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8年,公曆日曆竟然一模一樣!天文科普專家這麼說

2024年01月17日18:10:50 科學 4602

時隔28年,公曆日曆竟然一模一樣!天文科普專家這麼說 - 天天要聞

新華社天津1月17日電(記者周潤健)近日,一則「2024年與1996年的公曆日曆完全一樣」的消息引發公眾關注。這兩個年份的公曆日曆為啥會一模一樣?聽聽天文科普專家怎麼說。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說,作為世界通用的紀年曆,公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即一個回歸年的運動周期來制定的曆法。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天,一年共12個月。由於回歸年不是整數,公曆便規定每4年增加1天,即公曆的閏年,凡公曆年數能被4除盡為閏年366天,除不盡則是平年365天,多的那一天安排在2月。

公曆日曆「撞臉」並不罕見,只要具備兩個條件即可,元旦這天同是星期幾、兩年同是平年或閏年,比如2010年和2021年,這兩年的元旦都是星期五,這兩年又都是平年,所以這兩年的日曆自然就完全一樣;2024年和1996年的元旦是星期一,這兩年均為閏年,所以這兩年的日曆也會一模一樣。

楊婧表示,如果公曆只有平年沒有閏年,日曆「重合」的年份會很多,平均幾年就會趕上一次,但由於有閏年的存在,日曆「重合」的情況最多28年出現一次。

這是因為由換算可知,一年365天共有52個星期零1天,如果遇到閏年就是52個星期零2天。由於「每4年增加1天」,所以4年就會多出5天。這樣一來,只有湊夠了7個4年,也就是28年後,多出來的35天才能再次被7整除,從而把星期數重新移回來,完成一個循環。

但公曆還規定,整世紀的年份(如1600年、1900年、2100年)如果可以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仍為平年,能被400除盡才是閏年。基於「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的規律,公曆每400年中不是有100個閏年,而是要扣除3個閏年,只有97個閏年。所以當出現整世紀年為平年時,就會打破4年多出5天的規律,導致公曆日曆「重合」的情況不是28年。

1996年和2024年的公曆日曆分布完全相同,農曆日期是不是也完全相同?「農曆日期並不相同。1996年的元旦對應的農曆日期是十一月十一,而2024年的元旦對應的農曆日期是十一月二十。由於這兩個年份的第一天所對應的農曆日期不同,剩下的365天所對應的農曆日期自然也就不會相同。」楊婧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險被毀容!湖北也有,碰到千萬別這樣做 - 天天要聞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險被毀容!湖北也有,碰到千萬別這樣做

「我還以為是蚊子,沒想到它有這麼強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漢亞心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全根講述「隨手一拍」的經歷時,後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戶外露營時,一隻形似螞蟻的小蟲突然飛到脖子上。她下意識地抬手一拍,瞬間感到頸部一陣灼燒般的刺痛。僅僅幾小時後,她的右臉便出現大片紅斑,並逐漸發展為5厘米×6厘米的...
美國能不能重建稀土產業鏈? - 天天要聞

美國能不能重建稀土產業鏈?

原創 聼風者 先釐清一個概念,就是稀土礦和稀土成品的區別。稀土礦在我們地球上其實並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礦的形式出現,聴風樓說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礦儲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數一數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為啥還缺呢?
合肥這座公園樹上「長」出小動物 - 天天要聞

合肥這座公園樹上「長」出小動物

【來源:合肥在線】咬著玫瑰花的梅花鹿、乖巧可愛的小松鼠、掩在竹林中的大熊貓……這些充滿童趣的形象並非真實的動物,而是巧妙地繪製在公園樹洞之上的精美彩繪。近日,在天樂公園內,不少市民在遊玩時偶然發現這一獨特景觀,紛紛被這小小的童話世界所吸引,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冬戰三九夏戰三伏,把電磁兼容從「玄學」變為科學 - 天天要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冬戰三九夏戰三伏,把電磁兼容從「玄學」變為科學

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請科技領域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矢志建設科技強國」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圖/國新網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蘇東林介紹,她現在擔任電磁兼容與防護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也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敢闖敢試45載,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時間之問」? - 天天要聞

敢闖敢試45載,深圳如何用「改革基因」回答「時間之問」?

理想之城。作 者丨王寒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從「經濟特區」到「全球標杆」,45歲的深圳,仍在書寫奇蹟。一座科技、人文與生態和諧相融的理想之城,是什麼模樣?深圳率先給出了答案。以與人人相關的出行為例。在這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超過四分之一的前沿之城,150座、5676個採用華為最先進液冷大功率超充技術的充電...
中歐科學家論壇專家團隊助力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圓滿召開 - 天天要聞

中歐科學家論壇專家團隊助力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圓滿召開

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開幕式暨2025第二屆「香江諾貝論壇」4月13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8位諾貝爾獎和圖靈獎獲得者、40位海內外院士及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青年科學家、企業家等近1000人出席,共同探討大數據、人工智慧、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議題。活動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 天天要聞

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獲獎名單戳這裡➙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劉娥 5月27日,作為全球設計界年度巔峰盛事,第14屆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IDEA-TOPS)頒獎盛典在深圳科學技術館舉行。本屆艾特獎延續其「立足大灣區,面向世界」的定位,共收到全球75個國家7026件參賽作品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 天天要聞

《自然·免疫學》:腺苷荼毒T細胞!科學家首次發現T細胞攝取腺苷,並導致免疫抑制的機制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掉在地上、來路不明的東西不能亂吃,按說屬於小孩子就能弄懂的常識,但就算各位都已經長大成人了,身體里的細胞也不見得能懂這一點。沒錯,說的就是你們T細胞,這一天天的,想辦法讓你們保持正常的功能已經不容易了,咋還自己亂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