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用一種簡單的食鹽替代品可以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2021年09月01日23:16:09 科學 1211

在廚房裡,鹽幾乎感覺像是在作弊。加入適量的鹽可以立即增強幾乎所有美味菜肴的風味——但這種廉價而豐富的成分有一個明顯的缺點。

簡而言之,過多的鹽對您不利。更具體地說,過多的鈉對你有害,鈉是構成鹽的兩種主要元素之一(又名化合物氯化鈉)。

許多先前的研究調查了膳食鈉含量過高與健康問題(例如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之間的聯繫。

研究表明,用一種簡單的食鹽替代品可以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其他研究還繪製了人們飲食中鉀含量不足對健康的影響,這對血壓也有負面影響。

碰巧的是,許多超市中常見的一種產品可以同時緩解這兩個問題:鹽替代品的味道與鹽相似,但鈉含量降低,鉀含量增加。

然而,儘管鹽替代品很有前景,但缺乏衡量它們對中風、心臟病和死亡影響的大型臨床試驗,因此它們的有效性仍然存在疑問。

現在,在中國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似乎表明,幾乎每個人都會從轉換中受益。

澳大利亞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的臨床流行病學家布魯斯·尼爾(Bruce Neal)說: 「世界上幾乎每個人吃的鹽都比他們應該吃的多。」

「如果全世界將鹽換成鹽替代品,每年將有數百萬人過早死亡。」

在這項研究中,尼爾和他的團隊調查了來自中國農村地區的 20,000 多名村民,招募了有中風或血壓不佳史的參與者。這些人總共來自600個村莊,試驗開始時平均年齡約為65歲。

在實驗中,一半的參與者在試驗過程中免費供應鹽替代品(設計為為期五年的實驗,但受到COVID-19 大流行的輕微影響)。

給予他們的鹽替代品具有較少的鈉和添加的鉀,並且鼓勵他們比通常使用的鹽更謹慎地使用它,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總體鈉含量。

與此同時,另一半村民作為對照組,繼續像往常一樣在做飯和準備食物時使用鹽。

在研究結束時,這兩組的健康結果存在顯著差異。

總體而言,在實驗開始大約五年後,超過 4,000 名參與者死亡,超過 3,000 人中風,超過 5,000 人患有某種主要的心血管事件——令人悲傷和不幸的結果,但考慮到他們的年齡並不意外和試驗開始時的健康狀況。

然而,在這些結果中,與普通食鹽者相比,食鹽替代組發生中風的可能性顯著降低(每 1,000人年29.14 次事件 vs. 33.65 次事件),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幾率也更低(49.09 次事件 vs. . 56.29 個事件)和死亡(39.28 個事件對 44.61 個事件)。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結果有效地證實了中國之前的模型,該模型表明,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鹽替代可以每年挽救約 460,000 人的生命,只需防止與過量鈉攝入對健康的影響相關的過早死亡。

推而廣之——這部分是假設性的——研究人員建議,如果全世界的人們從普通鹽轉向更健康、稍作調整的替代品,同樣簡單的替代品每年將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看到這些保護作用的一個潛在障礙可能是由於不同國家的食物製造方式不同。

「在中國的農村……一般不使用加工食品;每個家庭在準備食物時都會添加膳食氯化鈉,」未參與該研究的麻省總醫院兒科醫生 Julie R. Ingelfinger在評論中解釋說關於研究。

「相比之下,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商業食品保鮮會在飲食中添加大量氯化鈉,而鹽替代品的使用並不能完全占鹽攝入量的大部分。」

一個答案可能是不僅在家庭廚房裡用鹽代替,而且在工業廚房裡也可以用鹽代替,在那裡生產商業加工食品。

研究人員表示,就成本而言,差別不大,替代鹽的成本要高出約 50%——但考慮到普通鹽的價格(在中國每公斤約 1.08 美元),以及烹飪中通常需要的量很少,進行替代是相當實惠的,特別是考慮到好處。

「雖然鹽替代品比普通鹽貴一點,但它們的成本仍然非常低——每年只需幾美元就可以進行轉換,」尼爾說。

「這簡直是我參與過的最有價值的一項研究。」

調查結果報告在NEJM 中。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 天天要聞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將迎來連綿數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強度大,此時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節,因此民間把這段降雨時期稱之為「梅雨」,也叫「黃梅雨」,又因高溫高濕的特點,很容易導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慧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 天天要聞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慧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記者5月14日從浙江省新型研發機構之江實驗室了解到,隨著太空計算衛星星座1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整軌互聯太空計算星座「三體計算星座」正式進入組網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介紹,「三體計算星座」是由之江實驗室協同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該設施將通過在軌...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聞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華山風光秀麗,岩溶地質景觀豐富。近日,專家經過調查,發現金華山上還有豐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羅店鎮鹿田村公路旁,豎立著一塊「腕足類化石點」的牌子,在這附近山體上,地質專家發現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動物是一類古老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它們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這套地層主要是二疊紀早期,距今2.8...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 天天要聞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5月13日,作為「長三角地區5·12防災減災宣傳周」重量級品牌活動之一,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出席並致辭。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尚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上海新時代城市安全與應急...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編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災害無情,但正確的逃生避險方法是我們的有力武器。當災害來臨時,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在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雲南網推出應急科普專欄,和大家一起學習應急避險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防災避險能力。 突如其來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時間就是生命,自救至關重要發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 天天要聞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胃腸外科暨胃腸手術功能保護研究中心新技術應用沙龍上,一款名為DeepGuide的手術導航系統對外發布。該系統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使胃腸腫瘤手術的系膜完整率從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術應用沙龍現場。甄曉洲...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 天天要聞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中新網嘉興5月13日電(記者 王逸飛)13日,在浙江嘉善舉行的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這也是長三角首張跨域「生物多樣性圖譜」。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現場。浙江省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