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2023年01月20日18:07:27 歷史 1052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我國的偉大領導人們登上天安門高聳的城樓時,宋慶齡赫然在列。

當時的宋慶齡衣着整潔、熱情高亢的站在天安門的城樓之上,唯一的遺憾是,曾經為中國革命付出一生的孫中山先生無緣見證這一偉大時刻

但此時,天安門城樓的正前方卻掛着一幅孫中山先生的巨大肖像畫,它被鮮花簇擁着,被人民的歡呼包圍着。

然而,毛主席在邀請宋慶齡參加開國大典之時,她遲遲沒有動身,顯然是有一些顧慮。最終,宋慶齡提出了三個條件,倘若毛主席能夠辦到她便即刻動身。

那麼,宋慶齡究竟有什麼顧慮呢?她究竟提出了哪三個條件?毛主席知曉此事後又作何反應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段歷史的真相。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主席親信,誠邀北往。

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像是綻放在宇宙間的煙火,最後星星點點漂洋過海傳入每一位愛國志士的耳中,遠在大洋彼岸的宋慶齡自然也收到了這激動人心的好消息。

她欣喜若狂的熱情歌頌着祖國新生,還為此寫下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字裡行間無一不透露着對中國人民徹底掙脫君主專制的欣喜。

要說是誰對宋慶齡的影響最大,孫中山先生定然當之無愧,宋慶齡跟隨孫中山開啟了將近70年的革命鬥爭

她不僅能夠在孫中山工作的時候提出自己的意見,還時刻照顧着孫中山的生活起居,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去保護對方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儘管在1925年孫中山先生已經病逝,但她仍始終如一的擁護着孫中山所提倡三大政策,可謂是孫中山身邊最是矢志不渝的得力幹將。

在這70年間,她也早已成為一名被社會所認可的民主主義者。因為長期受到孫中山先生的影響和熏陶,宋慶齡對中國的情況有着自己認識。

在此後的革命鬥爭中,宋慶齡與毛主席有了頻繁的接觸,二人逐漸建立了無比深厚的革命友誼

在此期間,宋慶齡逐漸了解到了共產主義的性質,相比之下,三民主義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最終宋慶齡接受了共產主義的熏陶,成為了一名共產主義者。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1948年,各界民主人士受邀北上,準備參加中央組織的政治協商會議,一起為建國大業進行籌備,

次年,宋慶齡突然收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託人送來的秘密信件,內容大致如下。

“新中國成立在即,這是值得每一位參與者欣慰的事情,革命已然勝利,誠懇邀請宋慶齡先生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建設新中國並不比革命輕鬆多少,每一位領導人的意見都至關重要,毛主席希望宋慶齡能夠出發北上開啟新的征程,對新中國的建設給予指導。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並且,開國大典也計劃在10月1日舉行,希望宋慶齡能接受邀請參加這一重要典禮。

革命的勝利本就是宋慶齡所期盼的。當時,眾人都以為宋慶齡定然會立即答應這個邀請,但是,宋慶齡卻以身體抱恙需要休養而拒絕了,這個答覆可謂是讓人大跌眼鏡。

上海對於宋慶齡來說非同一般,這裡不僅是她長大的地方,同時也是她與孫中山先生全部的回憶。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面對當下還未解放的上海,宋慶齡顯然是有一些顧慮,因此,經過深思熟慮後,宋慶齡最終婉拒了毛主席的邀請。

況且,當時宋慶齡對中央並沒有完全信服,依然保持着觀望的態度,她想知道毛主席接下來該當如何,究竟能否擔此重任。

隨後,宋慶齡在申報上發表了自己的宣言,稱自己不會接受中央的任何邀請和任命,此聲明一發,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猜測,眾人都覺得宋慶齡此後怕是與中央再無緣分了。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1949年6月,此時此刻距離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時間已所剩無多,如果宋慶齡再不答應毛主席的邀請,恐怕是真的無緣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了

於是,各界愛國志士開始紛紛勸說宋慶齡,新中國需要大家一同建設,少了誰都不行,他們都希望宋慶齡能夠答應北上。

勸說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本以為宋慶齡這次總該答應北上的邀請了,可是,她卻再一次以自己身體尚未恢復為由拒絕了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即便遭到了兩次拒絕,毛主席仍然沒有放棄。隨後,他派出了宋慶齡的至交好友鄧穎超前去勸說。

鄧穎超與宋慶齡年紀相仿,她們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開始一步一步登上了領導婦女運動的舞台。

她們不願屈服於中國古代的封建文化,於是摒棄了男尊女卑的觀念,開始奔走於中國各地尋找擁有先進思想的女性,並將其培養成為骨幹力量。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後來,兩人一起代表女性群體參加了國際婦女會議。從此以後,鄧穎超和宋慶齡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猶如生死之交。

鄧穎超在接到這一任務後,立即帶着毛主席親筆書寫的秘密信件前往了上海,為了提高此次任務的成功率,毛主席還委派了曾在宋慶齡身邊當過秘書的廖夢醒一同前去

剛到上海的第一天,鄧穎超讓廖夢醒先去探望宋慶齡,兩人相見後寒暄了一陣,隨後,廖夢醒便向她說明了來意。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可宋慶齡還是猶豫了,她表示上海有太多讓自己牽掛的東西,況且新中國成立並非小事,自己真的還需要多多考慮。於是,廖夢醒只能將這些話原原本本的告知鄧穎超。

第二天,鄧穎超決定親自登門拜訪。

兩人關係本就不一般,加之多年未見,他們定有許多話要講。於是,鄧穎超便在閑聊時趁機向宋慶齡介紹了中國當下的環境,而這番談話讓她的心意稍微有了一些轉變。

隨後,鄧穎超坦白了自己的來意,並將毛主席的親筆信交給了她。

“知曉宋慶齡先生擔憂中國的根基是否穩固。中國革命歷經數十載,現在已然接近勝利,孫中山先生的遺願即將實現。當下正值新中國成立之際,如果宋慶齡先生能夠接受邀請,來協助指導新中國的建設,相信您不僅能了卻孫中山先生的遺願,同時也能回應自己的期望。”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看到信件中字字都透露着真誠,宋慶齡非常感動。

經過多番考慮,宋慶齡表示自己願意接受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邀請前往北平。但是,她希望中央能夠滿足自己提出的三個條件,而鄧穎超當即將此事告知了毛主席。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節約從簡,致敬問候。

宋慶齡提出的第一個條件:當她到達北平後,中央不需要為自己特別舉辦歡迎會。

由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各項資源都非常稀缺,她不想將資源浪費在在自己的身上,於是便要求一切從簡,避免鋪張浪費。

第二個條件:她希望自己到達北平後能夠去拜訪張治中將軍,並希望自己可以向留在南京和談的各位代表進行問候,以此來表示對他們尊敬。

第三個條件:不要把她前往北平的事告知任何人,中央也不需要派專人來迎接自己。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宋慶齡一生都致力於革命鬥爭,為了解放婦女兒童和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所謂的功名利祿對於她來說都是浮雲。

因此,她不希望自己被媒體所關注,更不希望自己引起鋪張浪費。

而她要見張治中將軍也是在情理之中,這位被世人譽稱為“和平將軍”的張治中和宋慶齡一樣,為中國的和平事業立下了不世之功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況且,孫中山先生還在世的時候,張治中將軍就明確表示過要擁護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他也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追隨者之一

後來,張治中成為了蔣介石的部下,並深得蔣介石的信任。不過,一心一意以孫中山先生為榜樣的張治中,並沒有盡心儘力地輔佐蔣介石。

並且,他早在求學之時就與周總理等人成為了好友,最後,張志忠也變成了一位共產主義者。

宋慶齡提出的前兩個條件毛主席自然是果斷答應了,但唯獨這第三個條件讓他犯了難。要知道,宋慶齡為中國革命作出過偉大的貢獻,派人迎接既是禮節也是肯定。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於是,毛主席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這第三個條件還可以再協商一下。如果宋慶齡不希望有太多人去迎接她,那麼可以派一些她的知交好友前去。

熱烈歡迎,共贏盛世。

中央對宋慶齡給予了高度的認可,對於她是否能來到北平這件事情也非常的重視。

她不僅是孫中山先生的遺孀,還是孫中山遺志的繼承者。在孫中山先生病逝以後,他的遺願都是靠宋慶齡來完成的。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宋慶齡在民主派人士當中享有極高的威望,如果她真的答應來到北平,便會讓蔣介石所在的南京國民政府遭到整個社會的否定。

因此,他們迎接的不僅僅是宋慶齡,還有宋慶齡對共產黨的肯定,對中央的肯定以及對毛主席的肯定。

所以,宋慶齡來到北平他們是無論如何都要去迎接的,這樣不僅能夠避免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同時也能夠確保宋慶齡的安全。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在經過多次討論之後,中央便將這個決定告知了鄧穎超,並讓她想辦法讓宋慶齡了解到她的到來對共產黨來說有多麼重要。

最終,宋慶齡做出了讓步,最終踏上了前往北平的火車。到達目的地後,她隔着車窗就看見了親自前來迎接自己的毛主席。

眾人熱烈的歡迎着宋慶齡的到來,而她也對毛主席表示了感謝。同時,她也希望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都能夠安居樂業。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隨後,兩人一同迎接着熱烈的掌聲,後來她才了解到,當時有五十多位中共中央的重要幹部都來到了車站迎接自己

除了這些重要幹部以外,還有一群來自中央幼兒保育院的孩子,他們將手中的鮮花送給了宋慶齡,而這一幕也讓她熱淚盈眶。

她沒有想到中央竟會以如此高的規格來迎接自己,這讓她非常的感動,並再一次表達了對新中國的祝願。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宋慶齡雖然來到了北平,但是她並不想過多的參與工作,只想以一個旁聽者的身份列於開國大典之上。

可是,當宋慶齡看着中央的領導人們對慶典如此重視,她也就不再推辭了,立即參與到了慶典的籌備當中。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如期舉行,在眾多國家領導人當中,宋慶齡作為新中國唯一一位女性領導人站在了非常顯眼的位置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當她看到丈夫孫中山的畫像立於廣場中央,看到五星紅旗慢慢升起,宋慶齡熱淚盈眶,他十分欣慰的看着這幅盛景,她對自己選擇來參加這場盛典感到無比的慶幸

開國大典是一個非常莊嚴的典禮,每個人都難以抑制自己內心的激動。這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勝利,幾十載的艱苦奮鬥終於開花結果。

新中國的成立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這象徵著被壓迫了上百年的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我們的國家不再人盡可欺,人民也不再卑躬屈膝

1949年,主席邀請“國母”參加開國大典遭拒,宋慶齡:有三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宋慶齡在革命史為共產黨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當革命即將勝利之時,她卻一心想要功成身退,能有此等覺悟,無愧於“國母”之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