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富論》」:為什麼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國家貧窮?

2025年07月10日21:12:11 歷史 1271
「新《國富論》」:為什麼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國家貧窮? - 天天要聞

世界上邦國林立,為什麼有的無比富裕,有的如此貧窮?

有人可能會說,都是因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曾經殖民世界所以富裕,而東方國家長期被掠奪所以貧窮。這個說法具有歷史感情因素,可惜卻不是事實。例子有很多:

西班牙曾是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通過殖民擴張掠奪世界各地,尤其是南美洲的黃金,然而卻因此陷入通貨膨脹,導致經濟衰退,最終淪為二流小國。

與西班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英國雖然也曾殖民世界,方式卻與西班牙完全不同,他們不是通過掠奪和控制獲得財富,而是將整個世界作為原材料產地和工業製成品銷售市場,從而開啟了一種全新的財富增長模式。

此外,北歐國家沒有參與殖民世界,如今卻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區之一;新加坡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後來卻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依舊繁榮昌盛;相反,南非、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國家,曾經都很富裕,如今卻身陷經濟低迷甚至崩潰之中......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早在200多年前,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給出了一種解釋。他說:「一個國家財富的增長靠分工協作,而不是掠奪;主導經濟的,應該是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而不是國王和政府。」

200多年後,哈佛大學經濟學、歷史學雙院教授戴維·S·蘭德斯,批判並發展了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基本觀點。在他看來,導致國家貧富分化的原因有很多,亞當·斯密僅僅給出了經濟學上的解釋,而事實上,地理、歷史、哲學、宗教、文化、國際政治和科學技術等因素同樣重要。他把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寫出了一部經典之作——《國富國窮》。這本書主旨宏大、思想精深,對現實世界更具解釋力,因此被譽為「新《國富論》」。

「新《國富論》」:為什麼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國家貧窮? - 天天要聞

閱讀《國富國窮》,我們能發現窮國與富國之間的主要差別:

1. 大自然的不平等。從產值和人均收入來看,富國位於溫帶,窮國則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從這點來說,中國是幸運的,但歐洲尤其是西歐則更幸運。

2. 制度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從1000多年前就開始了,比如歐洲自古比較注重產權制度,後來還發展出了自由市場;相對而言,有些落後國家,至今仍未建立起相似的制度。

3. 文化的差異性。歐洲宗教改革後,新教倫理造就了一種新文化,它強調理性、勤奮、條理和實效。這種文化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東方社會雖然也有進取精神,卻主要用於領土擴張和奴役他人。

4. 對待錢的方式不同。商人們「為錢而來」,哪裡能賺錢就到哪裡去。先進國家懂得為商人創造友善的環境;後進國家則喜歡自己上場替代商人,以國家驅動發展,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5. 對知識的態度。國家的進步和財富的增長,決定性因素是知識。技術是各項改進的積累,發明是各種技藝的重新組合。從長遠來看,對於後進國家,更為重要的是科學和技術學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還是很有道理的。

......

關於窮國與富國的差別,《國富國窮》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深刻而精彩的論述。本文僅僅是一點皮毛式的總結,要想深層理解國富國窮的原理,最好還是閱讀原作。書中多層次地分析了財富創造、國家興衰更替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人類應該吸取歷史教訓,創造性地走出一條「人與自然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

這本書中的思想,無論對於窮國還是富國,都是一筆巨大的思想財富。(還可在規格中一併選購包含本書在內的「國富國窮七書」,七本經典好書,構成了一套系統、全面、清晰探求國富國窮的絕佳套裝。)

「新《國富論》」:為什麼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國家貧窮?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7月10日,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獎,其中,5人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友好使者獎,3人獲傑出成就獎,1人獲終身成就獎。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蘭花獎秘書處供圖蘭花獎頒獎典禮由中國外文局主辦。該獎旨在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 天天要聞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它們的發源地,無不是嚴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義碰撞。可一旦漂洋過海,走到中國,全都變了口氣。佛教講空性,基督教講仁愛,伊斯蘭教講忠孝,宗教原來的「邊界感」在這裡變成了「隨和感」。中國沒有強壓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 天天要聞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新華社濟南7月10日電 題: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新華社記者褚萌萌、張武岳、田穎今年初,來自克羅埃西亞的計算機科學專家布蘭科·巴隆作為「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的首位訪問學者來到山東曲阜尼山,在中國先賢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