营帐,是因为魏军前来夜袭。
司马懿夜观天象,发现诸葛亮的将星暗淡,似乎马上就要熄灭了。
再加上蜀军好几天没动静,因此司马懿怀疑诸葛亮很可能已经病入膏肓。
于是,司马懿便派夏侯霸带些人前来夜袭,想靠着蜀军的反应来推断诸葛亮的状态。当魏军前来夜袭的时候,魏延这个将领应该组织军队,将敌军赶出去。
哪怕没有诸葛亮的直接命令,他也应该这么做,这是他身为一个将领应该有的战术素养。但是魏延真有这种能力吗?
两手准备
魏军来夜袭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帐中施法,魏延直接就闯了进来。魏延带进来的邪风先不说,这种事还需要专门跑过来问诸葛亮吗?
就魏延这种水平,诸葛亮怎么可能放心将蜀军交给他?魏延就属于那种又菜又爱玩的人,自己的实力就摆在那里,还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诸葛亮神机妙算让魏延打了很多胜仗,魏延却只看得到自己的努力,看不到诸葛亮的计谋。
因此魏延一遇上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找诸葛亮,后来诸葛亮去世之后,他又不相信别人的计策。
这也是诸葛亮最担心的一个点,魏延太不好控制了,一般人降不住他。
演义中的诸葛亮其实已经确定“魏延造反”这件事,因此他已经直接就准备了“杀魏延”的计划。
正史上的诸葛亮只是猜测魏延会造反,因此他让魏延断后,让杨仪等人提防魏延,要是魏延不按照计划撤退,那就不要管他,直接撤走,而且正史上的诸葛亮没给魏延下套。
向天借命失败之后,诸葛亮冒犯了天机,已经是必死无疑。
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诸葛亮依然在想着蜀汉的事,依然在为蜀汉着想。
在安排好蒋琬、费祎这两位接班人后,诸葛亮去世了,他死得很安静,众人甚至没察觉到。
过了一会儿,人们发现他不回答问题了,凑近一看,这才发现诸葛亮已然仙逝。
众人发现此事之后,马上按照诸葛亮传下的秘法,镇压了诸葛亮的将星,让司马懿无法得知诸葛亮的死讯。
与此同时,魏延那边也出现了状况,他梦见自己头上长了角。
魏延不懂这些,于是便找来了一个懂行的,向他询问自己这个梦是好是坏。
魏延请来的这个人叫赵直至,此人精通周易,对于解梦之事也颇有研究。
他听完魏延的描述之后,马上就明白了这个梦的真正含义,但是赵直至并不打算将真相告诉魏延。
魏延这种“唯我独尊”的性格很不讨喜,他的人缘非常好,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朋友。
赵直至知道魏延的性格,要是实话实说,肯定是费力不讨好,因此赵直至就故意说了魏延爱听的话。
赵直至告诉魏延,只有龙和麒麟这种神兽才有这种角,因此此梦就是吉兆。
魏延听完很高兴,于是便把赵直至打发走了,此时的魏延已经有了独自征讨魏国的想法。赵直至回去的路上,遇上来传达命令的费祎。
赵直至就把真实情况告诉了费祎,其实头上长角并非吉兆,而是大凶之兆。“角”字的字形为“用刀”,在头上用刀能是什么好事?理发吗?
古人可不会无缘无故就理发,因此头上长角就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砍头。
费祎得此消息后,便来到魏延军中,通知魏延大军即将撤退,让魏延断后。
魏延一听马上就不高兴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是率领大军的人,怎么可能会让自己断后呢?
但是费祎告诉他,带领大军撤退的人是杨仪,姜维从旁辅佐,魏延一听是个文官领兵,心里更不高兴了。
魏延告诉费祎,他不会撤退,而是要带兵进攻司马懿。诸葛亮虽然死了,但是他威严还在,他一样能带领蜀汉走向胜利。
费祎见魏延已经失控,便趁机奉承了他几句,然后就逃走了。
费祎回到大营之后,将魏延的决定告诉众人,众人都打算放弃魏延,直接就走了。此时的魏延还不打算成为反贼,因此他必须先一步将杨仪说成反贼。
然后刘禅就收到了好几份战报,魏延说杨仪造反,杨仪说魏延造反。
朝中官员全都支持杨仪,认为魏延这个自大狂才是反贼,于是刘禅派兵挡住了魏延,不让他返回西川。
魏延大怒,想要强行打回去,但是他手里的兵大多是蜀人,没人愿意帮他,到最后他身边就剩下了马岱以及马岱手下的几百人。
本来魏延是打算投奔魏国的,但是马岱劝他攻取汉中,魏延就信了。到了汉中之后,正好遇上杨仪在镇守南郑。
杨仪掏出诸葛亮留下的锦囊,知道了对付魏延的办法,于是他来到阵前,让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
此时的魏延还是那么猖狂,他对杨仪说:“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
结果他第一遍“谁敢杀我”还没喊完,身后的马岱就把他砍了。当初诸葛亮告诉马岱,趁魏延大喊大叫的时候,杀他。
其实这句“谁敢杀我”,就是用来分散魏延注意力的,好让马岱得手。而魏延真正的死因,就是因为前面那句。
魏延实在是太狂了,没有了诸葛亮,就没人能管住他,但这是什么好事吗?魏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被马岱砍头也就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