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包零食,5歲娃進了ICU!這病很多家長不知道

2025年06月16日11:14:14 健康 1634

近日,5歲的小雨(化名)在吃了一包堅果後竟被捲入一場生死危機。父母沒留意到,孩子食用的堅果里混有蠶豆,小雨還誤食了約200g,短短几天可怕的變化發生了:突變「小黃人」、面無血色、同時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痛、發熱……

記者從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順德區婦幼保健院)了解到,日前,該院收治了一名特殊的轉院兒童小雨,該名兒童因食用了蠶豆,並且患上少見的蠶豆病,引發了溶血危象。幸運的是,經過該院醫生及時的搶救,小雨最終轉危為安。

據該院介紹稱,當時,小雨被轉入該院的兒童重症醫學科時,一紙「極重度貧血」的診斷書,讓小雨媽媽瞬間崩潰。該院主治醫師「揪出」了罪魁禍首——因蠶豆病引發的溶血危象。

當時,小雨皮膚重度黃染,活脫脫一個「小黃人」,其小臉蒼白無血色,曾經明亮的雙眼彷彿蒙上金箔,失去神采;此外,排出的尿液如同醬油。更危險的是,小雨還同時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痛、發熱,整個人萎靡不振。

吃了一包零食,5歲娃進了ICU!這病很多家長不知道 - 天天要聞

治療前尿液顏色為濃茶色

隨即,該院啟動多學科會診,聯手打響「生命保衛戰」,兒童重症醫學科醫護團隊立刻展開緊急救援。

經過醫護的搶救,這個勇敢的小生命最終轉危為安。

吃了一包零食,5歲娃進了ICU!這病很多家長不知道 - 天天要聞

治療後尿液顏色恢復正常

揪出元兇:蠶豆病溶血危象是啥?

蠶豆病,學名 「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是一種X染色體不完全顯性遺傳病。

簡單說:在正常情況下,G6PD酶是紅細胞的「超級保鏢」,能抵抗氧化劑的攻擊,保護紅細胞穩定。然而,蠶豆病患者,天生缺少這位「保鏢」。在吃了蠶豆後,蠶豆中的多巴、多巴胺等氧化性物質,如同兇殘的「敵軍」,對毫無保護的脆弱紅細胞發起瘋狂進攻,導致紅細胞大量破裂(溶血),血紅蛋白「屍橫遍野」,引發急性溶血性黃疸和貧血。

當病情急劇惡化,就發展成要命的溶血危象。此時,患者的體內紅細胞數量銳減,身體嚴重缺氧,直接威脅生命。

院方表示,溶血危象的「奪命三招」可謂是招招致命。一是急速惡化的貧血,因紅細胞像雪崩一樣減少,身體各器官嚴重「缺氧」,心臟超負荷工作,隨時可能「罷工」(心衰);二是變重度「小黃人」黃疸,膽紅素(紅細胞破裂產物)在體內瘋狂堆積,皮膚、眼白重度發黃。

更可怕的是,超高膽紅素可能「毒害」大腦(膽紅素腦病),造成永久性傷害;還有其他「索命信號」,例如頭痛欲裂、天旋地轉,站都站不穩,噁心嘔吐,啥也吃不下,肚子還像被刀絞一樣劇痛,畏寒、高燒甚至全身衰竭,脈搏微弱、血壓驟降、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尿液變成濃茶或醬油色,這就是大量血紅蛋白被「沖」出來的證據,需要被重視。

高危名單:這些人最易被「盯上」

那麼哪些人會被這一惡疾「盯上」?院方表示,10歲以下兒童,尤其男娃需要注意。因遺傳特性決定,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攜帶致病基因必發病;女性需兩條都有才發病,故男性風險高得多。

此外,有家族史者也要注意,因該疾病約40%患者有家族史,若家裡若有人得過蠶豆病,其他成員(尤其男孩)是「高危人群」,必須高度警惕。

「南高北低」是該疾病的特徵,在相對於我國北方,南方人患蠶豆病的更多。其中,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人群患病率較高。個別地區可達20%(全國的發病率約為4%~5%)。

所以,這些「易感人群」一定要築起防線,預防溶血危象的「銅牆鐵壁」。其中,絕對禁食「死亡豆」,把「禁食蠶豆及一切蠶豆製品」刻進DNA,例如新鮮蠶豆、干蠶豆;豆瓣醬、蘭花豆、怪味豆等。值得提醒的是,哺乳期媽媽吃了蠶豆,乳汁也可能害了寶寶,因此哺乳期也要堅決忌口。

除了主動攝入,被動攝入的環境也要注意。例如,蠶豆開花季節,遠離種植區,避免吸入花粉,家裡衣櫃別放樟腦丸,因為樟腦丸含「萘」,有氧化性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用藥也要考慮到安全,就醫必「自曝」病史。一些如對乙醯氨基酚(常見退燒藥)、磺胺類、呋喃唑酮、某些抗瘧葯、甚至大劑量維生素C等氧化性藥物,都可能觸發溶血。

院方還表示,有病史的患者在看病時,務必第一時間、大聲清晰地告訴醫生:「我有蠶豆病(G6PD缺乏)!」這是救命的關鍵信息。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地區的新生兒篩查項目中,包含了G-6-PD缺乏症篩查。一般情況下,接產醫院會在新生兒出生3天並已充分餵奶後,採集2~3滴新生兒足跟血滴在專用濾紙片上,乾燥後密封冷凍保存,送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篩查檢測。家長可在采血醫院或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查詢篩查結果。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肝好不好,看臉就知道?出現這些異常是肝在喊救命!別忽視..... - 天天要聞

肝好不好,看臉就知道?出現這些異常是肝在喊救命!別忽視.....

俗話說「肝好不好,看臉就知道」,這話並非空談。在中醫理論中,《醫宗金鑒》明確提出「肝火上炎,熏蒸面部」,意指肝氣不暢會導致毒素在面部鬱積。現代醫學也同樣印證了這一關聯——北京協和醫院2021年發布的《肝臟功能與皮膚狀態相關性研究》顯示,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一旦代謝功能下降,血液中未被分解的內毒素...
大腦語言區藏10厘米活蟲!醫生邊「聊天」邊「捉蟲」 - 天天要聞

大腦語言區藏10厘米活蟲!醫生邊「聊天」邊「捉蟲」

話到嘴邊卻卡殼,37歲的湖南男子出現突如其來的語言失靈,竟是大腦語言區一條10厘米長的活蟲在「作祟」。廣州醫生憑藉術中喚醒技術,邊手術邊和患者聊天互動,成功將蟲子「活捉」。突然無法開口,發現語言區有蟲6月7日,林浩(化名)和朋友相約到東莞釣魚。午後1點,正在釣魚的林浩突然感覺嘴巴不受控制地張開,喉嚨像被堵...
預告|乳腺癌精準診療的現狀與未來 - 天天要聞

預告|乳腺癌精準診療的現狀與未來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在疾病譜不斷演變的今天,傳統「千人一方」的治療方式已難以滿足患者對療效與生活質量的雙重需求。精準醫療的興起,尤其是在基因檢測、分子分型、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等方面的進步,正深刻改變乳腺癌的診療模式。本期節目,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
預告|解碼淋巴瘤:從認知到科學防治 - 天天要聞

預告|解碼淋巴瘤:從認知到科學防治

在我國,淋巴瘤的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於其早期癥狀隱匿,容易與感冒、淋巴結腫大等普通疾病混淆,導致患者延誤就醫、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同時,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淋巴瘤的分型愈發精細,治療手段也從傳統化療逐步邁向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個體化路徑。然而,大眾對於淋巴瘤的認知仍...
預告|癌因性疲乏的診治 - 天天要聞

預告|癌因性疲乏的診治

癌因性疲乏是腫瘤患者最常見、最令人困擾的癥狀之一,常常伴隨整個治療過程,甚至在治療結束後依然持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治療依從性。相比一般的疲勞,癌因性疲乏更為複雜,其成因涉及腫瘤本身、治療副作用、心理狀態、營養不良等多重因素。當前西醫對此的治療手段較為有限,而中醫在調節整體狀態、改善疲乏方面具...
打假,生活中被口口相傳的減肥神器其實是偽科學,請注意了 - 天天要聞

打假,生活中被口口相傳的減肥神器其實是偽科學,請注意了

一、非法減肥藥:美麗陷阱背後的致命真相1. 「韓國處方減肥藥」含麻黃鹼:浙江德清一女子服用後頭暈心悸,檢測發現葯中含麻黃鹼(一類易制毒化學品),長期使用會導致心臟和神經系統不可逆損傷。兩名銷售者因「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刑並賠償4.5萬元
體檢查出的這6種「病」,其實不用過度治療 - 天天要聞

體檢查出的這6種「病」,其實不用過度治療

近期熱門視頻更多視頻,盡在北京昌平視頻號,歡迎關注~長按下方二維碼安裝「北京昌平」掌上服務APP輕鬆暢享一站式本地服務內容來源:新華社、生命時報‍‍‍微信公眾號:beijingshichangping投稿聯繫QQ:2920063896點分享點收藏點點贊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