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长江航运需求方面来说,长江三峡枢纽以上和武汉以下航道已达10000吨级别的航运能力,但武汉至宜昌段的长江航道刚仅能满足5000吨级船舶通航,在枯水期间航运能力甚至降至3000吨级,这就导致万吨级货轮无法直达重庆,而不得不通过需先抵达武汉港后,将货物分装到多艘小型船舶,再通过三峡大坝转运至重庆。
修建荆汉运河为何能够使万吨货轮直达重庆呢?这首先是修建了荆汉运河之后,长江航道的通航条件被大幅度的改善。荆汉运河起点位于湖北省的荆州市的松滋口,止于武汉市的东荆河口,全长230公里,运河宽度约为90米,水深可达8米、可以通行1万吨级的船舶。荆汉运河利用原有河道并新挖部分航道,有效解决了长江中游航道水深不足的问题,使大型船舶无需减载或绕行。 现在的长江荆江段在航运上有哪些缺陷呢?现在的长江荆江段河道迂回曲折,共有16个大弯,平均宽度较窄且浅滩众多,导致船舶容易搁浅或拥堵。枯水期水位下降也会使航道变浅变窄,增加航行风险。
目前的长江荆江段是指位于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河段。荆江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呢?这是因为这段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而得名。而且该河段因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历史上常引发洪涝灾害,故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长江荆江段起于湖北枝城,止于湖南城陵矶,全长约920公里。该河段因河道蜿蜒曲折、泥沙淤积严重,被称为“九曲回肠”,历史上常发生洪涝灾害。长江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连接三峡与洞庭湖,是长江历经崇山峻岭进入平原(江汉平原)后的关键河段,其水文特征为水流缓慢、河道摆动频繁,形成众多曲流和分汊,导致航运效率较低。
特别是荆江段因河道弯曲、泥沙淤积等问题,其通航能力仅为3000-4000吨级货轮,所以,这一段的长江航道急需通过裁弯取直、疏浚等工程提升其航运标准。这一段的长江航道在枯水期航道维护水深为3.5-3.8米,计划通过整治工程提升至4.5米。水深每增加0.1米,5000吨级货船可增载约150吨,其航运利润则能提升约12%。 而且现有的航道仅能通行3000吨级船舶,整治后将提升至5000吨级,但仍有部分天然航道受水位变化影响较大。 荆江段河道其自然条件也比较复杂,河道滩涂变化频繁、河势不稳定,加之水流紊乱,易形成碍航滩段。
2025年7月实施的二期整治工程将重点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航道安全畅通。一旦荆汉运河建成通航,与现有长江航道相比,荆汉运河可比现在的航道缩短航程260公里,减少其路途运输时间约14个小时,并降低物流成本300亿元/年。而且荆汉运河建成通航后,可以与现有长江主航道形成“双通道”格局,既保留原有航道又新增运河通道,缓解了三峡、葛洲坝等区域的通航压力。 在提升通行效率方面,荆汉运河使万吨级船舶直接通航长江的中上游地区,缓解三峡船闸过载压力(2023年过闸量达1.74亿吨),并优化长江黄金水道的整体效能。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后,将对传统的长江航运产生显著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荆汉运河开通后,长江中游航运路程将大幅缩短,船舶通行效率提升,物流成本降低,预计年货运吞吐量可达5亿吨,年节省运费约36亿元。 而且长江干流船舶通过量预计从目前的12.8万艘次/年减少至2.8万艘次/年,主要承担生态保护和区域航运功能,减少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压力。 荆汉运河还将串联成渝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形成贯通东西的经济走廊,带动临港产业集聚并创造约10万个就业岗位。而且还可以采用"双水道"分流模式,推动长江航运向低碳、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