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研究人員開發出,可在高溫和極端環境下運行的壓電感測器

2023年05月19日13:02:01 科學 1204


前沿:研究人員開發出,可在高溫和極端環境下運行的壓電感測器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休斯頓大學

休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新型壓電感測器的特寫照片。它有可能在極端環境中工作。


一些關鍵行業(如航空航天、能源、運輸和國防等)在極端環境中,需要感測器在惡劣條件下測量和監控眾多因素,以確保人身安全和機械系統的完整性。

例如,在石化工業中,必須在從炎熱的沙漠高溫到接近北極寒冷的氣候範圍內監測管道壓力。各種核反應堆在 300-1000 攝氏度的範圍內運行,而深地熱井的溫度高達 600 攝氏度。

休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感測器,經證明可在高達 900 攝氏度或 1,650 華氏度的溫度下工作,這是地球上最熱的熔岩類型鎂鐵質火山熔岩噴發時的溫度。

「能夠承受這種極端環境的高度敏感、可靠和耐用的感測器對於這些應用程序的效率、維護和完整性是必要的」。


讓它發揮作用

研究團隊之前使用單晶氮化鎵或 GaN 薄膜開發了 III-N 壓電壓力感測器,用於惡劣環境應用。然而,感測器的靈敏度在高於 350 攝氏度的溫度下會降低,這高於由鋯鈦酸鉛 (PZT) 製成的傳統感測器,但幅度很小。

該團隊認為靈敏度下降是由於帶隙——激發電子和提供電導率所需的最小能量——不夠寬。為了檢驗這個假設,他們開發了一種帶有氮化鋁AlN 的感測器。

「感測器在大約 1000 攝氏度下運行證明了這一假設,這是壓電感測器中最高的工作溫度,」該文章的第一作者說。

雖然 AlN 和 GaN 都具有適用於極端環境感測器的獨特而優​異的特性,但研究人員興奮地發現 AlN 提供了更寬的帶隙和更高的溫度範圍。然而,該團隊不得不應對涉及合成和製造高質量、柔性薄膜 AlN 的 技術挑戰。


下一步

既然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展示了帶有 AlN 的高溫壓電感測器的潛力,他們將在現實的惡劣條件下進一步測試它。

研究人員說「我們的計劃是在幾個惡劣的場景中使用感測器。例如,在核電站中進行中子暴露和氫儲存以在高壓下進行測試」,「由於其穩定的材料特性,AlN 感測器可以在暴露於中子的大氣中和非常高的壓力範圍內工作。」


該感測器的靈活性提供了額外的優勢,將在未來以可穿戴感測器的形式應用於個人醫療保健監測產品和需要精確感測的軟機器人中。




本文參考引用信息:


Nam‐In Kim et al, Piezoelectric Sensors Operating at Very High Temperatures and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Made of Flexible Ultrawide‐Bandgap Single‐Crystalline AlN Thin Films (Adv. Funct. Mater. 10/2023),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fm.202370056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 天天要聞

「雞公蟲」是什麼?具體長啥樣?它的剋星是誰?

夏季是蚊蟲類孳生的高發期,比較常見的有蚊子、伊蚊、臭蟲、蒼蠅、毛毛蟲、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見人就咬。反正人們對蚊蟲是比較忌憚的,因為它們會攜帶一些細菌。近日,湖南益陽桃江縣局部出現遍地「雞公蟲」引發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 天天要聞

在湛江尋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魚,竟活了五億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廣東海洋大學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考察小組在湛江硇洲島海域尋找到了40餘條文昌魚。文昌魚其實並不是魚,它是低等無脊椎動物向高等脊椎動物演化時的過渡生物,早5億年前...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 天天要聞

世界海龜日︱海龜:今天我放假!

今天是世界海龜日,「小綠」我決定給自己放天假。我打算在近岸海域暢遊,晒晒太陽,餓了就在珊瑚叢中覓食。吃飽喝足便漂在水面打盹,或者尋一處暗礁睡午覺。 作為海洋爬行動物,我們綠海龜用肺呼吸,這....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 天天要聞

2700億噸!嫦娥五號發現月球儲水庫,美國為啥6次登月都沒發現?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引言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月球宛如一顆孤獨的明珠,長久以來都是人類嚮往和探索的聖地。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的新發現,無疑給人類帶來了前所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 天天要聞

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片區發現植物新種——「滎經鳳仙花」

封面新聞記者 苟春6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四川分局獲悉,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等聯合發表了一個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滎經鳳仙花。滎經鳳仙花。攝影 宋心強據了解,鳳仙花屬是鳳仙花科中最大的屬,全世界有1000餘種,主要產於歐亞大陸的熱帶...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 天天要聞

院士專家齊聚圓桌 共話中國航天強國之路與航天產業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馬曉玉 張崢航天技術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更是人類探索宇宙、認知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航天活動,人類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同時,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