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2025年06月10日14:50:17 科學 4301

導讀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課題組在《chemical science》發表研究論文,報道了一種基於金單原子光電電極的單分子適配體錨定策略,實現了多巴胺在活體腦區的高選擇性檢測。該研究不僅突破了傳統適配體「聚集態」引發的非特異性識別難題,更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揭示了全新的神經遞質動態模式。

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 天天要聞
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 天天要聞

研究背景

傳統適配體生物感測器因柔性高、易交聯,常在電極表面形成「nano-bushes」結構,導致非特異性吸附,限制了其在結構相似分子(如神經遞質)間的選擇性識別性能。為打破這一技術瓶頸,研究團隊提出:通過單原子級別錨定位點實現適配體單分子分散,提升分子識別的空間解析度和選擇性。

創新策略

研究構建了金單原子修飾的二氧化鈦光電電極(au sa/tio₂),利用au–s鍵連接多巴胺(da)特異性適配體,從而構建出單分子適配體光電感測器(pec-sm-aptasensor)。這一策略有效避免了傳統金納米顆粒上適配體交聯的問題,實現了適配體的空間單分子化錨定,確保了da識別的高選擇性。

核心成果

1.結構表徵:確認單原子分布與特異性錨定機制研究通過多種先進表徵手段,如haadf-stem、xanes 和 exafs,系統驗證了au單原子在tio₂載體上的分散狀態。haadf-stem圖像中清晰可見孤立的高z值亮點,確認單原子態的存在;xanes白線增強與exafs中僅出現au–o配位峰而無au–au信號,進一步排除金簇和納米粒子的可能性。

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 天天要聞

2.性能驗證:顯著提升選擇性與檢測靈敏度該pec-sm-aptasensor在pbs緩衝液中對多巴胺(da)顯示出良好的線性響應區間(2 nm 至 3 μm)與極低的檢測限(lod = 0.25 nm)。在富含抗壞血酸(aa)、5-ht、ne等干擾物的複雜體系中,也仍保持高信噪比。相比之下,傳統au np/tio₂平台因適配體交聯形成「nano-bushes」,存在嚴重的非特異性吸附,導致對da及其結構類似物無法有效區分。

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 天天要聞

3.機制解析:單分子分布促進電子轉移與信號增強飛秒瞬態吸收光譜(fs-tas)揭示,au sa/tio₂在負載適配體後,電子壽命參數τ₂和τ₃顯著縮短,說明電子從tio₂傳遞至au sa再至適配體的通路順暢,複合幾率下降;而au np/tio₂平台因適配體之間形成複雜網路結構,反而拉長電子壽命,表明電荷傳輸受阻。此外,pec測試顯示au sa系統在nir照射下具有更高的光生電流與更長的載流子壽命。該機制證實了「適配體單分子化」不僅提高選擇性,也同步優化了檢測信號質量。

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 天天要聞

4.活體應用:解碼帕金森病模型中da真實動態微型pec感測器被成功植入小鼠不同腦區(str、hip、pfc)進行實時da監測。研究首次揭示: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儘管總體單胺類遞質(包括ne、5-ht等)普遍下降,但前額葉皮層(pfc)中da濃度卻保持相對穩定。該發現顛覆了此前普遍認為「pd小鼠皮層da顯著下降」的觀點,提示pd早期認知功能缺失可能並非由於da下降,而與其他遞質(如ne/5-ht)變化更為相關。

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 天天要聞

5.多實驗驗證:從組織、分子到行為的全鏈路證實為驗證pec檢測結果的可靠性,研究同時開展了多項驗證實驗:

免疫組化與免疫熒光:pfc中th水平輕微下降但非顯著,而5-ht轉運蛋白(5-hitt)和去甲腎上腺素轉運蛋白(net)下降更為顯著,驗證pfc中非da遞質變化主導信號下降。

gfap和αsyn染色:pd小鼠str與pfc中出現典型炎症反應與蛋白聚集,hip區則基本無明顯變化,與感測信號趨勢高度一致。

行為學測試:pd小鼠在開放場實驗中表現出典型運動障礙,但在時間順序識別(pfc功能)與新物識別(hip功能)實驗中表現正常,進一步支持「pfc中da未變,認知功能未損」的結論。

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 天天要聞

總結

本研究開創性地將單原子材料引入到適配體感測器構建中,通過單分子錨定策略大幅提升檢測的選擇性與靈敏度,成功實現多巴胺在複雜腦環境下的活體高保真檢測。該策略不僅突破了神經遞質檢測的技術瓶頸,也為解析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中的神經遞質動態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與認知路徑。

作者簡介

張中海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綠色化學研究中心,長期從事單原子催化材料與分子識別體系研究。近年來在nat. commun., pnas, angew. chem., adv. mater., joule,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nano lett., anal. chem.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100餘篇。文章他引超過7500次,h-index達到47。

課題組主頁:https://faculty.ecnu.edu.cn/_s34/zzh2/main.psp

有博士後與博士研究生招聘計劃,歡迎具有化學、材料、分析或生物背景的學生加入團隊!

文獻詳情:

aptamer single-molecule dispersion on single-atom anchoring sites for high-selectivity in vivo detection

jing huang, shiting gu, xue zhou, yibin liu, zhonghai zhang*

chemical science202516, 9720–9729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5/sc/d5sc01852h

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 天天要聞

華東師範大學張中海團隊:單原子錨定實現活體高選擇性神經遞質檢測新突破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裡面住著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 天天要聞

山欖科膠木屬基因組系統發育與生物地理創新

文章信息摘要:膠木屬(Palaquium)目前是山欖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屬。先前關於膠木屬及其所在的異膠木族(Isonandreae)內部類群關係的研究,基於有限的樣本和基因座開展,未能明確界定分類邊界,進而阻礙了對這一以馬來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 天天要聞

美!地球月球「證件照」更新

視頻截圖59萬千米外!天問二號拍攝的地月影像圖發布7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獲取的地月影像圖。目前,天問二號探測器已在軌運行超過33天,與地球距離超1200萬千米,工況良好。近期,天問二號探測器配置的窄視場導航敏感器,分別對地球和月球成像,顯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
地理冷知識——荔枝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荔枝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的一種果樹,全球栽培品種超過200種。無患子科有100多個屬,大多植物都是喜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喬木和灌木。例如龍眼、紅毛丹這些長在大樹上,需要剝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無患子科家族親戚。因為龍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國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