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喝彩:打破技術壟斷!中國自主研發碳化硅晶片已實現國產替代

2022年07月06日15:25:44 科學 1671

碳化硅晶片,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它具有製造高溫、高頻、大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理想襯底,其研究和應用極具戰略意義。除了我們日常接觸的電動汽車、5G通信、軌道交通外,在國防、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碳化硅晶片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由於不可替代的優勢,被視作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從開始涉足該項領域潛心研究到今日成果領先世界,楊建和他的團隊用了17年。

為你喝彩:打破技術壟斷!中國自主研發碳化硅晶片已實現國產替代 - 天天要聞

由北京市委組織部指導並策劃,北京廣播電視台承製的全國首檔聚焦人才的紀實節目《為你喝彩》,本期將帶您走近北京天科合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楊建。

攜手奮鬥17年,打造國產半導體產業的明天

一片直徑15厘米、厚度只有0.35毫米的碳化硅晶片,上面能刻畫出龐大的信息。然而碳化硅晶片的製作工藝極其複雜,需要把碳化硅原料加熱到2300℃並變成氣態後,再通過控制包括溫度、壓力在內的各種技術參數,最後結晶形成硅錠。這項技術難度高、且占器件成本一半的襯底材料,被視作碳化硅產業鏈關鍵環節,業內也有著「得襯底者得天下」的說法。打個比方, 5G速度快就在於它有一顆非常強大的心臟,而這個心臟依賴的就是這一片薄如紙的碳化硅晶片。

為你喝彩:打破技術壟斷!中國自主研發碳化硅晶片已實現國產替代 - 天天要聞

過去這種晶片主要產能集中在歐美,由於其他國家拒絕分享核心技術,我國碳化硅晶片的研究進展一直十分緩慢。而就在最近十年,在楊建和搭檔陳小龍的努力下,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2014年,天科合達終於成功將6英寸的晶片研發成功,並於2016年量產推向市場。

從開始接觸碳化硅晶片技術到量產推向市場,楊建和搭檔陳小龍整整奮鬥了十七年。

為你喝彩:打破技術壟斷!中國自主研發碳化硅晶片已實現國產替代 - 天天要聞

獨立培養人才、不斷創新,將核心競爭力握在手中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帶頭人,楊建對技術人才有著迫切的需求。與其挖掘人才,不如自己培養人才。在楊建看來,北京有著濃厚學術環境和得天獨厚的科研優勢,用培養的方式獲取人才,才能給自己製造更多的機會。北京市組織部、大興區組織部對此也是大力支持,為公司5名成熟人才、15名應屆碩士解決了北京戶口,15人解決公租房。此外,公司5人還獲得「大興區新國門領軍人才」稱號、6人獲得「大興區優秀青年」稱號。這是人才對北京的情愫,更是北京對人才的溫度。

為你喝彩:打破技術壟斷!中國自主研發碳化硅晶片已實現國產替代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北京市大興區政府在國家(市級)項目匹配資金、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全方位、多維度給予了企業資金和政策支持。在2020年,天科合達向北京市大興區申請土地為工廠擴建做準備。雖然工程進展受到疫情影響,但在政府各方努力協調下,新工廠的建設已經進入尾聲,預計今年七月底就能進駐投產。

目前,天科合達在導電型碳化硅晶片方面佔據了將近90%以上的國內市場。這也意味著,天科合達完全有能力替代國外產品,去適應中國自己的碳化硅晶片需求。如今,天科合達在碳化硅單晶行業世界排名位於第四位,國內排名居前列。功夫不負有心人,從跟隨到齊跑,再到趕超,楊建終於帶領團隊在這條創業之路上實現了換道超車。

為你喝彩:打破技術壟斷!中國自主研發碳化硅晶片已實現國產替代 - 天天要聞

在科研之路上,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將核心競爭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有勇氣面對一切外來挑戰。楊建的創業歷程是一代人奮鬥歷程的縮影,他的腳踏實地、穩步前行,或許就是一直能夠篤行致遠的秘密武器。

今晚(07月06日)21:52,北京衛視《為你喝彩》帶你走近本期將帶您走近北京天科合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楊建。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著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