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春,本科學歷,主管護師,泌尿/胸外科護理行政組長,2014年畢業於贛州衛生學校,2015年入職會昌縣人民醫院,先後在兒科、血液凈化中心、腎內內分泌科等多個科室歷練,曾憑藉紮實的專業技能獲得「市級護理操作技能大賽」三等獎。曾小春以其春風化雨般的仁愛之心,在日復一日的護理工作中,護佑生命,播撒溫暖,將平凡的崗位點亮成守護生命的燈塔。
守護生命,她是寒夜的逆行者
2024年一個寒冬的雨天,曾小春剛脫下工作服準備下班,急促的推車聲傳來——一名嚴重肺挫傷的山區患兒被緊急送入!孩子約七八歲,面色青紫,呼吸微弱,身上沾滿泥濘的舊棉襖濕冷沉重,單薄裡衣緊貼瘦小身軀,瑟瑟發抖……
「我來幫忙!」看這情形,夜班護士一人可能忙不過來,曾小春毫不猶豫穿上工作服,加入搶救工作。建立靜脈通路、監護、安撫家屬……直到患兒生命體征平穩,窗外已夜色深沉。看著孩子濕透的棉襖和家屬無助的眼神,她心想:孩子可不能再著涼!她衝進寒風趕回家,迅速挑選出自己孩子厚實幹凈的衣服,又返回醫院。
當乾淨暖和的衣物遞到患兒家屬手中時,家屬感動不已,一邊用手指摩挲著柔軟的衣服,一邊激動地連聲道謝:「謝謝,您真是好心腸!」曾小春為孩子掖了掖被角,輕聲說:「讓孩子暖和點,快點好起來就好。這些都是小事。」 這件「小事」,卻如暗夜篝火,為困頓家庭的撐起了一片晴空。
護理關懷,她是病榻旁的「解語花」
工作中,曾小春始終堅持「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解決患者所需」。她有一種獨特的親和力,能輕易卸下患者的防備,讀懂他們的內心世界。護理查房時,她的目光不僅關注監測儀器上的數字,更會細緻地觀察患者的微表情和肢體語言。
她的耐心細緻,總能適時化解患者的不安與疑惑。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媽對複雜的用藥方案一頭霧水,她會用最通俗易懂的方言,一遍遍解釋每種葯的作用和服用時間,畫上簡單的標記,直到大媽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一句「昨晚睡得好嗎?」的暖心問候,一個「下床活動小心地滑」的貼心提醒,一次關於檢查注意事項的耐心解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碎片,都是她向患者傳遞尊重、理解與專業關懷的橋樑。正因如此,她贏得了患者和家屬發自肺腑的信賴與讚譽,多次被評為「最滿意護士」。
相互扶持,她是科室里的貼心人
護理工作繁重,她總能敏銳察覺同事的疲憊。「下班了,還有什麼沒處理?需要幫忙嗎?」 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年輕護士對複雜醫囑犯難,她自然上前:「我們一起核對。」 同事因工作煩憂,她遞上溫水輕聲問:「聊聊?」 無論是分擔棘手工作、頂替緊急班次,還是傾聽煩惱,她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默默整理治療車、補足耗材、主動承擔新患者宣教……她的存在如冬日暖茶,讓團隊倍感支持與信賴。
在同事眼中,曾小春是個十足的「熱心腸」;作為帶教老師,她也時刻踐行助人為樂精神,是年輕護士的引路人。
實習護士首次靜脈穿刺手抖,她穩穩托住手腕鼓勵:「別緊張,看準血管……」 對於失誤,她從不苛責,而是將其視為寶貴的學習機會,用引導代替批評,共同分析原因,示範正確方法。她總是鼓勵年輕護士多提問、思考和交流,幫助他們建立對護理事業的熱愛與自信,因此深受護理實習生的喜愛,被她們多次評選為「最滿意帶教老師」。
一件冬衣,築起抵禦嚴寒的屏障;一句「需要幫忙嗎?」,成為同事疲憊時的港灣;一次耐心的解釋,化開患者心頭的疑雲……曾小春平凡的堅守與付出,如同靜水深流,在無數個生命的寒冬里,持續傳遞著不平凡的溫暖與希望,詮釋著白衣天使最動人的本色。
文/圖:劉潔 許升椿
編輯:徐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