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輕度抑鬱癥狀的人,將這3句「口頭禪」掛嘴邊,希望你一句也沒有 心情低落,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兒,對未來沒有期待……如果一個人產生了這些想法,他的生活得到再多東西也不會快樂。生活壓力大,心靈生病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得了抑鬱症走向毀滅,而還有一些人,雖然沒有嚴重到得抑鬱症的程度,但內心也極其不開心,需要及時干預。 10月07日 1211
心理 得過重度焦慮症的我,沒敢告訴給家人,我知道他們會比我更擔心 在一個繁華的城市裡,有一個看似普通的家庭。家中的李夢,是個聰明伶俐的年輕人,但她心中隱藏著一個沉重的秘密——她患有重度焦慮症。這個秘密成為了她生活中的陰影,但她從未敢告訴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李夢的焦慮始於幾年前,一次突如其來的恐慌發作讓她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 10月06日 1353
心理 微笑最迷人!研究發現微笑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正文:近日,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微笑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讓我們不禁再次感受到了微笑的魅力。無論是在社交媒體上還是現實生活中,微笑都是最迷人的表情之一。讓我們來看看這項研究的詳情。 10月05日 1540
心理 一到秋天就情緒低落?可能是「季節性情緒」在作祟,要警惕 #秋日生活打卡季#秋天,是詩人筆下的「金秋」,是浪漫和幸福的開始。可不知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害怕秋天,總覺得這個黃葉飄落的季節,莫名的傷感。甚至,連帶著情緒也變得低落,對生活和工作都失去了熱情。最重要的是,整個人都特別疲倦,渾身都無力、沮喪,時不時還會易暴易怒,或者沉默寡言。 10月04日 1745
心理 打敗焦慮小惡魔:教你三招應對焦慮情緒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考試前一夜,瘋狂補作業的那個人一定是你吧?好多事情堆在一起,感覺快喘不過氣來了?也許,你該和「焦慮」這個小人好好聊一聊。焦慮,這個傢伙有時候就像個隱形的小惡魔,時不時地冒出來給你的生活加點料。 10月04日 1852
心理 如何攻破「好面子」心理? 前天在一個廣場看見由幾位殘疾人組成的賣藝演出,其中兩位是「侏儒症」、一位腿殘疾、一位眼睛失明。他們在人來人往的廣場中唱歌,周邊圍了很多人,甚至還有人走向前去查看失明的藝人是不是真的看不見。當時我在想: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暴露了自己的「缺點」,他們不會覺得丟人,不會覺得沒有面子嗎? 10月03日 1155
心理 後宮妃子步履艱難的背後:清朝寵幸制度引發的身體與心理影響 簡介:清朝後宮妃子被皇帝寵幸過後,常常需要他人攙扶著行走。本文將探討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分析宮廷生活對妃子身體和心理的影響。在清朝的後宮中,妃子們備受皇帝的寵幸和青睞。然而,妃子們在得到皇帝寵幸後第二天,常常需要他人攙扶著行走,這是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 10月02日 1627
心理 正向心理學——令你更快樂的小秘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正向心理學就是運用科學方法探討何謂「好的生活」,而「快樂」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議題。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是什麼? 10月01日 1312
心理 《易學與心理》——易學智慧(16) 《易學與心理》——易學智慧(16)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好與《易經》中訟卦的宗旨相合。訟卦的用意,在於消除爭端、減少訴訟;倘若不能和解,也要站在不訟的立場來訟,才不致亂訟。 09月30日 1682
心理 身後事:以真實事件為基礎,探討心理學、治療和生命的意義 電影《身後事》是一部由導演提奧·安吉羅執導,於2013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這部電影以真實事件為基礎,探討了心理學、治療學和生命的意義。 09月28日 1041
心理 人民日報:1/4的孩子抑鬱,導致厭學,家長預防牢記「5不要」 文|瑩媽《人民日報》公布我國青少年抑鬱檢出率高達24.6%,也就是1/4的孩子是有抑鬱的。而抑鬱的孩子最常見的是覺得生活沒有意義,這些孩子是不願意上學的,甚至休學在家擺爛,每天晝夜不分地玩手機的,現在連飯都不吃的,這會讓家長非常的焦慮。 09月24日 1743
心理 老公常年在外的女人,怎麼解決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她們三個怎麼說 在這個充滿變革和開放的時代里,我們經常聽到關於「老公常年在外的女人」這個話題。這些勇敢的女性,面對丈夫因工作或其他原因經常不在身邊的情況,如何解決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為了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我採訪了三位身邊的女性朋友,聽聽她們是如何應對的。 09月24日 1185
心理 有抑鬱症傾向的人,習慣說這四句話,希望你沒有 在這個繁忙的時代,我們都忙碌於生活的各個方面,盡量維持一個表面的平和。但有人曾說:「悠悠憂心人不識,閑看庭前花開花落。」也即是說,很多時候,心中的痛苦和困惑往往難以被外界察覺。其中,抑鬱症是許多現代人可能面臨的隱形傷痛。 09月24日 1801
心理 男女關係動態:期待下一次的心理學視角 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我們經常聽到關於男女之間關係的討論。其中,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是:在一次性行為之後,男性和女性誰更可能期待下一次的接觸?這個問題涉及到性別角色、個人偏好、情感需求等多個層面,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深入探討。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問題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09月23日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