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火、治口臭,一個古方搞定,僅需7味葯
這是一個上火的時代。太多的人跟我說自己老是上火,晚上吃一頓大餐,第二天一起床,會出現口臭熏人的毛病,嚴重了還會影響社交。
很多朋友說口臭只是口腔的問題,是齲齒或者牙結石引起的,需要用漱口水勤漱口。
其實,在中醫看來,口臭的根本原因在於胃火重,在於體內出現了問題,一味兒的去清理口腔當然不能解決其根本問題了。
這就像一個花瓶,瓶裡面發出了臭味兒,不去清理瓶內,而去清理瓶口,當然沒有好效果了。胃火旺盛導致的口腔異味、口臭等癥狀,應該怎麼調理呢?
當然是首推清火第一方——清胃散了。
清胃散組成:生地黃、當歸、牡丹皮、黃連、升麻、藿香、佩蘭。
清胃散出自李東垣《蘭室秘藏》,至今已有將近800年的歷史了,效果肯定是非常卓越的,不然怎麼能歷經時代洗禮而經久不衰呢?
古人講,六經實熱,總清腸胃。就是你全身熱氣騰騰,腸胃一定要先清空,清空腸胃,熱氣就下降。
清胃散是怎樣清胃火的呢?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清胃散的組成。
首先,黃連是清胃散的君葯。君葯也就是起到出力最大、作用最強的主葯。《醫方集解》中指出:「此足陽明葯也。黃連瀉心胃之火,亦瀉脾火。」
也就是說,黃連大苦大寒,能夠瀉心火,也能瀉脾火,而脾胃相表裡,所以黃連能夠清胃火。黃連有點苦,苦的東西就能清火。
升麻在這裡用得很妙,第一妙在升麻是「陽明經本經葯」,是治療陽明病常用的引經葯,陽明就是胃。
在清胃散方中,升麻的最主要作用當是引經,把所有中藥都引入胃中。第二妙在升麻能夠升清,它能把胃火升散出去,這樣胃火就不會鬱積在胃中。
生地黃,《湯液本草》認為生地黃「涼血補血,補腎水真陰不足。」
生地有能夠涼血補血,滋補陰液,可以給沸騰的血液降溫,並且補充新鮮的血液,以達到降火的作用。
丹皮的作用跟生地黃類似,並且丹皮有消腫的作用,所以對於胃火熾盛導致的牙齦腫痛、癤腫、口腔生瘡有很多的作用。
最後一味葯是當歸。大家對當歸都不感到陌生,知道它是婦科的妙藥,能補血,還能活血。
當歸在這裡的作用呢,就是「和血」,胃火熾盛嚴重者可以導致血液妄行,比如鼻子出血、口腔出血、牙齦出血,這都需要當歸的調和作用。
以上就是清胃散的主要藥物。
為了讓大家更輕鬆地了解它的作用機制,我再打個比方。
熾熱的胃,就好比一鍋煮的滾燙的火鍋,火鍋沸騰就會好比熾盛的胃火,怎樣讓胃火降下來呢?
首先,用黃連直接清除胃腸積熱,相當於把火鍋底的柴火給拿走了,釜底抽薪。
第二,用生地、當歸、丹皮來增液涼血,就像往鍋中加水一樣,加點涼水下去,沸騰之勢就減輕了
第三你想要水涼得快點,一定要把鍋蓋打開,不然越燜越熱,這時通過升麻,直接揭開陽明鍋蓋,使熱氣往外散發,鍋內的溫度就能降下來。
總之,清胃散核心是用黃連清降胃火,升麻升散鬱火,再加生地黃、丹皮、當歸涼血增液,共奏清胃涼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熱得除。
清胃散對於胃火熾盛導致的口臭、口乾、口渴、消食易飢、牙周炎、牙痛、口腔潰瘍、三叉神經痛均有良效。
在方子的最後,我還添加了藿香和佩蘭,這兩味葯,味道都很芳香,能起到口香糖的作用,可以增強整個方子除臭的能力。
口臭的人,只要堅持服用一周,就會大大改善口腔異味的問題,讓您從此呵氣如蘭。
溫馨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
關注@中醫非遺傳承人買建修,我就是你身邊的中醫朋友[心]
@家庭健康守護官@中醫來了@健康科普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