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2025年07月07日18:40:22 历史 3204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盐城主城区、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的水乡古邑,以21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水绿交融、生态宜居"的独特魅力,为这场为期三天的文化盛会搭建了交流平台。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

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得主曹文轩,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罗杰米罗,韩国著名创意大师康禹铉,四次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提名的波兰国宝级插画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原主席张明舟等嘉宾围绕主题先后进行发言。他们从各自的创作经历和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了儿童文学与艺术创作中本土文化根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作品展现人类共通的情怀。

曹文轩分享了"家乡"与"水"对其创作的深远影响,强调了本土元素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我生在水边,长在水边。这是中国大地上无边无际的水网地区。我的空间里到处流淌着水,《草房子》《青铜葵花》以及我的其他作品大多因水而生。这座茅草屋不仅是我童年的记忆,更是盐都水乡文化的缩影。"

罗杰米罗则以《水乡与亚马逊的文化多样性》为题展开了盐城草房子与亚马逊雨林的艺术生态对话。他特别赞赏草房子景区将文学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创意,认为这种"生态文学"模式值得世界借鉴。

康禹铉结合其成功打造南怡岛等韩国文化符号的经验,深入探讨了文旅融合中本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他以盐都"因水而兴"的地域特质为切入点,巧妙关联老子"上善若水"的东方智慧,强调通过文学与绘画的艺术力量激活儿童与自然的深层对话。

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分享了如何将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升华为独特的艺术语言。她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对平凡事物最本真的凝视,让普通民众的诗意、自然生态的韵律,在纸张的方寸之间绽放出超越地域的永恒光芒。

张明舟以《安徒生精神如何点燃全球儿童的梦想之光》为题,从国际儿童读物推广的角度,强调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对于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作为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的文学成长纪念地,盐城草房子以弘扬安徒生童话精神为使命,推动国际儿童文学交流,激励青少年亲近文学、自然与真善美。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

活动现场举行了"草房子荣誉住民"证书颁发仪式,以铭记"草房子"以及中国儿童文学在从乡土走向世界过程中,这些国际文化使者与"草房子"结下的精神纽带,见证并推动中国儿童文学从本土走向世界的历程,彰显"草房子"作为曹文轩儿童文学精神原点的独特价值。

近年来,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江苏"百千万工程"文旅重点片区,盐都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底蕴,着力打造"水韵古邑 高新盐都"的城市名片。盐都将以此次国际交流活动为契机,让文学成为联通世界的纽带。

本次系列文学活动还将开展"我心中的乐园"国际安徒生奖邀请展,并举办大师分享会,与丹麦安徒生博物馆隔空联动,共同深化国际儿童文学对话。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