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開始搶飯碗:我們該如何守住人類的「不可替代性」? | 社會科學報

2025年04月10日12:40:44 科學 9119

深圳市福田區首批70名政務輔助工具「ai數智員工」正式上崗,讓人們看到了人工智慧嵌入社會治理所產生的高效率,也讓有些人擔憂人類崗位會被機器所替代。無論怎樣,通過制度設計、技術創新,讓人類員工在和數字生命的協同中變得更高效、更溫暖,創造更多價值,這應該是最終目的。


原文 :《「ai數智員工」重構人機協同範式》

作者 |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吳丹    劉欣宜

圖片 | 網路


「數字員工」又稱數字化勞動力,是以數字化技術賦予企業活力的第四種企業用工模式。深圳福田區70名「ai數智員工」上崗的消息,代表著ai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實踐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一深度融合人工智慧技術與本地知識庫建設的創新實踐,讓「數字員工」跨越了機械重複的初級階段,開始接觸規則明確、流程固化的核心業務,「ai數智員工」正逐步在工作中佔據重要地位。然而,在這場人機協同變革的浪潮之下,存在技術理性與人性溫度共存的困境。


「效率至上」引發人機協同的深層矛盾 「ai數智員工」雖在特定領域展現出卓越能力,卻也在降低人類員工的尊嚴感與創造性價值。當公文處理效率提升90%、執法文書秒級生成,人類員工被迫離開原本熟悉的崗位,重新尋找自己的價值定位。而政策和制度的滯後更加劇了這一現象。根據oced對全球範圍內的ai事故的監測,截至2023年12月總數已達7195起。然而,多數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機責任分配機制,當「ai數智員工」深度參與工作,如何劃定責任歸屬成為阻礙「ai數智員工」和人類員工協同共生的一道難題。


其次,技術邏輯與人性需求的不匹配是當前人機協同的另一困境。以代碼和數據作為生命支撐的「ai數智員工」代表著「絕對理性」的一面,它們能夠迅速處理信息、高效完成任務,但這種高效往往伴隨著感情缺失的問題。例如,醫療人工智慧可在幾秒內診斷病因,卻無法向患者表達人文關懷,執法文書秒級生成卻難以理解當事人背後的隱情,這種技術上的高效與人性上的缺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ai數智員工」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缺乏應有的溫度。


因此,在這場人機協同的深刻變革中,如何在保證「ai數智員工」效率的同時,思考人性溫度,構建高效又具有人文關懷的新型人機協同範式,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當AI開始搶飯碗:我們該如何守住人類的「不可替代性」? | 社會科學報 - 天天要聞




當AI開始搶飯碗:我們該如何守住人類的「不可替代性」? | 社會科學報 - 天天要聞

「ai數智員工」參與下的人機協同新範式 ai數智員工參與下的人機協同,不是「人指揮機器」,也不是「機器替代人」,而應是「各居其位-動態互補」的和諧共生。


首先,明確ai員工與人類員工的工作邊界及權責分配。歐盟發布的全球第一部人工智慧領域綜合性的專門法律《人工智慧法》對人機責任分配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方面,應充分發揮ai在處理標準化、重複型任務中的優勢,將數據計算、風險預測、結構化文本生成等方面的工作劃入ai員工能力範圍的核心區域。而讓人類員工更多地專註於把控價值判斷、跨領域整合等「模糊地帶」,在決策制定、內容創造、情感共鳴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例如,在醫療領域,診斷可能由ai員工輔助,但治療方案的選擇需要醫生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作出決定。另一方面,對於涉及倫理道德、情感關懷等場景的重大決策工作,可以通過建立「人工專屬工作清單」對工作任務進行劃分,並根據企業內發生的問題情況、技術更新程度等定期更新清單內容,以確保人機協同的高效與和諧。


其次,構建以「情感融入」為核心的實時交互和動態協作機制。在技術層面,嵌入人性化設計,提升情感溫度。例如,依託多模態交互技術及表情和動作識別技術,使「ai數智員工」能夠更自然地理解人類的語言、表情和動作,並實時監測客戶情緒狀態,動態化調整交互策略。在應用層面,完善人機交接機制,拓展「ai+人類」的協同合作模式。例如,在面向客戶的服務場景中,當ai員工識別到用戶的負面情緒時,自動接入人類員工,對具體情形進行人工分析和判斷,形成情感響應的無縫銜接。


此外,還需構建「效率-人本」複合評價體系。首先,指標設計需增加人性化維度,傳統以「處理速度」「錯誤率」為核心kpi的評價體系已難以適配當下人機協同場景。例如,可以增加ai輔助滿意度、客戶情感滿意度等評價指標。其次,開發貢獻值量化系統,對ai員工和人類員工的參與程度、貢獻價值進行識別、量化和評估,並通過記錄人機協作全過程,確保雙方貢獻可追溯、可量化,作為評估和追責的依據。最後,實現能力重塑是關鍵。政府和企業應著力提升員工的ai知識、ai素養以及與「ai數智員工」協作的能力。

當AI開始搶飯碗:我們該如何守住人類的「不可替代性」? | 社會科學報 - 天天要聞




當AI開始搶飯碗:我們該如何守住人類的「不可替代性」? | 社會科學報 - 天天要聞

在ai技術迭代、用人成本上升、企業轉型發展的多重驅動下,「ai數智員工」的應用已呈現必然趨勢。重構人機協同範式,本質上是重新定義ai時代人類員工的勞動價值與意義。人機協同發展不是用機器替代人類,而是通過制度設計、技術創新,讓人類員工在和數字生命的協同中變得更高效、更溫暖,創造更多價值。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946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潘  顏


當AI開始搶飯碗:我們該如何守住人類的「不可替代性」? | 社會科學報 - 天天要聞


《社會科學報》2025年征訂

點擊下方圖片網上訂報↓↓↓

當AI開始搶飯碗:我們該如何守住人類的「不可替代性」? | 社會科學報 - 天天要聞



拓展閱讀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李 庚|忽如一夜春風至 中國硬核創奇蹟 - 天天要聞

李 庚|忽如一夜春風至 中國硬核創奇蹟

忽如一夜春風至中國硬核創奇蹟作者 李 庚當人形機器人與馬拉松運動員並肩奔跑在北京亦庄的賽道上,當2025年央視春晚舞台上機器人整齊劃一地扭起大秧歌,這些曾經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以令人驚嘆的速度走進現實。
共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第五屆中國·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在杭啟幕 - 天天要聞

共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第五屆中國·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在杭啟幕

4月30日,第五屆中國·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在杭州南宋德壽宮啟幕。本屆靈芝文化節以文化市集、啟幕盛典、宋韻雅宴三大篇章展開,來自中醫藥、科研、體育、電商等各界嘉賓齊聚一堂,展現了靈芝產業「承古法、立新章」的蓬勃氣象。圖為第五屆中國·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啟幕現場(受訪單位供圖)本屆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巧妙融合了傳統...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 天天要聞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隨著夏季來臨,水上活動增多。近期,有遊客在廣東珠海橫石基沙灘、木頭沖沙灘等地發現了一些像塑料袋一樣的物體,很多人還會用手觸摸。其實這些「不速之客」是水母。醫生也提醒:水母有毒,千萬別碰!據統計,我國沿海有30多種水母會蜇人。這些水母的觸鬚上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 天天要聞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走進貴州大學農學院實驗室,空氣中瀰漫著新鮮菌菇特有的泥土芬芳。來自印度、泰國和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們端坐於操作台前,在無菌氣流環境下小心翼翼地分離純化菌種,為後續研究做準備。 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省氣候濕熱、雨量充沛,為菌類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地「靠山吃山」的飲食傳統中蘊藏著豐富的野生菌資源,...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 天天要聞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都說「運動能夠抗衰老」,但也有些人發現自己堅持跑步一段時間後,反而看上去面部皺紋好像變多了,更「顯老」了。這也讓很多人疑惑:運動究竟是延緩衰老的「良方」,還是過度消耗體力、加速衰老的「催化劑」?最近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揭開了真相。01運動是抗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 天天要聞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目前正在進行,今天進入調查的第三天。前兩天,由於大風、冰雪等不利天氣影響,探測任務主要進行的是地面作業,那麼今天的情況如何? 航空物探直升機正在進行冰川調查氣象條件好轉航空物探直升機已起飛作業在西藏仁龍巴冰川調查點,經過昨天一天的風雪,今天已經雲開霧散,天氣晴朗,適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