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2024年05月21日17:40:56 科學 6051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新聞發布會現場。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重慶是全國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全市現有野生維管植物近6000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800餘種,江河魚類18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4種、動物128種,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60餘種。因此,加強重慶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雲陽掌突蟾。

近年來,重慶市通過強化頂層設計、開展調查觀測、評估禁漁成效、系統保護利用等舉措,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深走實。

在強化頂層設計方面,重慶成立由17個部門(單位)組成的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統籌推進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同時,印發《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2022—2025年)》,部署分解目標任務,並納入市政府績效考核督查督辦。

在開展調查觀測方面,完成14個區縣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及評估,持續推進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專項調查顯示全市分布黑葉猴263隻,在19個區縣發現林麝。完成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富集區調查,更新農業野生植物資源資料庫。建設觀測網路,布設陰條嶺、武陵山、金佛山、華鎣山等4個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及36個固定觀測點。連續多年在江津綦河流域監測到中華秋沙鴨穩定越冬種群,發現雲陽掌突蟾、金佛山尖尾天牛、巫山黃芩、巫溪馬鈴苣苔等全球新物種。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中華秋沙鴨在綦河越冬。李莉莉、瞿明斌/攝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長江鱘。資料圖

在實施長期監測,評估禁漁成效方面,完成市內14條重要河流及6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布設監測點41個,常年開展魚類資源監測。完成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135個產卵場核查。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監測船單船捕撈量由禁捕前3.6千克/船·天增加到22.2千克/船·天,魚類資源量明顯增加;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胭脂魚從1尾增加到105尾,岩原鯉從3尾增加到353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

此外,重慶還堅持多措並舉,系統保護利用。嚴格就地保護,累計建成自然保護地218個,佔全市國土面積15.4%,9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數和典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陰條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 謝智強/攝

落實遷地保護,實施植物擴繁中心建設、瀕危物種保護研究等項目30餘個,建成銀杉、水杉擴繁基地7個,保護魚類收容救護中心4個。重慶動物園繁殖珍稀野生動物45種249隻,救護動物71種207隻,首次成功救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金雕、北領角鴞。

強化拯救保護,啟動雪寶山白冠長尾雉野化放歸試驗;升級建成崖柏科研繁育基地,累計野外回歸崖柏3200畝、52萬株;開展圓口銅魚、長鰭吻鮈人工繁育研究,建設接力保種基地,珍稀瀕危物種數量穩中有升。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實施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等重大工程,2023年完成營造林50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2133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266.7平方公里、「坡坎崖」綠化美化220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1500餘萬平方米。廣陽島、銅鑼山礦區生態修復入選全國山水工程首批15個優秀典型案例,併入選聯合國「生態恢復十年」優秀案例。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42.1%提升至2023年的55.06%,躋身全國前十。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 天天要聞

何為「國之重器」?白春禮院士在武大詳細解讀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實習生 劉秋妤「不同於一般的科研儀器中心或平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量大、投資大、能力強、技術複雜先進、生命周期長,具有明確的科學目標。」6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受邀參加武漢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儀式後,做客「珞珈講壇」,以「國之重器與科技創新」為主題帶來了一場...
枝江濕地已成鳥類天堂 - 天天要聞

枝江濕地已成鳥類天堂

6月13日,枝江市仙女鎮仙女村一湖邊,當地愛鳥志願者在搭建的隱蔽掩體內拍攝湖邊的鳥兒築巢繁殖的情形。湖邊樹叢中,發現有綬帶、灰卷尾、翠鳥以及水雉等珍稀鳥類的巢穴。
不良人:為何說岐王的實力僅次於袁天罡?有5個證據,一起來看 - 天天要聞

不良人:為何說岐王的實力僅次於袁天罡?有5個證據,一起來看

在動漫《不良人》的戰力體系中,袁天罡可以說是最強的存在,沒有人能打得過他。不過僅次於袁天罡的人卻沒個定論,因為剩下來的高手不少,只是配得上第2標籤的人卻不多。實際上歧王李茂貞是僅次於袁天罡的高手。這裡有5個證據,一起來看。 證據1:歧王能離開十二峒。按照動漫《不良人》的劇情,歧王李茂貞曾去了十二峒,學...
大熊貓國際合作到底是啥情況? 關於「滾滾」出國的真相在這裡!|雲闢謠 - 天天要聞

大熊貓國際合作到底是啥情況? 關於「滾滾」出國的真相在這裡!|雲闢謠

6月12日上午,大熊貓「福寶」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卧龍神樹坪基地正式與公眾見面。來源:封面新聞隨著「福寶」的爆火,「香香」生日在社交平台的刷屏,旅外大熊貓的生活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隨之而來的,也有一些不實信息流傳。6月13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對外發布消息,對連日來,有人尾隨、跟拍、辱罵熊貓專家...
星空有約|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又有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星空有約|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又有新發現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通過分析我國首顆探日衛星「羲和號」的觀測數據,精確繪製出國際首個太陽大氣自轉的三維圖像。相關論文6月13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