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2025年07月07日16:33:07 歷史 1617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橘子

編輯|橘子

《——【·前言·】——》

1626年秋,開國之君努爾哈赤,在與明軍鏖戰多年後,悄然辭世。

可就在這天晚上,一件令人震驚的事發生了。繼位未定,靈前未寒,皇太極卻向他的繼母——36歲的阿巴亥——送出了一張弓和一壺箭。熟知女真舊俗的人立刻明白,這不是普通的致敬,而是一道生死訣別的「命令」。這場葬禮上的權力操作,悄無聲息,卻波瀾驚天。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帝國巨人的沉默離去

1626年8月的一個清晨,遼東大營外悄然無聲。後金軍帳中,一名老者靜靜地躺在榻上,氣息已斷。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一手締造後金的奠基者,鐵血的軍事統帥——努爾哈赤

他的一生幾乎就是一部戰史。從統一女真,到十六旗制度的確立,從數十次南征北戰,到建立盛京行宮,他以驚人的魄力和手腕,讓後金從部落聯盟一躍而為割據一方的軍事政權。但誰也沒想到,那個在寧遠之戰中被炮彈所傷、強撐多日的雄主,竟會以如此突然的方式離世。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努爾哈赤病逝的消息,並未第一時間對外公布。大帳內,皇太極站在父親遺體前久久不語。他知道,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告別,而是一道將生死、權力和未來劃分界限的門檻。外面的大旗還在隨風獵獵,諸王貝勒未聞噩耗,整個政權機器卻已經開始悄然運轉。

按照滿洲傳統,汗王駕崩後,所有八旗首領需共商國事,推舉繼任者。然而此時的皇太極還只是努爾哈赤諸子中的第四子,並不具備絕對優勢。代善年長、阿敏勇武、莽古爾泰跋扈,且各自掌控旗營,不容小覷。他若想掌權,必須一邊穩住兄弟,一邊迅速樹立威望。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他沒有急於自立為汗,而是採取迂迴策略。他先是勸說三大貝勒共同維穩大局,暫不明言繼承之事,只言「先安眾心,再定汗位」。與此同時,他暗中召見一批中下層旗主、將領,以平素建立的人脈迅速收攏人心。

此舉雖非高調,卻極具深意。他深知,此時最忌諱的是倉促稱汗激怒諸貝勒,更忌諱獨斷專行引發內亂。相比之下,先營造「共治」假象,再圖後計,才是上策。

但局勢之下,不只是八旗首領是變數,更大的威脅,來自皇宮深處。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一箭封喉,弓影掩殺

努爾哈赤死後,真正的博弈才剛開始。很多人將目光投向了皇太極,但他第一時間關注的,卻是另一個人——阿巴亥。

這位女人不同尋常。她是努爾哈赤生前最寵愛的妃子,年僅三十六歲,容貌尚佳,更重要的是,她是三位皇子——多爾袞阿濟格多鐸的生母。在男系繼承仍未確定的情況下,她和她的三個兒子無疑是皇太極最大的威脅。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尤其是多爾袞,天資卓越,頗得努爾哈赤寵愛。他雖年幼,但出身顯赫,加上阿巴亥在宮中多年積累的威望,已隱隱形成一個小型的政治團體。若待其成年,皇太極難保王位不被撼動。

於是,一場無聲的肅清開始了。

當天夜裡,皇太極命心腹將一張弓和三支箭送往阿巴亥的寢宮。這個舉動,在表面上似是遵循滿洲舊俗——妃子隨汗而去,應有「弓箭為信」,以顯忠貞。實際上,卻是一道無法抗拒的逼令。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對於阿巴亥來說,送來弓箭不只是提醒「你該殉葬了」,更是毫不掩飾的政治信號:你和你的兒子,從此不能成為威脅。

那一夜,阿巴亥不曾言語。她已看透皇太極的盤算。也許她想過抗爭,但她明白,無論她說什麼,做什麼,已經無法扭轉命運的車輪。即便她留下來,也只會讓兒子們更早陷入險境。

天未亮時,她悄然梳洗整衣,自縊身亡。她的身邊,兩位陪嫁庶妃也選擇隨行。後人稱之為「自願殉葬」,但真正的故事,無需多言。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皇太極收到消息後,並未震驚,也未悲傷。他只吩咐:厚葬。隨後派遣軍士守靈,調撥三旗護送靈柩回歸盛京安葬於福陵所有的安排,井井有條,幾乎像早就寫好的劇本。

至此,威脅已除。皇太極再無後顧之憂。

而更深遠的影響,則種下於那一夜的沉默之中。多爾袞從此沉鬱寡言,心志冷峻。十數年後,當他輔佐順治登基,攝政天下,他第一件事,就是為母親平反,追封阿巴亥為皇后,併入太廟。那張當年夜裡送去的弓箭,終於在另一個時代,被另一種方式所回應。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兄弟聯手是假,奪權為實

阿巴亥殉葬之後,皇太極迅速展開下一步計劃。他清楚,這只是開端。真正的難關,是如何從諸王之中突圍,穩穩拿下大位。而他選擇的第一步,不是稱汗,而是「合議」。

他主動提出由四大貝勒共同掌政,分別是自己、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這三人手握重兵,若貿然對抗,必引內亂。但共治是假,分權是假,皇太極真正要做的,是借「團結」的名義,逐個擊破。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他先從阿敏下手。阿敏桀驁不馴,兵強馬壯,自視甚高。皇太極派他駐守遼西,名為領兵擴疆,實則遠調離心。果不其然,阿敏在西線獨斷專行,被人揭發擅自撤軍、縱兵擾民。皇太極順勢聯手代善,將阿敏定罪削權,送去軟禁,從此退出權力中樞。

下一步,是對莽古爾泰的清算。這個人性格衝動、剛愎自用,最容易激怒。他曾在政務中公開頂撞皇太極,甚至對其發號施令。皇太極一面裝作順從,一面在議政王會議中記錄其「言語不敬」。機會一來,他將舊賬一併抖出,以「誹謗君上、擾亂法度」為由,剝奪其權柄,實則廢為傀儡。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到了這一步,四貝勒制名存實亡,只有代善尚存。但代善年長且穩重,眼看局勢大勢已去,也只得默認皇太極執政。皇太極給他高位榮譽,封其「禮親王」,但權力實權早已收歸自己。

除了削弱三貝勒,皇太極還極力扶植「新人」。他開始重用一批與自己非親非故的年輕旗主,如索尼范文程等文武之才。這些人過去不得志,現如今感恩戴德,誓死效忠。他們成了皇太極的耳目、爪牙和羽翼。

與此同時,皇太極大刀闊斧重構軍制。他把原屬各貝勒的兵馬按「旗」重新整編,八旗中正黃、鑲黃劃歸皇太極直轄,白旗調入次子豪格掌控。至此,軍隊歸於「皇汗」一統,貝勒的旗營體制被徹底打破。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皇太極還深諳輿論之術。他下令修訂《太祖實錄》,將努爾哈赤生平記載大幅美化,並通過史官之口,暗示「皇太極承太祖遺志,實為眾望所歸」。如此一來,民意、正統、軍事與官員,全面倒向皇太極一人。

到了1636年,皇太極自覺時機成熟,正式稱帝,國號「大清」,改元崇德」。這一刻,他完成了從「攝政貝勒」到「大清皇帝」的轉變。

而那一夜送出的弓箭,至此變成一個諱莫如深的歷史暗號:一個王朝重塑的起點,一個後宮沉冤的終結,一個少年皇子命運劇變的伏筆。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冤魂未散,攝政王掀翻舊賬

歷史沒有終結,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繼續。

1643年,皇太極病逝,未留下明確繼承人。年僅六歲的福臨在多爾袞等重臣支持下即位,是為順治帝而真正掌控政權的,則是那個沉默了多年的人——多爾袞。

攝政王登場,象徵著歷史的一次反轉。多爾袞在朝中權傾一時,大權在握。但他並未立刻反擊,而是悄然著手一項令清廷震動的大事:追封母親阿巴亥。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他將當年自縊而亡的母親,恢復皇后尊號,入祀太廟,親筆書寫悼詞,昭告天下:「母后之殉,非自願,乃被逼。」宮中舊人心知肚明,不敢多言。這不是簡單的追封,而是對皇太極當年決定的公開翻案。

這一步,表面是孝道,實則是政治聲明。他在用自己的權勢,為母親討回清白,也為當年那張弓箭討回尊嚴。

但皇太極的勢力並未徹底消亡,他的後代、心腹仍在朝中佔據位置。一場清洗悄然進行,多爾袞接連削弱敵對旗營,把握權柄日益穩固。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然而,命運沒有給他太多時間。

1650年,多爾袞猝死於狩獵途中,年僅39歲。死後不久,順治親政,立即罷除其攝政王封號,追究其「擅權自恣」之責,將其罪狀昭告天下。

就這樣,一個少年背負母死之痛,忍辱負重多年,最終雖登上權力之巔,卻未能善終。而那個當年自縊的女子,也不過換來一紙皇后稱號,再無人提及她在夜色中的孤獨與哀怨。

清晨努爾哈赤病逝,34歲皇太極晚上就給36歲繼母阿巴亥送弓箭 - 天天要聞

這就是清朝前期最鋒利的一幕宮廷權謀。一張弓箭,宰殺的不只是一個女人,更是一個皇子一生的命運和未來。

而在這場從努爾哈赤病逝開始的政治重組中,所有人都在下一盤命運的棋。而棋盤上的血,是最真實的代價。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著"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 天天要聞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大家好,我在遊戲荒的時候,經常會打開那些經典遊戲,玩上一局感覺非常爽。尤其是《紅色警戒2》,即時戰略玩法緊張激烈,多人戰鬥和戰役都十分出色,現代戰爭手段也相當豐富。可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玩法已經爛熟於心了,打來打去沒有新鮮感。最近,有網路大佬基於《紅色警戒2》開發了全新的PC版《紅色警戒:世界戰火》MOD,...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 天天要聞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全國文物職業技能最高獎頒獎了!貴州兩名「手藝人」憑實力當「國手」!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7月6日,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2025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結果揭曉。來自貴州的選手吳勝成獲木作文物修復師一等獎,滕昭玉獲金屬文物修復師三等獎,這也是...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 天天要聞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因暴雨引發洪災,截至當地時間6日,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約40人失蹤。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表示,得州洪災是「百年一遇」「沒人預見到」。得州向來洪水多發,然而為何這次災情如此嚴重、傷亡如此巨大?在這場悲劇後,美國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次洪水造成如此大傷亡,有天災更有人禍。特朗普簽署「重大災...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 天天要聞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前言正值二戰結束後80周年,應蒙古國邀請,日本天皇德仁首次對蒙古國進行訪問,蒙古國對此給予高規格接待,邀請日本天皇夫婦出席「那達慕大會」的開幕儀式,並參觀多個景點和日本投資項目。祭奠亡靈背後7 月 9 日清晨,天皇夫婦的車隊悄然駛入烏蘭巴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