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
黃河vs長江
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7倍,堪稱“水流量界的碾壓局”,那這個看似“先天不足”的黃河,是怎麼成為中華民族“首席母親河”的呢?
黃河是怎麼成為母親河的
這就要說一下黃河的歷史了,在我國長達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主要得益於黃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雖然黃河幹流經常發洪水,但黃河支流的相對平穩,讓其成為了早期人類活動的聚集地,分布着數以萬計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例如藍田人、北京猿人、丁村人等。
再加上溫帶氣候讓降雨集中在夏秋兩季,多雨與熱季的結合十分有利於作物生長。有了人以及生存基礎,文明的發展自然隨之而來,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區,逐漸發展出了河湟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等,夏商周三代就是黃河文化的產物。
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說出現,讓黃河流域的文化發展到了頂峰,從夏商周到漢唐,西安、洛陽、開封可是著名的黃金都城帶,也正因此,讓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從未出現斷檔。
至於長江,雖然也曾誕生過良渚文化,但因為洪水以及環境變化的原因突然衰落,沒能持續影響後續中原文明的主流發展,糧食作物水稻也因為需要水利工程,例如都江堰,因此大規模開發是在秦漢之後,經濟貢獻也不如黃河顯著,這也不難理解為何黃河是母親河了。
不過,如今航運的發展讓長江快速崛起,其影響力完全不亞於黃河,但像中國這樣獨佔兩條大河可不容易。
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
資料顯示,全球接近5000公里的大河共10條,但像中國這樣獨佔河流的國家只有中美兩國,獨佔兩條河流的更是只有中國,長江和黃河都發源於青藏高原,在中國境內流完全程並注入海洋,這樣的地理條件,讓我國在這兩條河流的開發和利用上擁有着完全的自主權。
更難得的是,長江黃河是完美的互補格局,一個負責水電航運,年發電量約10270億千瓦時,佔全國可開發量的53.4%,還實現了2024年40.2億噸的貨物吞吐量。另一個則是專精農耕,資料顯示,黃河流域的耕地面積和糧食總產量,佔全國比重均超過30%,可以說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其他國家可就沒中國這麼幸運了,就比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流經美國和墨西哥,然而其徑流量十分不均,86%集中於上游且70%集中於夏季,因此美國建造的大壩就成了河流的水閘,雖然條約規定,美國每年要向墨西哥供水18.5億立方米,但因為持續的乾旱導致水庫蓄水量降至歷史低位,兩國也因為供水問題產生了不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