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很少與患者『面對面』接觸,但在顯微鏡下,我們看到了太多家庭的悲歡離合,見證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當子女拿到父母的病理報告,得知是惡性腫瘤,失聲痛哭;當妻子得知丈夫是良性腫瘤,喜極而泣……
形形色色的病理報告,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病魔的無情,也更加明白自己工作意義。這是病理科醫生的自述。他們是被稱為「醫生的醫生」「醫學的福爾摩斯」的一群神秘的人。
但是病理結果往往需要等較長時間。等病理!等病理!一份病理報告要3-5個工作日,為什麼病理結果這麼慢?!
很多人並不了解病理科醫生是怎麼工作的,他們每天都在忙些什麼?
今天讓岳陽縣人民醫院帶我們一起走進病理科,看看病理科醫生是如何以取材刀、切片機、顯微鏡為「基礎武器」工作的。
核對、編號、錄入系統
1、標本
當我們接收到樣本時,會逐一核對樣本大小、送檢部位和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臨床診斷、檢查檢驗結果等信息,並為樣本編上獨立的病理號一一錄入病理質量控制與信息管理系統。
2、錄入系統
剖開固定
接著,需要在福爾馬林等「固定液」裡面浸泡,小標本1-6小時,大標本6-12小時左右。如果固定不充分,細胞就會自溶。就會十分影響後續病理醫師做診斷。我們就老老實實花時間固定吧!
取材、記錄
標本固定好後,開始取材,原則上有2人參加,其中1名為記錄者。記錄者應詳細記錄取材者的口頭描述,同時承擔申請單編碼、病人姓名、主要病史、術中所見、送檢標本的件數等的宣讀任務,並把臨床對病檢的特殊要求告知取材者,對取材者放置小號碼進行監督。
脫水、包埋、切片、烤片、染色、封片
病理科醫生規範取材後,標本還要經過脫水14小時,包埋、切片(4um厚),烤片,染色(he染色)及最終的病理診斷等多個環節。
製片環節需要經過40餘道技術步驟,耗時十幾個小時,任何一個環節處理不當,都會影響切片的清晰度,導致病理醫生對細胞的形態觀察不清,影響病理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我們隨時都會更換試劑,調節烤片時間、染色時間及染液溫度,一刻都不能掉以輕心。
1、脫水
2、包埋
3、烤片
4、封片
診斷
在顯微鏡下的診斷過程,完全依賴病理醫生的專業經驗,任何機器不能取代,對於一些疑難病例,還需要會診、加做免疫化學、基因檢測等,在加做這些檢測時,大約還需要3~5個工作日的時間。
病理檢查的意義
一、 對於疾病的明確診斷,就是明確「疾病是什麼」;
二、 直接關係到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對病情預後的判斷,也就是「該怎麼辦」。
每一份病理報告絕不是列印出來的輕飄飄的一張紙,每一個環節的一絲不苟,都是對生命的尊重。如果病理診斷出現錯誤,治療方向就會發生根本改變。它影響著一個人、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承載著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希望,因此,病理醫師們必須慎之又慎。」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岳陽縣人民醫院 病理科 李海瑛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