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櫥窗裡面有很多關於民國歷史書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創作最大動力。)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熊克武打敗另外一個軍閥劉存厚後,熊克武就控制了四川軍政大權,而熊克武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就不斷排擠其他派系的將領,最終四川爆發了“九人團”和“實業團”內戰。儘管熊克武又聯合劉存厚打敗了“實業團”,但熊克武已經元氣大傷,楊森、劉湘、鄧錫侯等新軍閥崛起。
四川新軍閥的崛起,註定和熊克武、劉成勛等老軍閥避免不了衝突,因此雙方又爆發了內戰,這一次熊克武戰敗,他被迫率領殘部離開四川,前往廣東準備參加北伐,而留在四川的舊部們就選擇歸順新軍閥。
青翰南早年加入熊克武的部隊,然後參加了四川的一系列內戰,靠着戰功升為旅參謀長,熊克武戰敗後,他投靠了劉文輝。而劉文輝也挺重用青翰南,任命他為川康邊防軍屯墾司令,後來劉文輝被劉湘打敗,青翰南就又投奔鄧錫侯,在第二十八軍裡面當旅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期,青翰南離開軍界,轉任行政職務,為四川的經濟建設做了不少貢獻,解放戰爭末期,青翰南在成都迎接和平起義。
1890年,青翰南出生於四川雙流,從小接受了良好教育。
1909年,青翰南棄文從武,考入四川陸軍小學堂,等民國成立後升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四期工兵科。
青翰南
1918年,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青翰南返回四川,在熊克武開辦的講武堂當上尉教官。9月,當時在“雲南王”唐繼堯的支持下,熊克武擔任四川靖國軍總司令,何疇為第一混成支隊長,青翰南調往何疇身邊當少校參謀,在川西北地區和劉存厚的部隊作戰。
1923年8月,熊克武的心腹但懋辛擔任四川陸軍第一軍軍長,張沖為第二混成旅旅長,青翰南為上校參謀長。
1925年3月,熊克武在四川戰敗後,就率領殘部退往廣州,準備參加北伐戰爭,但胡漢明、汪精衛、蔣介石、譚延闓等國民政府高層,認為熊克武和陳炯明有勾結。熊克武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帶着但懋辛、余際唐、張沖等人在廣州參加軍事會議的時候,被蔣介石和譚延闓派兵抓捕,因此青翰南等軍官被迫返回四川。
熊克武
青翰南回到四川後,川軍第九師師長劉文輝,也是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所以他邀請青翰南到部隊裡面當上校參謀處長。
1927年,北伐戰爭時期,劉文輝率部歸順國民政府,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軍長,青翰南為第二十四軍軍政學校副校長。
1931年,劉文輝打敗劉成勛後,控制了川康地區,青翰南升為川康邊防軍屯墾中將司令。
1933年,“二劉之戰”結束後,劉文輝被劉湘打敗,劉文輝率領兩萬殘部退守川康地區,由於失去了太多地盤,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青翰南就離開了劉文輝,跑去投奔鄧錫侯,擔任第二十八軍教導師第三旅少將旅長,兼金堂縣縣長、金堂縣建設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
劉文輝
青翰南帶着工程部隊在當地勘察測量,還請了成都高級工業學校的教師韓子揆負責設計,想在城東建一處電站,青翰南在軍校的時候學過測繪,他親自帶着技術人員實地考察。
1935年11月,由於派系鬥爭的原因,青翰南離開四川,前往江西擔任江西綏靖公署少將高參。
1936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授予青翰南陸軍少將軍銜。
1937年初,青翰南擔任重慶行營少將參軍。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由於青翰南沒有兵權,而他又不想擔任虛職,所以就離開了部隊。後來青翰南擔任華陽縣灌溉委員會主任,雙流旅蓉同鄉會會長等職務。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青翰南當選雙流縣參議員。
鄧錫侯
1946年,國民黨為內戰做準備,在四川各地徵兵征糧食,青翰南、彭光烈等退伍將領,積極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
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青翰南在成都和雙流兩地做生意。
1949年底,解放軍進入四川,青翰南在成都迎接解放軍到來。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青翰南擔任成都市第一屆人大代表。
1953年,青翰南前往重慶,在“上海機械廠”工作,擔任技術主管、工程師等職務。
1956年,青翰南成為該廠技術學校的技能老師。
1958年,青翰南退休返回雙流老家居住。
1964年,青翰南發表了《青翰南自傳》等多篇回憶錄。
1967年,青翰南去世。
聲明: 歷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