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天熱「蛇出沒」 我們該如何防蛇?被咬傷後應如何自救?

2025年06月17日08:00:16 健康 2939

紅網時刻新聞6月16日岳陽訊(通訊員 樺林 陳純)近日,一則「27歲遊客在三亞被蛇咬傷身亡」的熱搜受到廣泛關注。公園綠道、住宅區「蛇出沒」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岳陽市中醫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左龍提醒,當前岳陽進入蛇類活躍期,截至目前科室已收治蛇傷病例45例,主要為蝮蛇(土皮蛇),其次為眼鏡蛇、銀環蛇。銀環蛇致傷傷口隱匿,神經毒素可快速導致呼吸麻痹,死亡率極高,是最易被忽視的「頭號殺手」。

忽視小傷口,險釀大悲劇

上周,來自臨湘的李嗲在戶外勞作時突感右足被「扎」,未覺明顯異常。然而短短 20 分鐘後,乏力、呼吸困難接踵而至。進入當地醫院後,他的病情急轉直下:嗜睡、吞咽困難、無法言語、血壓飆升、血氧驟降……生命危在旦夕的李嗲被緊急轉送至市中醫醫院急診科。

健康科普丨天熱「蛇出沒」 我們該如何防蛇?被咬傷後應如何自救? - 天天要聞

對蛇毒患者進行急救。

「患者到達時,嗜睡、眼瞼下垂、四肢癱軟、大汗淋漓,指脈氧僅85%,是典型的神經毒中毒表現。」接診醫生左龍回憶,儘管其右足趾間僅見細小牙印、無腫脹,但結合兇險癥狀,迅速鎖定元兇——具有極強神經毒性、致死率極高的銀環蛇。這種毒蛇咬傷後傷口反應輕微,極易被誤判為無毒蛇傷,導致延誤救治。時間就是生命!急診團隊立即啟動綠色通道,將李嗲送入 eicu。抗銀環蛇毒血清作為救命特效藥被第一時間注入體內。精準中和遊離毒素。同時,氣管插管保障呼吸、鎮靜、抗炎抗過敏、利尿排毒……一系列搶救措施環環相扣,中醫辨證施治同步介入,以「清熱祛風、排毒促醒」為法,協同對抗蛇毒。

入院第三天清晨,李嗲神志轉清,成功脫離呼吸機;第七天,成功康復出院。

急救「五字訣」是關鍵

我國毒蛇毒液主要分為血液毒、神經毒、細胞毒。銀環蛇為神經毒蛇,咬傷後局部無明顯癥狀,容易被忽視,早期往往被認為是無毒蛇咬傷而耽誤救治,故死亡率最高,而被其他蛇類咬傷均有明顯癥狀。如被常見的蝮蛇咬傷後,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明顯;被眼鏡蛇咬傷後表現為局部腫脹、發黑壞死,還會出現頭暈、視物模糊及噁心嘔吐等癥狀;被五步蛇、烙鐵頭、竹葉青咬傷後,表現為局部腫脹更明顯,皮下淤血、凝血功能異常。萬一被蛇咬了該怎麼辦?遭遇蛇咬傷,現場初步處置關乎生死。急診專家左龍總結出簡明易記的「撤、靜、救、松、送」五字訣:

撤:立即撤離至咬傷點至少 5 米外安全區域,警惕二次傷害。

靜:保持冷靜,限制傷肢活動,避免奔跑加速毒素吸收。

救:速撥急救電話(120 等),清晰告知地點、事件;若近市區,先撥打急救電話再通知家人;遠郊則反之,並保持通話暢通。

松:立即去除傷肢戒指、手鐲等束縛物,防止後續腫脹導致缺血性壞死。

送:儘快送至有蛇傷救治能力的醫院。無法辨別蛇種或傷口不明時,務必留觀至少24小時。同時要做到用大量清水(生理鹽水更佳)沖洗傷口,邊沖邊向傷口方向輕柔擠壓。可嘗試綁紮,在傷口近心端 5cm~10cm處,用布條、鞋帶等(下墊軟布)鬆緊適度綁紮(以能插入一指為度),每 30 分鐘松解1—2 分鐘。非專業人員慎用。

特別提醒,切勿用嘴吸吮毒液,行為可能導致蛇毒從口腔黏膜吸收導致施救者中毒;也不要切開傷口排毒,這種做法可能損傷重要血管和神經,盲目切開有大量失血風險。

主動防範,織牢防蛇安全網

避免被蛇咬傷,預防遠勝救治,著裝防護是第一道防線。在蛇類活躍區域(如草叢、灌木叢、溪邊、農田)活動時,應穿著厚實的長袖衣褲和高幫靴子。環境警覺:蛇喜歡棲息在靠近水源、草叢茂密或有大量碎石雜物的地方,出行時盡量走寬敞的大路,避免穿越高草叢或灌木叢,必要時可用長棍或手杖「打草驚蛇」。

居住環境管理:定期清理和修剪房屋周圍的雜草、灌木、垃圾堆和建築材料堆,消除蛇類的潛在藏身之所。夜間關好門窗,特別是低矮的窗戶和門縫,可安裝細密的防蛇網。家中不要堆放過多雜物,減少蛇類藏匿空間。

特殊時段防範:蛇在悶熱潮濕的夜晚活動最為頻繁,尤其是雨後初晴的傍晚,這些時段應盡量避免在野外活動。如必須外出,應攜帶強光手電筒仔細照路,注意觀察地面和低矮樹枝,遇到蛇後千萬不要去挑逗或者嘗試去捉蛇。農民、園林工人、野外科研人員等職業暴露風險高的人群,應接受專業防蛇培訓並配備防護裝備。「毒蛇咬傷,尤其是銀環蛇傷,是真正與時間賽跑的急症。」左龍提醒,被任何野外不明生物咬傷,切勿心存僥倖。立即按『五字訣』行動,爭分奪秒送醫,是保住生命的不二法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視界·技術·人才·合作:共築「大感控」防線——第21屆上海國際醫院感染控制會議盛大開幕 - 天天要聞

視界·技術·人才·合作:共築「大感控」防線——第21屆上海國際醫院感染控制會議盛大開幕

編者按2025年7月11日,「第21屆上海國際醫院感染控制會議(SIFIC)暨第9屆東方疑難感染病(OFCID)聯合會議、全球華人臨床微生物暨感染學會學術年會及2025申江健康論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啟幕。本次會議由上海斯菲克微生物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全球華人臨床微生物與感染學會、上海市預防醫學會、上海市醫院協會醫院感染...
上海十院團隊開發AI系統:可精準定位心梗病變血管 - 天天要聞

上海十院團隊開發AI系統:可精準定位心梗病變血管

IT之家 7 月 12 日消息,據《新民晚報》10 日報道,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毅、副主任醫師趙逸凡團隊開發並驗證了一套特殊演算法,可通過標準 12 導聯心電圖波形高精度識別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變血管。相比公眾日常使用的通用型 AI 大模型,十院專家開發的這一 AI 垂直應用類系統專註於心電圖波形解...
AI已能精準定位心梗病變血管,有望提供高效預警信號 - 天天要聞

AI已能精準定位心梗病變血管,有望提供高效預警信號

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毅、副主任醫師趙逸凡團隊開發並驗證了一套特殊演算法,可通過標準12導聯心電圖波形高精度識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變血管。相關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數字健康與人工智慧》。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重的心血管急症,特別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食品配料表的玄機 - 天天要聞

食品配料表的玄機

很少人能按照中國膳食標準(2022版)要求做到。簡單地說就是好好吃飯,儘可能吃當季的沒有加工的食物。不吃或少吃深加工的食物。主講人在古巴讀書,水比可樂貴,幾乎吃炸雞薯條喝可樂2年,體重飆升到140斤,接觸拉美人,收入低反而肥胖多。花青素多吃
身上的痣要祛掉否則會惡變是真的嗎?螞蟻莊園教育身上的痣答案 - 天天要聞

身上的痣要祛掉否則會惡變是真的嗎?螞蟻莊園教育身上的痣答案

螞蟻莊園教育:健康真相:身上的痣都要祛掉,否則會惡變,真的嗎?泡發木耳時,更適合用冷水還是熱水?這些都是螞蟻莊園教育的題目,關於,身上的痣都要祛掉否則會惡變嗎?泡發木耳更適合用冷水還是熱水?的答案,選項中有兩個選擇。還不清楚,螞蟻莊園教育身
酷暑天這事火了?67歲阿姨竟腦出血緊急開顱保命……醫生提醒 - 天天要聞

酷暑天這事火了?67歲阿姨竟腦出血緊急開顱保命……醫生提醒

來源:新聞晨報 上海即將進入全年最熱的三伏天,作為冬病夏治最關鍵的時刻,一系列網紅「養生大法」也陸續浮出水面,包括但不限於:抱冬瓜避暑睡覺、曬背去濕氣、坐石墩子治婦科……這些「養生大法」在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不少人深信不疑,「其實現代醫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