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是最值得提倡的養心方式。
靜坐的時候,人的神志是清醒的,只是心神不動、沒有雜念而已;身體這時候將進入與深度睡眠類似的狀態:呼吸變得緩慢深長、心跳減速、體溫降低。靜坐功夫練得好,是可以代替睡眠的,所以佛家養生提倡「多坐少卧」,有的高僧可以完全以打坐代替睡覺,累的時候,稍微打坐一會兒就可以恢復精神。
靜坐,是一項功課,經常練習,可同時使身體和精神強健。我國著名學者錢穆先生就有靜坐的習慣,有一次,他在船上遇一老者,老者見了他就說:「我看你目光炯炯,想必是經常靜坐吧。」自幼身體孱弱的錢穆先生活了九十多歲,與他靜坐練功是不無關係的。
錢穆先生
練習靜坐,最好有一個通風良好的環境,坐具舒適,最好在床上,若是秋冬季節,還需多穿一些衣服,並用褥子蓋住雙腿,以防受風寒。靜坐的時候,應盡量選擇舒適寬鬆的衣物,使全身氣機調暢,筋肉不受束縛。
靜坐的姿勢是最好把腿盤起來:先將左腳小腿放到右腳大腿上,再將右腳小腿扳上來壓到左腳大腿上,這種盤腿叫「雙盤」。對於初學者、身體較胖或年齡較大的人來說,雙盤往往難以做到,即使盤好也堅持不了多久,此時不必勉強。還有第二種方法:單盤,即雙腿不必交叉,一上一下而盤即可。當然,有的人即使是單盤也不習慣,坐久了還是會腰酸腿疼,那樣的話可以不拘一格,怎麼舒服怎麼坐,甚至可以像平時一樣端坐在椅子上,總之,只要舒服,利於靜心即可。當然,初學者也要防止坐得太舒服,睡著了。
坐好之後,開始調整呼吸,即選擇緩、細、靜、長的腹式呼吸,通過腹部的伸縮推動呼吸,吸氣的時候,腹部鼓起,將空氣充分吸入肺中。呼氣的時候,小腹收縮,把體內的氣盡量呼出去。如此反覆,整個呼吸過程務必要舒緩。呼吸調整好,氣正,心就正了。
靜坐時,我們的意念應先集中在呼吸上,吸氣的時候,感受氣體從鼻腔里進去,經過胸腔,沉入丹田,也就是小腹下方;呼氣的時候,感受氣息從丹田升起,穿過腹部和胸腔,最後從鼻孔散逸。力求把心念集中在呼吸上,不要起任何別的念頭。最後,連注意呼吸的心念都放下了,我們心裡也就萬念俱寂,如清風明月下的江面般寧靜祥和、空靈澄澈!
坐畢將起之時,可先觀想全身毛孔緩緩張開,濁氣從毛孔里放出,心情愉快;然後舒展雙臂,將雙手搓熱,撫摩面目;最後舒活兩腿,揉搓腳心,緩緩起身。
【靈犀香】天然本草,靜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