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是禍根還是美食?
豬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近年來,一些專家聲稱豬油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甚至致癌。這一說法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今天,我們將一起來探討關於豬油的真相,以及它是否真的應該被避免。
早在2010年,英國媒體BC和美國媒體ABC聯合發表了一篇報道,指出吃豬油會導致人體攝入過量的飽和脂肪酸,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一結論的依據是,豬油在高溫下(超過200攝氏度)加工時,會釋放出致癌物質,如苯丙花和二甲基亞硝胺。此外,豬油的脂肪含量極高,長期食用可能導致各種健康問題。這篇報道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在中國,一個豬油消耗量巨大的國家。
然而,豬油在中國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王朝時期。考古學家在商周王朝的古代菜譜中發現了豬油的使用記錄。在明朝時期,著名的李時珍也記載了豬油的用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豬油被視為奢侈品,只有富人才能享受。即使在民國時期,豬油也曾經需要通過票證購買,每個月都有限定數量,一旦售罄,就無法再購買。因此,許多無法獲得豬油的人開始自行熬制豬油,剩下的油渣甚至可以作為零食,這對七零後和八零後的人來說,應該是熟悉的味道。
為何豬油在過去被廣泛食用,而如今卻被指為致癌物呢?
實際上,吃豬油致癌的說法並不成立。的確,在高溫下製作豬油時,其中的蛋白質可能會轉化成一些致癌物質,而且在加工時間越長的情況下,致癌物質的濃度可能會增加。然而,這些致癌物質並不會對人體產生真正的致癌影響。通常情況下,豬油的製作會選擇脂肪含量較高的部位,這些部位幾乎不含有蛋白質,因此即使蛋白質在高溫下發生轉化,其量也極少,遠遠不足以構成致癌的標準。因此,沒有必要對豬油過於擔憂。
此外,豬油不僅不致癌,還對人體有多種好處。
有研究人員曾對滿足人體日常營養需求的各種食物進行排名,在100種食物中,豬油竟然排在第八位,超過了我們熟知的許多蔬菜、水果和魚類等食材。這意味著豬油在營養上並不遜色於其他食物。科學研究表明,熬制出的豬油富含動物脂肪,也是一種飽和脂肪酸甘油脂。這種物質實際上在許多藥物中都有使用,遠沒有達到致癌的水平。
與此相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此外,豬油中還富含胡蘿蔔素,這對於改善視力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現代人經常面對電子設備的情況下,可減輕眼睛乾澀的問題。此外,豬油還有助於刺激食慾,有利於消化。因此,當你食欲不振時,一份用豬油炒制的美味炒飯可能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儘管豬油擁有眾多益處,為什麼它卻在外國專家的口中受到如此負面的評價呢?為什麼曾經以豬油為主的我國市場在短短几年內發生了巨大變革?市場上充斥著各類植物油,取代了豬油的地位。直到某一天,美國國立衛生院的拉姆斯登教授對豬油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堅定認為豬油對人體無害,並爭取到了悉尼大學的豬油研究數據。
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植物油和豬油進行了詳細比較,結果顯示,與植物油相比,豬油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要低得多,吃植物油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17.2%,而吃豬油等動物油的風險僅為11%。此外,豬油引發冠心病的風險也較低,為16.3%,而植物油則為10.1%。這些數據反駁了之前的致癌說法,揭示了豬油被污名化的真相。然而,儘管拉姆斯登教授和我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都明確表示豬油對人體無害,但豬油的聲譽卻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害。
很可能,一些專家之所以將豬油污名化,是因為他們希望推廣植物油以獲得經濟利益。因此,現在我們可以更加放心地享用豬油。如果對市售豬油不放心,也可以像老一輩人一樣,在家中自己製作。豬油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將健康的豬板油切成小塊,放入高壓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然後煮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