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又稱為益氣,是中醫治療氣虛證的方法,也是中醫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中的補法。氣虛證常因飲食失調、年老體弱、久病纏身所致,臨床表現出臟腑功能衰退的證候,根據不同臟腑的氣虛證臨床表現的特點,可採用不同的補氣法,如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腎氣等。常用人蔘、党參、黃芪、白朮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補肺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除此之外,在我們日常中也有不少補氣的食物,這裡為大家介紹8種比較常見,又適合冬季補氣的食物。
一、補肝壯腎之鴿肉
古話說「一鴿勝九雞」,鴿肉性平,味咸,入肝、腎經。有益氣補血、補肝壯腎、解毒生津等功效,對病後體弱、月經不調、頭暈疲倦、記憶衰退有很好的補益治療作用。鴿肉補氣血的功效主要體現在潤膚澤毛的功效上。鴿骨內含有豐富的軟骨素等成分,能改善皮膚細胞活力,改善血液循環,增強皮膚彈性,讓面色變得紅潤。鴿肉中還含有豐富的泛酸,對脫髮、少白頭和毛髮乾枯等有很好的功效。另外,相比於其他禽肉,鴿肉更易於吸收,適合脾胃虛弱的人。
二、養血溫陽之鱔魚
鱔魚性溫,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能。研究表明,鱔魚中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有健腦明目、調節血糖、降脂的作用,對身體虛弱、病後及產後之人更為明顯,對中風、面癱也有很好的療效。鱔魚清蒸可以更好地保留營養成分。
三、健胃養脾之鯽魚
鯽魚是人們常吃的淡水魚之一,有健脾利濕、溫中開胃的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作用。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吃能增強抗病能力。
四、健脾和胃之小米
小米入脾、胃、腎經,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尤其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常作為婦女產後的滋補食品。研究表明,小米中的維生素B1、無機鹽含量明顯高於大米。小米粥熬好以後放置一會兒,粥的最上層會凝聚一層膜狀物,這就是「粥油」,它有保護胃黏膜、防止胃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
五、益氣強筋之板栗
板栗性味甘溫,有健脾益氣、補腎強筋、抗衰老等功效。板栗所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能降低高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的患病風險。板栗中鈣含量很高,是優良的補鈣食品,對防治骨質疏鬆有良效。另外,板栗對於腰肌勞損、腰椎病造成的腰膝酸軟疼痛,也有很好的作用。
六、補胃氣之土豆
數據表明每500克土豆中含天然脂肪3.1克,蛋白質10.1克,澱粉73克,粗纖維3.5克,維生素的總含量是胡蘿蔔的2倍,西紅柿的4倍。此外,土豆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尤以磷、鈣、鐵十分豐富。從中醫角度看,土豆是很好的補氣食物,土豆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和胃、調中、健脾、消腫等功效,對氣虛癥狀的人有較好的療效,常食之能強身健體。
七、益腎氣之山藥
山藥是一種葯食同源的食藥物質,也稱懷山藥、光山藥,味甘微酸。《本草綱目》中記載:「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能補肺、脾、腎,適合各種體質的人。山藥因其富含營養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為食品長期適量服用,對慢性久病或病後,虛弱消瘦,需營養調補而脾氣虛者,本品不失為一味調補佳品。
八、補氣血之香菇
《本草綱目》中記載「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本草求真》中記載:「香菇,食中佳品……能益胃助食。」中醫認為,香菇性平味甘,無毒,入肝、胃經,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的作用,冬天經常吃一些香菇,可以補氣養血。
來源:山西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