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科」話|冰箱和洗衣機說話?菌子中毒不好玩、很危險!

2025年06月16日12:10:09 健康 1278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記者李佳巍 柳王敏)冰箱和洗衣機說話,狗在跟人聊天,打火機問抽煙嗎……個別網友分享的所謂菌子中毒的「奇妙幻境」,讓許多對蘑菇不甚了解的人,誤以為野生菌中毒是一件低害甚至無害、有趣、好玩的事兒。

  部分社交媒體平台更是以輕鬆的筆觸、調侃的描述、逗趣的視頻,極大稀釋了菌子中毒的可怕危險,甚至出現為體驗「裸眼3d」而「以身試毒」的極端事件。

嘮「科」話|冰箱和洗衣機說話?菌子中毒不好玩、很危險! - 天天要聞
  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鎮,村民採摘大紅菌。新華社發(適志宏攝)

  品嘗菌子的最佳時節即將來臨。專家提醒,野生菌中毒一點都不好玩,中毒導致的損傷有時不可逆,甚至會導致中毒者死亡或傷殘。追求所謂的中毒幻覺,是在拿生命和健康開玩笑,非常危險!

  娛樂化菌子中毒是危險行為

  「紅傘傘、白桿桿、吃完一起躺板板」,這是人們對貪吃野生菌的形象勸告。隨著夏季來臨,大量菌子走上餐桌,毒菌中毒事件也進入高發期。

  但近年來,一些自媒體誇大、娛樂化菌子中毒癥狀的短視頻,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廣泛傳播,極大誤導了人們對菌子中毒危險的認識。

嘮「科」話|冰箱和洗衣機說話?菌子中毒不好玩、很危險! - 天天要聞
  某社交媒體平台部分視頻內容截圖。

  記者在相關平台輸入「野生菌中毒、雲南菌子中毒搞笑視頻」等關鍵詞,就會出現眾多相關短視頻,標題直接寫著:吃菌子中毒搞笑名場面,吃野生菌中毒後無實物表演,一年一度抓小精靈的季節到了……打開視頻,歡快的配樂,加上逗趣的對話,讓人實在難以和急診室里的「中毒」癥狀聯繫起來。

  更可怕的是,在跟帖評論中,不少人明確表示:好奇想吃菌子中毒的心已經達到了巔峰,感覺好有趣想試試,很慘但是很好笑,越看越想吃……

  「娛樂化食菌中毒的『快感』是件危險的事情。」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毒救治科主任醫師邱澤武說,「切不可因為網上的一些娛樂化描述而忽視、低估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由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等單位聯合發表的《中國蘑菇中毒診治臨床專家共識》指出,部分毒蘑菇品種中毒病死率高,蘑菇中毒已成為我國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類急症。

  不浪漫不好玩不舒適很危險

  野生菌中毒癥狀到底浪漫不浪漫、舒適不舒適呢?專家的回答斬釘截鐵:當然不是!所謂的「浪漫」「舒適」,實際是毒素對神經系統的破壞。

  部分自媒體往往誇大野生菌致幻的「好玩」和「浪漫」,有意淡化甚至忽略中毒造成的傷害。

  「的確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幻視、幻聽等癥狀,也就是網上常說的『看見小人』『看見異象』。但實際上,多數中毒患者的體感是極其痛苦的。」邱澤武說,野生菌中毒,大多數人最早出現的臨床癥狀是噁心、嘔吐,而不是幻視幻聽。即便有幻視幻聽,也常伴有頭暈、頭疼,甚至出現抓空癥狀。

嘮「科」話|冰箱和洗衣機說話?菌子中毒不好玩、很危險! - 天天要聞
  雲南常見毒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部分毒蘑菇誤食後,往往還伴有流涎、焦慮等癥狀,呼吸抑制、胸悶、休克等癥狀也會隨之產生,與網上說的那些輕鬆幻覺毫不沾邊。

  邱澤武說,「不同品種的有毒野生菌,所含毒素各不相同,中毒後的臨床表現也複雜多樣。」別想著通過菌子中毒體驗穿越時空幻境。

嘮「科」話|冰箱和洗衣機說話?菌子中毒不好玩、很危險! - 天天要聞
  在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拍攝的牛肝菌。新華社發(劉暢攝)

  留樣送醫、留樣送醫、留樣送醫

  野生菌種類多、數量大,僅我國就有超過500種毒蘑菇,非專業人士極難辨清。想安全品嘗野生菌,專家提示一定注意以下幾點:

  不認識、不熟悉的菌種不採摘、不購買、不加工、不食用;保證菌子徹底炒熟煮透且儘可能保證單一品種烹飪;菌子好吃,但不宜進食過多;食用野生菌,儘可能不飲酒;集體食堂、幼兒園、養老院等不加工任何野生菌,以免造成群體性中毒。

嘮「科」話|冰箱和洗衣機說話?菌子中毒不好玩、很危險! - 天天要聞
  市民在位於昆明市的一處野生菌交易市場購買野生菌。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一旦誤食野生菌中毒後,第一時間應該怎麼做?專家提醒,認清攝入毒素的種類並及時就醫是救治的關鍵。

  1.只要進食野生菌後出現任何不適癥狀,不要等待觀察,應該停止進食,立即催吐送醫。

  2.期間不自行服用任何止吐以及止瀉類藥物等,家屬需配合記錄好發病情況。

  3.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一定要留存野生菌以及嘔吐物樣本,以便後續醫生判別毒素針對救治。

  4.野生菌中毒後的黃金救治期是食菌後6小時以內,分秒必爭就醫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切忌自行「觀察看看」耽誤診療,錯過黃金救治期。

  5.有些野生菌中毒反應有「時差」,也就是「假愈期」,而真正的臨床表現常在6小時後才出現,「潛伏期」往往被人忽視或者錯判。如果食用野生菌6小時後,出現了明顯的胃腸道癥狀,即使「一過性」的癥狀減輕,也不一定是病情得到了緩解,相反可能預示著惡化,應立即就醫。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女性為何比男性長壽?研究揭秘身體的隱藏力量 - 天天要聞

女性為何比男性長壽?研究揭秘身體的隱藏力量

無論是愛爾蘭馬鈴薯饑荒、特立尼達奴隸制,還是冰島麻疹流行,女性在極端環境下總比男性活得更久。 儘管女性擁有更複雜的生殖系統,承受月經、懷孕、分娩和哺乳等重負,甚至在許多地區女孩獲得的食物和....
中暑就喝藿香正氣?這些解暑葯的用法與禁忌要知道 - 天天要聞

中暑就喝藿香正氣?這些解暑葯的用法與禁忌要知道

7月20日入伏後,一年中最潮濕悶熱的「烤驗期」即將上線。購置祛暑藥品成了當下熱門的健康防護選擇。​數據顯示,某外賣平台的防暑藥品訂單量月環比增長超120%。不過,熱銷的背後也藏著疑問,不少人把藿香正氣類藥物當成「萬能解暑葯」,這樣科學嗎?面對五花八門的防暑葯,又該怎麼選怎麼用? 藿香正氣類藥品更適用治療暑濕...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 天天要聞

年過70歲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麼,這6點千萬要做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們常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經越來越不符合現代人的生存標準了。現在中國14億人口,超過70歲以上的人有1億3139萬之多,未來20年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雖然這些高齡老人想通過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但是絕大多數體育運動已經不適合他們了。基本上各類體育場...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 天天要聞

男子抱冬瓜睡覺能降溫?《黃帝內經》里的消暑密碼大公開!

最近,全國多地高溫「爆表」,空調、風扇全力運轉都難以驅散周身暑氣。這時,一條「男子抱冬瓜睡覺降溫」的新聞迅速走紅網路,不少人紛紛效仿,把冬瓜從廚房「請」上了床。那麼,抱冬瓜睡覺真能有效降溫嗎?從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養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重磅通知 | 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活動啟動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5578 篇文章創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學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萬方醫學網、上海市科普事業中心、「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共同發起,光明網、中國醫學傳播學教學聯盟、醫學傳播學創新實踐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屆「醫學科普創新之星」推薦遴選活動正式啟動。附:推薦表格第...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 天天要聞

最高收費21萬元,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叫停背後:借「創新治療」之名收費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魏文藝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了一則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在醫療界人士看來,這一喊停並不突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內某知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處了解到,早在國家衛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該主任醫師所在醫療機構所在地的...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 天天要聞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響力的公眾號如何識別山洪前兆請掌握來源: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責編:雷斑努 虞有琪審核:張崇喜 們文傑往期回顧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遊指南面對暴雨,這些知識要牢記「馬路市場」退市 芒市山貨交易有了「新家」「700開頭」 15位電話號碼要來了!@芒市創業者,市婦聯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