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健康養生這麼做

2024年05月11日01:10:11 健康 1083
回歸自然,健康養生這麼做 - 天天要聞

「養生的方式千萬種,最可行的是哪種?」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增加,養生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

中醫認為,養生要「因天之道」,即順應天時和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然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我們離「自然」的生活越來越遠。因此,現代人養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回歸自然。

飲食回歸自然

黃帝內經》指出,飲食的基本原則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飲食養生,大家要做到營養全面均衡,少吃經過加工的高鹽、高糖、高脂食物。

每日飲食以「上午養陽,下午養陰」為原則進行調配。早餐以陽性食物為主,幫助人體生髮陽氣,大家可以選擇富有營養的粥類及奶、蛋製品,配以辛甘味植物性食物。中午機體陽氣隆盛,陰氣始生,宜將陽性食物與陰性食物合理搭配,最好包含五穀、肉禽、蔬菜、水產品等。夜晚陽氣漸弱,陰氣漸盛,因此晚餐應以陰性食物為主,盡量素食,味以酸咸為主。

起居回歸自然

起居回歸自然最重要的是順應天時,通過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與自然和諧交融,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

春季陽氣生髮,萬物生長。此時大家應「夜卧早起」,即適當晚睡(晚上11時前入睡)早起,適當縮短睡眠時長;增加身體活動;注意保暖。

夏季入睡時間可較春季更晚一些,但不宜超過晚上11時,起床時間則應更早一些,以順應自然界晝長夜短、陽氣旺盛的特點。同時,夏季要注意防範濕熱之邪,不能睡在潮濕、陰冷的地方,盡量不要貪涼打地鋪。

秋季,大家要「早卧早起」,睡眠時間要明顯長於夏季。此外,要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冬季屬於「閉藏」的季節,自然界陽氣潛藏,冰封雪凍,萬物呈現出生機潛伏的景象。冬季的睡眠時長應是四季中最長的,大家要適當早睡,待太陽升起時再起床,以順應陽氣潛藏之性,避免過度擾動陽氣。冬季天氣寒冷,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保護好頭、頸、腰、足等易受風寒侵襲的部位。

行動回歸自然

行走坐卧之中也蘊藏著自然養生之道。在很久以前,人們就通過模仿自然界中動物的行走坐卧姿態,來調養身心。

鶴步行走吸氣時一條腿抬起,大腿儘力上抬靠近胸口,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朝下,同時兩臂上提,兩掌心朝下,然後將抬起的腿與雙手同時放下,另一條腿抬起重複上述動作。模仿鶴的步態行走,可調理氣機、安定心神。

龜伏小坐坐在椅子的中央,雙腳打開適當的距離,身體前傾,將右手從右膝下方穿出,將左手從左膝下方穿出。小坐休息時模仿龜的蜷伏動作可安神調氣、緩解疲勞。

犬卧休息取右側卧位,右手沿頭頂方向伸直,左手微曲,打開腋窩,雙臂貼近床面,頸部伸直,頭部放於雙臂之間,同時右腿伸直,左腿微曲。睡覺前採取犬卧姿勢有助於疏通肝膽經,提高睡眠質量。

情志回歸自然

情志回歸自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順應天時調節情志。春季保持情志舒暢,多鼓勵和讚美周圍的人,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夏季保持精神飽滿,避免發怒;秋季收斂神氣,使情志安寧;冬季讓情緒、精神沉伏下來,與此季節的閉藏特點相適應。

2.平時多接觸大自然,注意修身養性,少私寡慾,恬淡虛無,及時疏解不良情緒。

回歸自然,健康養生這麼做 - 天天要聞

文:湖南中醫藥大學 鍾懿 孫貴香

編輯:梁婧 楊真宇

校對:李詩堯

審核:秦明睿徐秉楠

回歸自然,健康養生這麼做 - 天天要聞回歸自然,健康養生這麼做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醫科大學60多位同等學力博士無法畢業?有學生稱或將損失近百萬元 - 天天要聞

中國醫科大學60多位同等學力博士無法畢業?有學生稱或將損失近百萬元

近日,多位中國醫科大學同等學力博士研究生髮文求助,稱該校有60多人在通過同等學力博士論文答辯後,被校方告知他們無法授予學位,需「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及發表高質量文章」,才能取得學位證。不符合要求的學生,需要簽署自動退費退學協議。6月26日,多位中國醫科大學同等學力博士研究生向新黃河記者證實,帖文情況屬實...
4種食物傷脾傷胃,想要養胃護胃多吃這幾樣 - 天天要聞

4種食物傷脾傷胃,想要養胃護胃多吃這幾樣

早餐匆忙,午餐外賣,晚上應酬......脾胃功能越來越差,脾胃作為消化系統的核心,承擔著轉化食物為營養的重要職責。然而,不當的飲食習慣往往會對脾胃造成傷害。揭露4種傷脾傷胃的食物,並推薦幾種有益於養胃護胃的食品,幫助您構建健康的飲食結構。
對眼睛好的食物,一定要吃夠! - 天天要聞

對眼睛好的食物,一定要吃夠!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每天給您分享專業的醫學科普知識,幫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質,感謝您的支持!現代社會,大家無論是上班還是下班,幾乎都離不開電子設備。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看手機,到了公司盯著電腦工作,晚上回家繼續刷手機或
停葯不停效!吳一龍&楊學寧團隊:肺癌患者停葯20個月未複發! - 天天要聞

停葯不停效!吳一龍&楊學寧團隊:肺癌患者停葯20個月未複發!

對於需要接受長期治療的患者,若病情達到臨床完全緩解或病情長期穩定,能不能不用藥?這是臨床醫生和患者都非常關注的問題。既往在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研究中,有研究人員發現適當終止治療可以減輕藥物相關毒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緩耐葯的發生,這種策略臨床稱為「藥物假期」。但後續有隨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