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首次證實大模型能像人類一樣「理解」事物

2025年06月10日18:32:08 科學 1379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首次證實,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在訓練過程中自己學會了「理解」事物,而且這種理解方式和人類非常像。這一發現為探索人工智慧如何「思考」開闢了新路,也為未來打造像人類一樣「理解」世界的人工智慧系統打下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機器智能》雜誌。

我國科學家首次證實大模型能像人類一樣「理解」事物 - 天天要聞

人類智能的核心,就是能真正「理解」事物。當看到「狗」或「蘋果」時,我們不僅能識別它們長什麼樣,如大小、顏色、形狀等,還能明白它們有什麼用、能帶給我們什麼感受、有什麼文化意義。這種全方位的理解,是我們認知世界的基礎。而隨著像ChatGPT這樣的大模型飛速發展,科學家們開始好奇:它們能否從海量的文字和圖片中,自己學會像人類一樣「理解」事物?

傳統人工智慧研究聚焦於物體識別準確率,卻鮮少探討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體含義。「當前人工智慧可以區分貓狗圖片,但這種『識別』與人類『理解』貓狗有什麼本質區別,仍有待揭示。」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何暉光說。

在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借鑒人腦認知的原理,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讓大模型和人類玩「找不同」遊戲。實驗人員會給出三個物品概念(選自1854種常見物品),要求選出最不搭的那個。通過分析高達470萬次的判斷數據,科研人員首次繪製出了大模型的「思維導圖」——「概念地圖」。

何暉光介紹,他們從海量實驗數據里總結出66個代表人工智慧如何「理解」事物的關鍵角度,並給它們起了名字。研究發現,這些角度非常容易解釋清楚,而且與人腦中負責物體加工的區域的神經活動方式高度一致。更重要的是,能同時看懂文字和圖片的多模態模型,「思考」和做選擇的方式比其他模型更接近人類。

此外,研究還有個有趣發現,我們人類做判斷時,既會看東西長什麼樣,比如形狀、顏色,也會想它的含義或用途;但大模型更依賴給它貼上的「文字標籤」和它學到的抽象概念。「這證明,大模型內部確實發展出了一種有點類似人類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何暉光說道。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供圖)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6.5噸太空快遞已接單 天舟九號的「專車」準備完畢 - 天天要聞

6.5噸太空快遞已接單 天舟九號的「專車」準備完畢

今天(12日)早上8時開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組合體開始進行垂直轉運,預計整個轉運用時將在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之間。此次天舟九號共裝載了6.5噸貨物,將保障兩個航天員乘組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天舟貨運飛船專門為空間站送貨而研製,飛船全長10.6米,最大直徑3.35米,由貨物艙...
2025白石山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大會舉行 - 天天要聞

2025白石山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大會舉行

7月11日,以「賦能新應用 共建生態鏈」為主題的2025白石山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大會在保定市淶源縣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李樹深出席。保定市委副書記、市長閆繼紅會前與嘉賓舉行座談。
果如「龍眼」般可愛,秋楓 - 天天要聞

果如「龍眼」般可愛,秋楓

尋花覓草,記錄遇見的植物,認識多彩的世界。四季常青,枝繁葉茂,果如「龍眼」般可愛——秋楓。秋楓樹皮粗糙,若是被砍傷,樹皮會流出紅色汁液,干凝後變淤血狀,故又被稱為會流「血」的樹。
蘋果AI新模型問世:懷孕檢測準確率92% - 天天要聞

蘋果AI新模型問世:懷孕檢測準確率92%

近日,一項由蘋果支持的研究在健康預測領域引發關注。7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蘋果與美國心臟協會以及哈佛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合作開發出名為「WBM」的可穿戴行為模型,為健康監測帶來了新突破。傳統健康監測多依賴心率、血氧等生物特徵數據,而
時速 600公里、貼地飛行,我國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首次亮相! - 天天要聞

時速 600公里、貼地飛行,我國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首次亮相!

每經編輯:杜宇據央視新聞,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正在北京舉行,時速達600公里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也在本次大會首次亮相。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工程師介紹:超導電動高速磁浮是通過車載超導磁體與軌道上的線圈相互作用,實現列車與
認識2種丁酸衍生物 - 天天要聞

認識2種丁酸衍生物

丁酸鈉與三丁酸甘油酯作為丁酸的衍生物,在動物消化道中被分解成丁酸和其他物質。他們的主要生物學功能來源於丁酸。腸道上皮細胞優先選用丁酸作為能量源。作為一種短鏈脂肪酸,丁酸在進入小腸後部分以非離子形式被腸道黏膜細胞吸走,直接為腸黏膜細胞生長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