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2025年06月15日14:22:03 健康 1091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

一個壯年男子,晚飯後腹痛如絞,短短兩天腹腔感染擴散,胰腺壞死、器官腐蝕、全身中毒,最終搶救無效。這種突髮狀況,不是罕見的「天災」,而是可防可控的人為「人禍」。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一頓晚餐,怎麼會要了命?是食物問題,還是身體早有預警信號被忽視?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生活習慣,是否正在悄悄謀殺健康?

如果有些事,早點知道,結果會不會不同?

胰腺是個容易被忽視的器官,位置隱匿,疾病進展卻極為兇猛。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見的綜合征之一,輕者數日恢復,重者可以迅速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但很多人直到痛得昏厥,才知道胰腺出了問題。

曾在某地醫院收治過一名中年男性,餐後不久突發劇烈腹痛,起初以為是普通胃病,拖了一晚才來就診,抵達醫院時已出現低血壓意識模糊腹膜炎徵象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影像檢查發現胰腺大面積壞死,胰酶外泄腐蝕周圍器官,連腸道、胃、小網膜囊都已受侵。他的病情幾乎沒有緩衝期,發展速度令人震驚。

這類病例的背後往往是多種危險因素的疊加,不是一次飲食不當那麼簡單。真正的問題在於日常的積累與對預警信號的忽視。

很多人以為胰腺炎只是「吃太油」,其實遠遠不止。高脂飲食、暴飲暴食、酒精攝入、膽結石高血脂、某些藥物,這些都是高風險因素。尤其是空腹大量飲酒,極易誘發胰腺自我消化。

曾有研究指出,約40%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存在高脂血症。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而在這類患者中,三醯甘油水平超過11.3毫摩爾/升時,胰腺壞死幾率明顯升高。這不是一個遙遠的數據,而是很多人日常體檢時被忽略的數字。

高脂血症在體檢報告中常被輕描淡寫地忽略:「輕度升高,不需特別干預」。但當它與酗酒、暴飲暴食、膽石症疊加時,就成了殺傷力極強的導火索。特別是那些應酬頻繁、三餐無規律的人群,更容易在一次「火鍋+燒烤+啤酒」的組合中引發災難。

胰腺的「脾氣」極差,一旦發作,幾乎不給人反應的空間。

早期癥狀往往被誤以為是胃病、腸炎上腹中部持續性疼痛、向背部放射、伴有噁心嘔吐,是典型表現。但這些癥狀並不劇烈,很多人會選擇「忍一忍」。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等到真正劇痛如刀割時,往往已進入壞死階段,胰酶已滲透腹膜,腐蝕周邊組織,並迅速引發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

從疼痛到死亡,有時只需72小時,甚至更短。

有個細節常被忽略: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通常更嚴重,死亡率也更高。這是因為脂肪水解後生成的遊離脂肪酸本身就有毒性,可進一步加重胰腺細胞損傷。而且高脂血症患者血液黏稠,胰腺微循環更容易障礙,壞死範圍擴大,治療難度也隨之增加。

除了飲食問題,膽結石也是胰腺炎的重要元兇之一。特別是女性中老年人群,患膽結石比例高。結石通過膽總管進入胰管,造成阻塞,胰液排不出,反過來「消化自己」。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曾有流行病學數據指出,約50%的急性胰腺炎與膽道疾病有關。這意味著,只要你有膽結石,就應該定期複查,一旦出現腹痛、發熱、黃疸等癥狀,不能拖延,哪怕只是輕微的噁心,也可能是胰腺炎的信號。

有意思的是,現代生活中的一些「健康飲食」方式,反而可能成為誘因。例如極端低碳水飲食,短期內快速減重,但也可能引發高脂血症,增加胰腺負擔。很多人追求「高脂+低碳」,卻忽略了胰腺對脂肪的代謝能力。

有時候,越「健康」,反而越危險。

還有一個因素常被低估——藥物引起的胰腺損傷。例如某些降脂葯、利尿葯、部分抗生素,都可能在個別體質中引發胰腺炎反應。這不是藥物本身的問題,而是個體差異的結果。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所以,任何新葯的使用都應謹慎,尤其是本身有膽結石、高脂血症或家族史的人群,更需要密切觀察。

從免疫角度來看,胰腺炎屬於一種強烈的局部炎症反應,但它的可怕之處在於炎症很容易失控,波及全身。細胞因子風暴、毛細血管滲漏、組織壞死,一步步推動病情惡化。很多患者並不是死於胰腺本身,而是死於後續的感染、敗血症呼吸衰竭

而一開始,只是一次普通的晚餐而已。

預防,是唯一有效的手段。不是等生病了才去戒口,而是在平時就要建立起對這些危險因素的高度敏感性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控制飲食結構、規律作息、戒煙限酒、管理體重、及時治療膽結石、避免濫用藥物,這六點看似簡單,卻能真正擋住胰腺炎的大門。

我們不缺知識,缺的是對健康的敬畏。

在很多中年人群中,身體的報警機制早已啟動,只是被「太忙」「沒事」「再看看」所掩蓋。但胰腺這種器官,不容你「再等等」。

真正的健康,從來不是吃點保健品,或者偶爾鍛煉,而是對身體信號的精準捕捉和長期維護。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如果你已經有上腹不適、飯後脹痛、油膩難消、頻繁腹瀉等情況,哪怕再輕微,也該引起警覺。不要等到疼得站不起來,才開始懷疑是不是胰腺出了問題。到了那一步,再快的急診也救不了。

一男子晚餐後胰腺壞死,滿腹器臟被腐蝕,醫生:不該忽視這6點 - 天天要聞

胰腺炎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日積月累的生活方式的總賬。每一個被它吞噬的生命背後,都藏著一個本可以避免的選擇。你每天怎麼吃、怎麼喝、怎麼活,早已決定了胰腺的命運。

健康,從來都不是運氣,而是選擇。

參考文獻:

[1]王忠民, 趙建中, 張曉麗, 等.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3年版)[J]. 中華消化雜誌, 2023, 43(5): 289-296.

[2]李志強, 孫冰, 劉晨陽, 等. 急性胰腺炎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2022, 42(11): 1298-1303.

[3]張海英, 王珊, 陳志遠, 等. 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特點及預後分析[J]. 實用肝臟病雜誌, 2021, 24(6): 882-885.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著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上有老、下有小,事業瓶頸、健康隱憂,有時,不是你不想放鬆,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放鬆。今天,想分享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擁抱一下大樹。別笑,這不是迷信,也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很多心理學家、健康專家都推薦的「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 天天要聞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7月11日,國家疾控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健康度夏 科學應對夏季高發傳染病與高溫等健康風險」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這樣看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潘力軍表示,近期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旨在為公眾提供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