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觀察|「拉索」通過國家驗收 已有不少重量級發現

2023年05月18日18:29:06 科學 1887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原創稿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日前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拉索」將致力於探索宇宙線起源之謎,並通過觀測宇宙線探索更多宇宙奧秘。

宇宙線是來自宇宙空間高能粒子,時刻造訪我們的星球。宇宙線主要由氫核、氦核、鐵核等多種元素的原子核組成,並包括少量正負電子,是人類目前能從宇宙深處獲得的唯一物質樣本。

強觀察|「拉索」通過國家驗收 已有不少重量級發現 - 天天要聞

「拉索」鳥瞰圖。(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為什麼建設「拉索」?

「建設『拉索』的目的是要解決100多年來在粒子天體物理領域的重大問題。」「拉索」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臻告訴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宇宙線攜帶著宇宙起源、天體演化、太陽活動等方面的重要科學信息,研究宇宙線及其起源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徑。

「『拉索』的建成運行,使之成為目前國際粒子天體物理三大實驗設施之一,對促進該領域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帶動前沿交叉相關學科發展和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曹臻說。

創造了哪些「世界之最」?

「拉索」擁有由5216個電磁粒子探測器和1188個繆子探測器構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探測器陣列、78000平方米的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以及18台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等三大探測器陣列,採用四種探測技術,可以全方位、多變數地測量來自於高能天體的伽馬射線和宇宙線。

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介紹,「拉索」的觀測性能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成為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超高能伽馬射線探測裝置、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甚高能伽馬射線源巡天普查望遠鏡,以及能量覆蓋範圍最寬的超高能宇宙線複合式立體測量系統。

目前「拉索」已經進入全陣列觀測狀態,開啟了甚高能伽馬源的發現之旅。曹臻表示,由於其具備領先的探測靈敏度,必然會有新的發現隨之而來。我們將不懈努力地探索每一個拍電子伏宇宙加速器的超高能伽馬輻射機制和粒子加速機制,直到發現宇宙線起源。

已有不少重量級發現

「拉索」位於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為克服環境對工程的影響、充分利用觀測資源,曹臻提出了「邊建設,邊運行」的思路。

「雪域高原高寒缺氧,冬季施工困難,只能在此期間對已建設的探測器陣列進行調試運行。2019年,完成1/4探測器陣列建設,運行半年,然後再建1/4,完成1/2時,再運行半年。」曹臻說。

就在「邊建設,邊運行」期間,「拉索」已有不少重量級的發現。

2019年4月,「拉索」的首批探測器投入科學觀測。其中,一號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的巡天靈敏度比國際上最高靈敏度的同類裝置高出30%。

2021年5月,「拉索」在銀河系內發現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並記錄到1400萬億電子伏特(1.4PeV)的伽馬光子,這是人類迄今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有助於進一步解開宇宙線起源的奧秘。

2021年7月,「拉索」精確測量了被稱為高能天文學「標準燭光」的蟹狀星雲的超高能段亮度,記錄到能量達1.1PeV(1100萬億電子伏)的伽馬光子。

2022年10月,地球接到了宇宙深處傳來的、史上最亮的伽馬射線暴,爆發持續了20分鐘。「拉索」一分不落、不偏不倚地將其捕捉到,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探測到這個伽馬射線暴甚高能伽馬輻射的地面探測器。「就像宇宙中有人打開了一支手電筒,恰好就照在我們身上。」曹臻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 天天要聞

顏寧闢謠:網傳簡歷不實,已投訴!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在其微博發布聲明,闢謠網傳簡歷。顏寧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她呼籲儘快清理相關信息。
西安突然狂風暴雨閃電,網民說他拍到了龍!專家回應: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聞

西安突然狂風暴雨閃電,網民說他拍到了龍!專家回應: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風雷暴突襲古城,多名網友稱「天上游龍飛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經歷了一場猝不及防的強雷雨突襲。隨著夜色降臨,原本平靜的天空突然響起一連串震耳欲聾的雷鳴,電閃如晝、狂風呼嘯,有人形容那場景彷彿酒吧蹦迪現場,天空中不時炸出白光,讓整座城市在一瞬間被照亮。然而,就在這場雷暴中,多個視頻在社交平台上引發...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萬物皆大 - 天天要聞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萬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立夏 —— 屬於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的到來,意味著我們已經來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曆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
五一勞動節的遐想 - 天天要聞

五一勞動節的遐想

五一勞動節,這個屬於勞動者的節日,總是能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對於我而言,勞動不僅僅是體力的付出,更是腦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領域中不斷探索、不斷突破的過程。回顧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汗水與收穫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遠離!帶孩子去海邊玩 千萬別碰這種「塑料袋」! - 天天要聞

立即遠離!帶孩子去海邊玩 千萬別碰這種「塑料袋」!

想必這個「五一」假期不少人會選擇去海邊遊玩如果在海邊看到這樣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裡的這種——看起來特別像「塑料袋」的水母!千萬別碰!近期,就有遊客在廣東深圳大梅沙海域發現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觸碰!
針對網傳簡歷,科學家顏寧發文回應:缺乏常識! - 天天要聞

針對網傳簡歷,科學家顏寧發文回應:缺乏常識!

5月4日,著名科學家顏寧通過其微博賬號@nyouyou發布聲明,打假網傳簡歷。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誰缺乏常識造出來的真真假假的簡歷從前年就開始流傳,哪怕也許出於好心,也是不對的,已被我投訴掉了,不知道為啥現在又被翻出來。」請微博闢謠儘快清理相關信息。據了解,此類虛假簡歷最早於2023年開始在網路上流傳,內容涉及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