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2025年06月18日17:33:05 健康 1788

近期,熱播劇《長安的荔枝》,讓無數觀眾體驗到了,歷史的荒誕、普通人的無奈。

為了博楊貴妃一笑,嶺南的新鮮荔枝必須要在三日內日送到長安,由於荔枝極易腐敗,運送途中要萬里加急、日夜兼程,沿途甚至「人馬僵斃,相望於道」,才換得貴妃唇齒間的一聲「好吃」。

現在正值荔枝當季,大家在感慨劇中帝王的荒唐、百姓的苦澀時,也能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一把楊貴妃的快樂。

千年前帝王用人命換果香,現如今,一位現代的廣東女子,也為了吃荔枝,差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她網購了的荔枝多達十斤,到貨後一口接一口,短短一天內吃了個精光。

第二天醒來喉嚨傳來一陣劇痛、還伴著頭暈噁心、甚至鼻血直流,入院後被確診「荔枝病」,醫生警告:「再多吃幾顆,你可能真的就醒不過來了。」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荔枝引起的「危險病症」

廣東的曹女士最近有點「倒霉」。

她平時就喜歡吃荔枝,這時候又是荔枝旺季,她在網上下單了整整10斤,一箱快遞送到家,她拆箱就開吃,一邊追劇,一邊剝殼,不知不覺,整整10斤荔枝在一天之內就被她吃光了。

吃的時候很開心,但第二天早上就出事了。

她醒來時只覺得頭暈腦脹、喉嚨又干又疼,剛想起身去喝水,鼻血卻突然流了下來,止也止不住。

心慌、出汗、走路發飄,她終於慌了神,趕緊打車去了醫院。

檢查之後,被確診為「荔枝病」。

醫生的原話是:「還算輕的,要是再多吃一些,可能就不是鼻血和頭暈這麼簡單了。」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這次經歷讓曹女士自己也挺震驚的,她以前從沒聽說過吃荔枝還能吃出病,頂多以為就是吃多了「上火」。

但醫生解釋,所謂「荔枝病」,其實是一種比較明確的醫學現象,本質上是低血糖反應。嚴重的時候,血壓下降,人會陷入抽搐,昏迷,休克,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曹女士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有人說自己三天吃了一箱,也出現了便秘、嗜睡;

也有家長說孩子吃了荔枝後開始冒冷汗、不說話;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事太誇張:「吃水果還會出事?喝點鹽水就好了。」

一時間,關於這個熱門水果到底能不能吃、能吃多少、是不是有「毒」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荔枝病是什麼?

「水果吃出人命」,聽上去荒唐,但事實就是如此。

而且在過去的很多年裡,已有不少案例證明,荔枝總是偶爾會成為致命「毒手」。

醫學界對「荔枝病」的研究早已有之,並非危言聳聽。

醫學上,「荔枝病」更正式的名稱是:低血糖性腦病,在某些地區,也被稱為「急性荔枝中毒」。

那「荔枝病」是怎麼引起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大腦需要穩定的血糖來維持正常運轉。

而荔枝這種水果,尤其是未成熟的荔枝中,含有一種特殊物質--簡稱MCPG。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這種物質會干擾人體肝臟對葡萄糖的調節能力,尤其在空腹或血糖本就偏低的情況下,大量進食荔枝會進一步抑制身體合成葡萄糖的能力,造成血糖快速下降。

這時候大腦就可能供能不足,進而引發一系列神經系統反應,輕則頭暈、乏力、出汗、嗜睡,重則抽搐、意識模糊、昏迷、甚至死亡。

為什麼有的人吃了沒事,有的人吃了就會「中毒」呢?

這和個體差異、進食時機、空腹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

小孩子因為肝糖儲備少、調節能力弱,所以不要讓孩子空著肚子吃,也注意一次性不要吃太多。

餓著肚子,血糖濃度較低,這時候風險最大,尤其早上沒吃飯就吃荔枝。

一次性吃太多,比如十幾顆以上,特別容易造成血糖紊亂

長期飲食不規律的人群也更容易觸發問題,所以像曹女士那種「空腹狀態+大量進食」的組合,恰好踩中了危險因素的多個點。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飲食要有度

如今,高速運轉的物流,讓遠在百里千里之外的新鮮水果「次日達」,早已不是需要快馬加鞭、可望不可求得事情了。

但你知道嗎?哪怕是最愛荔枝的古人,也從未像我們今天這樣,把它當作「無底線零食」來吃。

蘇軾寫下的「日啖荔枝三百顆」,很多人以為蘇軾真的每天吃三百顆荔枝,但其實那是誇張的表達,就像今天我們說「咖啡續命」,並不是每天真的灌十杯。

歷史上真實的蘇軾,是一個非常講究飲食調養的人。他在嶺南任職期間確實愛荔枝,但並未無度食用。他在同一篇詩中其實也提到,荔枝「性熱,吃多傷人」。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蘇軾之後,還有明代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荔枝多食,發熱、動火、生瘡。」

這些提醒,五百年前就已經出現,只是在甜美的誘惑下,我們都忘了潛在的危害。

近年來,國內外關於「荔枝相關中毒」的案例屢見報道。

2014年起,印度比哈爾邦進入荔枝採收季。每年5月到6月,當地醫院就會陸續接收大量兒童,癥狀包括高熱、抽搐、昏迷、低血糖休克。

調查發現,這些孩子大多數家境貧困,晚飯未吃飽就採食未成熟荔枝作為晚餐,結果進食過多,導致發病。

2019年,僅6月初兩周,該地區就有超百名兒童因此死亡。

2018年,廣西南寧一名9歲男孩空腹吃了大量荔枝,凌晨突然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2020年,福建一位孕婦一次性吃下近3斤荔枝,當晚嘔吐不止,血糖驟降至危險線。

2022年,深圳某小學兩名學生連續幾天帶荔枝當早餐,結果出現嗜睡、冒冷汗,差點誤以為是中暑。

無論是蘇軾的「嶺南情懷」,還是現實中因荔枝入院的病例,其實都在提醒我們一件事:

再美味的東西,脫離了分寸感,也可能變成傷人的刀刃。

荔枝在古人眼中,是貢品、是珍饈,是以稀為貴的稀罕之物。

在今天的我們手裡,它變成了快遞箱里幾十元一箱的高頻零食,一口氣吃十斤也不覺得多。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吃荔枝有那麼大的風險,以後還能吃嗎?

當然可以!

吃荔枝不是錯,錯的是吃法。

曹女士的經歷提醒我們:不是所有健康風險都來自「垃圾食品」,有時候,問題恰恰出在那些看起來天然、健康、好吃的水果上。

那麼,荔枝一天到底能吃多少?

這沒有一個絕對標準,但有醫學研究和官方建議可以參考:

成年人:一般建議每天食用不超過 200克左右荔枝果肉(約10顆中等大小)

兒童:建議控制在 100克以內(約5顆)。

如果你吃的荔枝比較小顆、含水多、糖分低,可以稍微寬鬆一些。

但像「妃子笑」這種甜度高、果肉厚的品種,更需要注意控制數量。

關鍵原則是:不要連續、大量、不間斷吃,更不能當正餐替代。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天然等於健康嗎?

曹女士吃出「荔枝病」的那天,網上最常見的評論不是「她怎麼吃那麼多」。

而是「水果不是天然的嗎?還能吃出事」?

這句話看似無辜,其實透露出一種非常普遍但又極其誤導的邏輯:我們總以為,只要是天然的,對我們就是健康的。

但人類歷史上吃出問題的,天然食物,屢見不鮮,蘑菇、野果、草藥、帶殼海鮮、發芽的植物,哪一個不天然?可哪一個不曾出過大事?

天然兩個字,為什麼讓我們放鬆警惕?

因為它天然地帶有安慰感。

我們對食物的判斷,往往並不是建立在營養知識或醫學常識上,而是基於一種模糊的心理直覺:

工業化=可疑,有風險

天然=乾淨,健康,值得信任

追《長安的荔枝》嘴饞,女子日啖10斤荔枝,次日鼻血不止險喪命! - 天天要聞

這個認知一旦形成,就會帶來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為後果:對「天然食物」的防備心降到最低,攝入量卻不斷升高。

曹女士一天吃掉10斤荔枝,正是因為在她的腦子裡,那是一箱水果,不是「風險食物」。

「吃出問題」的關鍵,從來不在於食物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對待它

一顆荔枝能提供20-30千卡的能量,10斤荔枝摺合下來大約含糖600克,相當於30瓶可樂。

但如果有人一天喝掉30瓶可樂,身邊的人一定會勸他「你不要命了嗎」。

而吃掉一箱荔枝,大多數人反而會調侃一句「你真會享受生活」。

這就像,我們已經學會了懷疑包裝食品里的防腐劑,卻從未懷疑過一口水果里的糖分到底超沒超標。

我們已經知道速食麵不能天天吃,卻從不警惕那些食物本身,也可能帶來營養失衡、代謝崩潰等問題。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2025第四屆西部智慧醫療大會開幕,數智繪就醫療新圖景 - 天天要聞

2025第四屆西部智慧醫療大會開幕,數智繪就醫療新圖景

當七月的熱浪席捲西安,一場關於智慧醫療的思想風暴,在高新國際會議中心強勢登陸。2025第四屆西部智慧醫療大會暨數智健康展覽會,以「數智融合·產業向新」為錨點,於7月12日,開啟了一場醫療與科技共融的探索之旅,用數智畫筆,勾勒西部醫療未來藍圖。12日:主論壇領銜,平行論壇深耕,開啟數智醫療盛宴12日清晨,陽光初...
專家提醒:9.9元包郵手機殼鉛超標30倍,你還敢買嗎? - 天天要聞

專家提醒:9.9元包郵手機殼鉛超標30倍,你還敢買嗎?

近年來,9.9元包郵的手機殼因其超低價格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然而,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最新發布的質量專項風險監測結果卻給這種"低價誘惑"敲響了警鐘——部分低價手機殼鉛含量竟超出國家標準上限30倍!鉛是一種對人體危害極大的重金屬。長期接觸鉛會破壞人體細胞,損害骨骼健康,甚至導致腎衰竭。更令人擔憂的是,兒童...
「我以為只是普通炎症,沒想到這麼兇險!」51歲男子脖子一摸就痛,檢查結果竟是癌...... - 天天要聞

「我以為只是普通炎症,沒想到這麼兇險!」51歲男子脖子一摸就痛,檢查結果竟是癌......

「摸到脖子上有硬塊時,我以為只是普通炎症,沒想到這麼兇險!」51歲的王先生(化名)回憶起確診癌症前的經歷,仍心有餘悸。脖子的「蠶豆」越來越大一摸就痛半年前,剛退休的王先生在家裡閑來無事,每天跑去公園下象棋,一起玩耍的老夥伴們好幾個都是老煙槍,煙自然也抽得多起來了。最近這一個月,王先生感覺喉嚨不爽利,頸...
長了息肉、結節……醫生提醒:少吃這幾類食物! - 天天要聞

長了息肉、結節……醫生提醒:少吃這幾類食物!

不少人體檢時候會查出息肉、結節,非常關注生活中應該怎麼吃,需不需要特別忌口。那麼,飲食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長了胃息肉,少吃4類食物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主任醫師趙東兵介紹,臨床上發現,胃息肉和胃酸密切相關,高胃酸狀態易長息肉。
女子暈倒男子心肺復甦被指襲胸 專家呼籲理性看待急救行為 - 天天要聞

女子暈倒男子心肺復甦被指襲胸 專家呼籲理性看待急救行為

近日,湖南衡陽街頭髮生了一起令人揪心又暖心的事件。一名女子突然暈倒在地,情況危急。危急時刻,一名路過的男子毫不猶豫地衝上前,迅速跪地為女子實施心肺復甦(CPR)。他的動作專業而果斷,為女子爭取了寶貴的搶救時間。然而,這段視頻在網路傳播後,卻意外引發了一場爭議。部分網友質疑男子的施救行為是否存在不當之處...
腎到底長在身體哪?手把手教你找到這個「排毒高手」 - 天天要聞

腎到底長在身體哪?手把手教你找到這個「排毒高手」

每次說到「腎虛」「腎結石」,大家總會下意識摸腰,但你知道腎臟具體藏在身體的哪個角落嗎?其實很多人對腎臟位置的認知都有偏差,甚至把腰痛和腎病直接畫等號。今天就用最通俗的方式,帶你精準定位腎臟,順便解鎖關於它的隱藏知識。一、腎臟的「坐標定位」:
門診漏診警示:患者咽痛的原因竟是這個...... - 天天要聞

門診漏診警示:患者咽痛的原因竟是這個......

作者:陳俠 樂清市第三人民醫院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病例報告01病例特徵患者男性,44歲,因「咽痛1天」步入呼吸科門診就診。患者1天前出現咽痛,自覺發熱(體溫未測量),有吞咽困難,有口乾,有頭暈乏力,有聲音嘶啞,無鼻塞流涕,無咳嗽咳痰,無呼吸困難,無胸痛,無噁心嘔吐,無頭痛,無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