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2025年07月07日20:00:22 历史 3789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的语音转化成文字。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黄石文用电脑书写回忆录。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这部回忆录已经写完了前三章,粗略记述了他近一个世纪人生的前二十年:民国初年,家道中落,举家南迁;辍学,辗转河南开封、信阳,加入孩子剧团,做抗战宣传;行军大半个月,跨过封锁,来到豫皖苏边区,成为新四军第四师拂晓剧团一员,在战壕边拉小提琴,演绎宋代名将岳飞和英勇的渔夫萧恩……

人生南北多歧路,炮火连天的战场后方,一段文艺兵的人生经历徐徐展开。

信仰的种子在他11岁时就播下。获得的各类奖章、徽章和纪念章能摆满半张床,但接受采访时,黄石文只在胸前别上了党员徽章。

这是他最看重的身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人生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黄石文靠着这份信念,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阅读全文>>>


回望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警钟长鸣,以团结凝聚强国建设的强大力量,以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

犹记得,卢沟桥头的战火,映照着侵华日寇的狞笑;而大好河山的次第沦丧,也激发出中华儿女抗争的力量。国难当头,生死以赴,全体中华儿女,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下不朽的篇章。

无数“民间记忆”记录着那段惨烈的历史,也从岁月深处传递出不屈的抗争精神。任岁月流逝,血水浸泡,却苦苦支撑,永不言败。这其实属于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这些精神气质的背后,是左权、吉鸿昌、佟麟阁、杨靖宇等慷慨赴死的将领,是千千万万前赴后继的爱国军民。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共伤亡60余万人。仅东北抗联师以上干部就有100余人战死疆场,其中军以上干部达30余人。而在14年抗战中,全国军民伤亡更是高达3500多万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当人们站在狼牙山顶棋盘陀,伫立腾冲国殇墓园,徘徊在夏日的平型关,轻抚卢沟桥头的石狮……拼杀仿佛就在眼前,嘶吼似乎从未消散。正是因为有昔日的不屈抗争和牺牲,才会有今日中华大地的繁荣昌盛。

而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也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此之时,铭记“七七事变”的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辈们,实现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梦想,这也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纪念。阅读全文>>>


近日,充电宝的安全问题频频引发大众关注。6月,北京多所高校下发通知,禁止使用罗马仕充电宝,原因是发现20000毫安的罗马仕牌充电器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型号充电器,更容易发生爆炸现象。随后,罗马仕、安克宣布大批量召回充电宝。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浸泡在盐水中10小时的安克充电宝。 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罗马仕、安克宣布大量召回充电宝后,多家快递公司因安全隐患拒绝运送充电宝。安克品牌提出,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寄回充电宝,而是自行将其在盐水中浸泡24小时,彻底耗尽内部电池电量,进行无公害处理,然后将泡完盐水的充电宝丢入有害垃圾箱。安克品牌的官方指导提到,这样能避免直接丢弃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

据了解,盐水是良好的导电液体,盐水浸泡充电宝的方法本质上是利用其电阻对锂电池进行慢放电,电池会对盐水进行电解反应。

记者观察到,充电宝刚泡入盐水中,就开始缓慢吐泡。经过一夜浸泡,渗出了黄绿色的液体,但没有散发味道。24小时浸泡后,充电宝插口附近出现铜绿色颗粒,透过塑料外壳可以看到,充电宝内部已经受损。新京报记者按照官方指导,将充电宝丢入了有害垃圾桶中。安克官方指导介绍,水里的盐分会和充电宝里的金属铜产生反应,所以产生了“铜绿水”。这种水没有毒,对人体无害。如果不放心,可以戴手套操作,万一沾到,用清水冲净即可。阅读全文>>>


今夏的顶流,非它莫属。2025年6月10日,一只薄荷色labubu在北京拍出108万元天价,消息一出,瞬间点燃潮玩收藏圈热度。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艺术家龙家升微博

在今年4月底,泡泡玛特推出旗下热门ip——labubu新品,即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新系列一经上架即引发全球哄抢,成为新的社交货币。中国杭州、泰国曼谷、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年轻人排队抢购龇着小尖牙的森林小精灵——labubu。

labubu的形象源于泡泡玛特签约设计师龙家升的艺术创作,最初是其奇幻绘本世界中“精灵天团”的成员,设定为北欧森林里古灵精怪的小精灵。它“邪恶萌”的形象极具辨识度,标志性獠牙、不对称眼睛等元素赋予独特视觉冲击力。

2015年前后,龙家升将其二维插画转化为立体雕塑,并与泡泡玛特合作,使其从绘本中的平面角色蜕变为席卷大众市场的潮玩顶流ip。自从将labubu纳入其ip版图以来,泡泡玛特围绕labubu的形象,开发多元主题设计不同系列的玩偶,同时也开发出了多个尺寸矩阵,覆盖日常使用到艺术收藏的多元场景。

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组合拳,成功地将labubu的ip形象拓展为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产品生态。阅读全文>>>


7月7日4时04分,小暑节气到来,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此时既高温炎热,又降水增多。民谚称“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意味着此时进入了全年最闷热的时段。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7月7日,王府井步行街,游客穿上防晒装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摄

据预报,7月8日至15日,北京白天最高气温31℃-35℃,夜间最低气温24℃-26℃。本周北京主要天气特点仍是闷热和分散性降雨频繁,受副热带高压动态对天气变化影响大。进入小暑节气之后不久,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往往也会拉开大幕,全天候炎热将成为常态。

据中国天气网分析,今年7月20日至8月18日为三伏,总时长30天。但现在还没入伏,已经有三伏天的热度了,真实体感的三伏天可能不止30天。

据中国天气网盘点,1991年至2020年,小暑时节我国平均气温达到22.2℃,接近全年的峰值。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高,尤其长江中下游会经历从出梅到入伏的过程,南北方一同进入高温高湿阶段。在常年小暑节气高温排行榜中,杭州首当其冲,高温日数高达8.1天,福州、重庆、长沙、南昌、武汉等地紧随其后,高温日数也在5天以上。阅读全文>>>

编辑 刘佳妮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李立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