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可能患有腎病,到底是真的假的?醫生講清楚

2025年07月04日06:30:14 健康 1191

前幾天,一位年輕媽媽發了一個朋友圈,是一張血尿的照片,看上去觸目驚心,可到醫院一檢查,什麼毛病都沒有。最後,她得出的結論是:可能是窮的尿血了。她剛剛生完孩子,目前沒有上班,經濟壓力比較大,這是可以理解。玩笑歸玩笑,但對於血尿這件事,相信大家還是比較敏感的,最害怕的,就是擔心自己的腎臟是不是出了問題,特別是糖尿病朋友,可能會尤為擔心。

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可能患有腎病,到底是真的假的?醫生講清楚 - 天天要聞

有一定醫學知識的朋友都知道,慢性腎臟疾病是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與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是有一定關係的。2017年全球的慢性腎病患病率為9.1%。患者總數為6.97億,每年大概有120萬人死於慢性腎病,這還不是最讓人感到擔心的,1990年到2017年,慢性腎病患病率增加了29.3%,死亡率增加了41.5%。當然,與人口老齡化和人均壽命延長都有一定的關係。但這也不能成為我們掉以輕心的理由。

再讓我們看一看國人的數據,我國慢性腎病患病率約為8.2%,患者總數約為8,200萬。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值了。這意味著,人群中,每10個人,就可能有1位朋友患有慢性腎病患者。慢性腎病在糖尿病朋友中發病率更高。大約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會合併有腎病。更讓人感到擔心的是,隨著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的逐漸升高,慢性腎病的患病率也在明顯增加。

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可能患有腎病,到底是真的假的?醫生講清楚 - 天天要聞

很多朋友會說:不對呀,張醫生,你是不是在傳播焦慮,我怎麼沒感覺到身邊有這麼多腎病的病人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朋友們之所以沒發現腎病患者在增多,是因為在很多朋友們的眼裡,只要不透析,就算不上腎病。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還是先要普及一下基礎知識。

慢性腎病是指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持續超過3個月,表現為蛋白尿、腎小管相關病變或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等。其病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腎小球腎炎、腎小管間質疾病和腎臟血管疾病等。慢性腎病通常分為5個階段,根據腎功能的下降程度進行分類。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尿量減少、水腫、疲勞、食慾減退等癥狀。

慢性腎臟病的分期主要依據腎小球濾過率,這是一種通過計算得出的指標,朋友們不必在意它的計算過程,只需要了解,我們是如何依據這些指標來分期的,具體如下:

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可能患有腎病,到底是真的假的?醫生講清楚 - 天天要聞

第1期: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或升高,≥90 ml/min/1.73m²。此階段腎臟功能可能未明顯受損,但可能存在腎臟結構或功能的異常。第2期:腎小球濾過率輕度下降,60-89 ml/min/1.73m²。腎臟功能開始減弱,通常無明顯癥狀。這兩個階段最為關鍵,卻很難讓人察覺。

第3期:腎小球濾過率中度下降,30-59 ml/min/1.73m²。這是慢性腎臟病進展階段,可能出現水腫、高血壓等癥狀。第4期:腎小球濾過率嚴重下降,15-29 ml/min/1.73m²。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可能出現貧血、骨病和神經系統癥狀。病情發展到這兩個階段,已經開始出現癥狀,但讓人感到擔心的是,生活中的很多病人,即使已經到了這個階段,仍沒有提高警惕,最終讓自己進展到最嚴重的階段。

第5期:腎小球濾過率小於15 ml/min/1.73m²,這個階段,就是醫生口中的終末期腎病或朋友們口中的尿毒症期,可能需要透析或腎臟移植。

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可能患有腎病,到底是真的假的?醫生講清楚 - 天天要聞

通過對上述基礎知識的了解,朋友們可以看出來,慢性腎病是一個逐漸進展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察覺的任何癥狀,可是腎功能已經發生了異常。這也就意味著,生活中,很多病人是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腎病的,有些朋友甚至都出現了血尿,也沒有當回事,只是當做結石等小問題,給予冷處理,殊不知,這是腎臟給我們的一個警告,如果不及時干預,就可能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其實,血尿作為腎臟損傷的標誌物,也是慢性腎病一種常見的臨床表現,血尿在糖尿病朋友中的發生率為13%~22%,糖尿病腎病病人中的發生率為11%~70%,血尿合併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的典型表現。

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試紙血尿與蛋白尿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與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及慢性腎病進展具有相關性。這段描述朋友們可能會感到有點疑惑,什麼是血尿?什麼又是試紙血尿?所謂的血尿,並不是我們發現尿液變紅了,才叫血尿。血尿的定義為採用尿沉渣法化驗尿液,在顯微鏡下,每高倍視野下有3大於等於3個紅細胞,,我們就可以稱為血尿。

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可能患有腎病,到底是真的假的?醫生講清楚 - 天天要聞

通過定義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很多血尿,我們是無法用眼睛發現的,但「沒看到≠沒問題」,如果我們能及早發現看不見的血尿,就能抓住治療時機,及時處置,避免疾病進展,未來可能就不用走到透析那一步了。

但事與願違的是,很多朋友是不願意去醫院的,他們會覺得,去醫院,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聊到這裡問題就出現了,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在家中就可以檢測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咱們前面提到的試紙。沒錯,現在已經有了化驗血尿的試紙,非常方便。

聊到這裡,問題就出現了,這種檢測方法會不會不夠準確啊?研究發現,尿潛血試紙法可以檢測出每高倍視野下1-2個紅細胞,其敏感性與實驗室的尿沉渣法是相當的,甚至會更好一點,最為重要的是,它的操作簡單,朋友們比較容易接受。聊到這裡,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血尿這項指標,對於慢性腎病來說,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可能患有腎病,到底是真的假的?醫生講清楚 - 天天要聞

國內的一個研究顯示,如果我們用試紙真的測出了血尿,那麼,這位病人可能已經出現了中重度的蛋白尿,肌酐清除率也可能小於60了,也就是說,他至少是個3期的病人。這裡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結論,就是男性如果發現血尿,會更加危險,死亡率會更高,心血管病的發生概率也會更大。

那麼,糖尿病腎病的病人為何更容易出現血尿呢?這是因為,血糖異常可能導致多種形式的腎損傷,包括腎小球和腎小管。但血尿通常提示腎小球損傷,因為腎小球如果處於正常狀態,紅細胞是無法進入腎小管的。

一項研究發現,有典型的糖尿病腎小球病理改變的110例患者中,有54例出現血尿,這提示我們,血尿在糖尿病腎小球病變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研究還顯示,血尿病人較無血尿病人,有更嚴重的腎臟病變。

每10個成年人就有1個可能患有腎病,到底是真的假的?醫生講清楚 - 天天要聞

這也是張醫生今天想說的重點,血尿是一種比較容易發現的問題,所以,糖尿病朋友或腎病高危的朋友,可以通過監測這項指標,早期發現腎臟問題,並給予及時的處理,避免腎病進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今天的內容就聊到這裡,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我會帶您了解咱們國內最前沿的醫學知識,我是張醫生,下次再見。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這種綠葉膳食纖維是芹菜4倍,鈣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裡像是「開了空調」 - 天天要聞

這種綠葉膳食纖維是芹菜4倍,鈣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裡像是「開了空調」

如果說夏天有屬於自己的味道,那一定是薄荷味的。炎熱的天氣里,一杯冰鎮的薄荷檸檬水,或是一塊清涼的薄荷糖,都能瞬間趕走悶熱,帶來一絲沁人心脾的涼意。社交平台上各種薄荷系列的飲品,比如薄荷拿鐵、輕椰薄荷冰奶、薄荷奶綠、薄荷冰沙等,都很受歡迎,每一款光聽名字就很清涼。薄荷為啥吃上就感覺涼涼的,營養價值又怎...
兒童因輸液頻繁死亡,西醫致命缺點在哪裡?(四) - 天天要聞

兒童因輸液頻繁死亡,西醫致命缺點在哪裡?(四)

西醫治療感冒輸液的後果:感冒發燒西醫是採用對抗的方法,西醫認為,發燒是因為外來的細菌、病毒侵入體內,導致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失控而引起的。其治療不外乎消炎,抗菌,因此理論上支持大量應用抗菌素,以徹底地消滅病菌,還身體一個乾淨的環境,就是所謂的
生薑不能隨便吃?醫生提醒:1不要,2不留,3不吃,不懂別亂吃 - 天天要聞

生薑不能隨便吃?醫生提醒:1不要,2不留,3不吃,不懂別亂吃

俗話說「小暑到,伏天來」,三伏天往往開啟於小暑節氣。而如今7月已至,小暑進入倒計時,但外界的氣候卻已經有了明天的「伏味」。氣溫持續走高,降雨頻繁,天空中總是陰雲不散,空氣濕度就更不用說了,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屋子裡都潮乎乎的,有種提前入伏的感
天氣越熱越要「以熱制熱」?8個中醫養生法,錯過三伏等一年! - 天天要聞

天氣越熱越要「以熱制熱」?8個中醫養生法,錯過三伏等一年!

你以為夏天只能靠吹空調、吃冰棍、喝冷飲來給身體降溫嗎?其實不然!中醫卻建議:天氣越熱,越要「趁熱打鐵」——喝熱茶、晒晒背、泡泡腳……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實則蘊含著中醫的養生智慧。學會用「以熱制熱」的養生妙招,還能有效逼出體內寒氣。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