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長沙下雪了:一九天降溫下雪不好?為什麼?看看農諺俗語咋說的
長沙下雪了!誰能想到,冬至過後,長沙會下雪。其實,氣候條件早就有了,只是大家沒有去特別關注而已!
從氣象信息來看,有一個淺淺的南支槽具有了一定的勢力,這可是南方的冬季水槽。與此同時,颱風胚胎96W也蓄勢待發,進入南海。
隨著颱風胚胎96W的靠近,南方地區將迎來微量水汽的注入。這將會帶來一次大範圍的陰天,甚至可能出現零星小雨或小雪的過程。不過,由於這次的南支槽太淺且不持久,所以水汽的量會非常有限。因此,這次的降水主要以小雨或小雪為主。其中,我國湖北、安徽、湖南的平原地區很有可能迎來小雪。
所以,這次長沙下雪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這次下雪時間有點短,很多人還沒來的及「合影留念」,雪就沒了!
冬至過後,很多人最關心的就是「數九寒天」了,而目前正處於「一九」期間。我們可不要認為,「一九」不是最冷的時候,就不重要了,就連春節冷不冷都要看「一九」的臉色,甚至會影響來年作物收成!
有人說「一九」期間降溫下雪不好,影響人們出行,最好是晴天溫暖一些,冬天就好過了。事實是這樣嗎?「一九」降溫下雪是不好的預兆嗎?下面來看看古人留下的農諺是怎麼判斷的!
一、一九下雪,臘月不缺
這句農諺流傳比較廣,很多人都聽過,其實,現在氣候條件和過時候相比已經是大不同了。比如,現在的冬天就感覺沒有小時候那麼寒冷,風也感覺沒有小時候大了。
所以,我們現在看農諺不是說它準不準確了,重在傳承,別給弄丟了!
這句農諺的意思比較容易理解,這裡說的「臘月」指的是農曆十二月份。
農曆十二月之所以叫「臘月」,一種說法是,因為在小寒至大寒之間,乾燥少雨、吹西風季候風,最適合風乾製作腊味。還有一種說法是,歲末十二月由於處在新舊交接時段,是祭祀比較多的月份,在古代,「臘」是祭祀的一種,所以十二月叫臘月。
這裡說的「不缺」,指的是臘月不缺「雪」換句話說,「一九」這天下雪的話,那麼,接下來的臘月里降雪的天氣會比較頻繁。
冬天寒冷雪多,雖然影響人們過年回家交通出行,但對於農業生產來說可是大有益處的。
冬天的積雪不會融化,並且透氣性極差,外面進不去,裡面的也出不了,這樣就相當於給土壤和作物表面蓋了一層被子,不僅能夠起到土壤保墒的作用,還能使作物安全越冬,同時,冬天寒冷還能防止病蟲害越冬滋生。
另外,冬天的積雪,來年開春融化後,就變成了作物所需的「瓊釀玉液」,有利於其返青生長和早春作物的按時播種。
因此,從這點來看,冬天雪多並不是不好,對農業生產來說是好的預兆。
二、頭九下了雪,頭伏雨不缺
這句農諺也不難理解,意思是說,如果頭九(一九)期間下雪的話,那麼就預示來年「頭伏」期間雨水比較充足,有利於秋收作物的生長,為豐收奠定基礎。
2025年的三伏天按民間諺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四庚數中伏,秋後一庚數末伏。」來推算,2025年7月20日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這天是「庚寅日」,是「頭伏」的開始。
10天後,也就是2025年7月30日,這天是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庚子日),是「中伏」的開始。
2025年8月7日立秋,立秋的第一個「庚日」是8月9日,這天是「庚戌日」,是「末伏」的開始。
綜上所述,2025年的三伏天是從2025年7月20日開始到2025年8月18日結束,共計30天。
從上面時間上來看,頭伏正是秋季作物快速生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雨水充足有利於其快速生長,易獲得豐收。
總的來說,從上面兩句老祖宗留下的農諺來看,「一九」期間降溫下雪對農業生產來說是有一定好處的,並不像有人說的不好!對此,大家是怎麼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