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2024年06月25日19:50:12 科學 4958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

「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著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精準、可靠、嚴密的跟蹤測量鏈路,確保準確獲取返回圖像數據。

返回器著陸前,要完成開傘、著陸等多個關鍵動作,及時獲取清晰、穩定的圖像數據,對返回艙著陸位置預判和搜救預案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布在返回艙理論落點周邊的多台光學設備安裝有高清攝像頭和感測器,能夠捕捉到每一個關鍵時刻的具體細節,並及時回傳至指控中心。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落點景象測量分隊 安學廣:我們在瞄準點5~7公里範圍內,布設了7台景象測量設備,可以實現以瞄準點為中心7公里範圍內的落點測量,20公里範圍內的景象測量,測量設備架設完之後,由後端操作人員遠程操控設備,獲得返回器10公里開傘到落地的全部景象。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儘管有過多次神舟飛船跟蹤成功的經驗,但距離上一次在四子王旗執行任務已時隔四年,且進入夏季以來,著陸場大風降水天氣頻繁,氣象複雜多變,對光學設備提出嚴苛考驗。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落點景象測量分隊 賈鵬:(嫦娥六號)返回艙的體積是載人艙的八分之一,對我們目標捕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第二個,嫦娥六號返回艙由於是無人艙,下降速度是我們載人艙下降速度的2倍多到3倍,所以又給我們任務期間穩定跟蹤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進駐著陸場以來,景象測量分隊充分完善方案預案,模擬可能出現的最複雜環境開展訓練,並協調搭建了雷達、光學、通信等設備,確保返回器返回全程實時可測。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著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 天天要聞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新型光子設備已可以兼顧靈敏與耐用。長期以來,先進光子器件因製造困難而發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學在光學設備製造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解決了包括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靈敏與耐久度兼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