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2025年05月04日17:30:16 歷史 5937

近年來,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崛起令世界矚目。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力量,中國的地位不斷攀升。

然而,與大多數國家對中國崛起的尊重和合作態度不同,韓國卻表現出一種獨特的「瞧不起」情緒。

這種態度不僅體現在文化爭議上,還深深根植於歷史認知和民族心理之中。

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中國對韓國的關注度卻日益下降,甚至有「看不到韓國」的說法。

這種微妙的關係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歷史與現實邏輯?

歷史與文化的糾葛:從依附到「去漢化」

韓國對中國的「瞧不起」情緒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

在古代,朝鮮半島長期處於中國的文化輻射範圍內,無論是儒家思想、漢字,還是經濟制度,都深受中國影響。

朝貢體系下的附屬國地位,使得朝鮮在文化和政治上對中國有著高度的依賴。

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 天天要聞

然而,隨著近代國家意識的覺醒,韓國開始對這種依附關係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

為了重塑文化獨立性,韓國自1948年起推行「去漢化」政策,例如頒布韓文專用法案,禁止公開使用漢字,並逐步從教育體系中剔除漢字課程。

這種做法直接導致韓國民眾對漢字的認識率大幅下降,甚至在歷史研究中出現斷層。

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 天天要聞

同時,韓國還通過搶注文化遺產的方式,試圖重新定義歷史。

例如,韓國成功將中國的端午節申遺為其文化遺產,並聲稱孔子、漢字等源自韓國。

這些行為不僅引發了中韓之間的文化爭議,也反映了韓國在文化認同上的矛盾心理。

經濟與科技:差距正在拉大

韓國的「瞧不起」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其曾經的經濟與科技優勢。

上世紀80年代,韓國憑藉其在半導體、電子製造等領域的成功,躋身中等發達國家行列。

然而,近年來中國的快速崛起讓這種優勢逐漸消失。

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 天天要聞

經濟方面,2023年中國的gdp總量已達到19萬億美元,而韓國僅為2萬億美元,差距超過9倍。

中國的國際貿易規模、產業鏈完整性和市場潛力,均遠超韓國。

科技領域,中國在人工智慧、5g通信、清潔能源等高科技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了其科技強國形象。

儘管韓國在半導體領域仍有一定優勢,但中國通過大規模投資與技術創新,正在迅速縮小這一差距。

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 天天要聞

這種實力反差讓韓國的「瞧不起」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同時也讓中國對韓國的關注度逐步下降。

國際格局中的尷尬角色

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 天天要聞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韓國試圖通過與美國的合作提升其國際地位,但其戰略重要性卻逐漸下降。作為東北亞地區的重要國家,韓國在地緣政治上面臨著複雜的困境。

一方面,它需要依靠美國的軍事保護;另一方面,它又無法忽視中國作為最大鄰國的影響力。

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 天天要聞

近年來,因「薩德事件」引發的中韓關係緊張,以及韓國在文化爭議中的高調錶現,進一步加劇了兩國的矛盾。

在中國看來,韓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逐漸邊緣化,甚至對東北亞局勢的影響力也在減弱。

韓國的「瞧不起」態度,不僅無法改變其在中美競爭中的被動地位,反而可能讓它在國際格局中更加孤立。

為何中國「看不到」韓國?

與韓國的「瞧不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對韓國的關注度正在下降。

原因在於,隨著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擴大,韓國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地位對中國的重要性相對減弱。

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 天天要聞

中國近年來的戰略重點集中在中美博弈、台海局勢、中東問題等全球性議題上,而韓國在這些問題上的參與度和話語權有限。

此外,中國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已遠超韓國,雙方的實力對比呈現出不對稱的局面。

在這種背景下,韓國對中國的「瞧不起」顯得更像是一種民族情緒的宣洩,而非基於現實的理性判斷。

韓國教授曾坦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 天天要聞

韓國教授曾直言:「全世界只有韓國瞧不起中國,中國卻已看不到韓國。」

這句話道出了中韓關係的尷尬現狀。

從歷史到文化,從經濟到國際關係,韓國對中國的態度既包含著對自身歷史的否認,也反映了對中國崛起的複雜情緒。

未來,中韓關係的走向將取決於兩國如何在文化認同、經濟合作和國際事務中找到新的平衡點。對於韓國而言,如何正確看待中國的崛起並調整自身定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資料

環球網:港媒:漢字與韓國文化歷史聯繫幾乎天然

環球網:「環時深度」韓國人看中國,心態為何發生變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毛主席重塑民族脊樑,消弭國恥之痕 - 天天要聞

毛主席重塑民族脊樑,消弭國恥之痕

1900(庚子年),清政府和國際列強開戰,最後被八國聯軍打敗攻進北京,慈禧和光緒皇帝出逃西安,之後全權委託李鴻章和奕劻與侵華八國以及參與和議的比、西、荷共十一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及其附件。其中第六項規定大清國需向諸國賠償軍費、損失
《人生若如初見》梁鄉身邊三個女人都不幸福,朵梅最慘 - 天天要聞

《人生若如初見》梁鄉身邊三個女人都不幸福,朵梅最慘

《人生若如初見》梁鄉身邊有三個女人卻沒一個是幸福的,朵梅對梁鄉一見鍾情,梁鄉去日本留學三年朵梅等了他三年。而她不知道的是梁鄉在日本對菽紅一見鍾情,還在離開日本前強佔了菽紅。梁鄉回國不久便與朵梅結婚,不是因為愛,而是朵梅可以幫他在官場混的更自
馬卡波羅透露出的秘密,阿薩辛刺客靠什麼威震中東? - 天天要聞

馬卡波羅透露出的秘密,阿薩辛刺客靠什麼威震中東?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謝絕轉載」正所謂,我與賭毒不共戴天。黃賭毒,沒有一個好東西。不過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與黃賭不共戴天,毒是隻字不提不提,但卻縱橫歐亞,打得阿拉 伯世界和小半個歐洲哭爹喊娘,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令人聞風色變。
明成皇后閔茲映:她時代初體驗(十一) - 天天要聞

明成皇后閔茲映:她時代初體驗(十一)

在公公李昰應集團還在排除異己的時候,閔茲映的團隊就已經暗中集結成了一股新的勢力,這股勢力的存在就是為了瓦解大院君集團在朝廷中的勢力範圍,然後取而代之。
爬不動成歷史 機器人助力登長城做好漢 - 天天要聞

爬不動成歷史 機器人助力登長城做好漢

作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八達嶺長城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慕名前來。出於曾經的軍事考慮,「因地形,用險制塞」是八達嶺長城修築的重要特徵。對許多遊客,特別是一些高齡和行動不便的遊客來說,攀爬陡峭....
鄭氏家族竟是「海上帶貨頂流」 - 天天要聞

鄭氏家族竟是「海上帶貨頂流」

台海網5月2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曾宇姍/文 陸軍航/圖)5月24日,「圕圕圍茶派」第六期在廈門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電影閱讀空間舉辦,以《血拚的海路——解碼廈門與海的百年之緣》為主題,暢....
李小龍:《冥報記》敘考 - 天天要聞

李小龍:《冥報記》敘考

一、冥報記三卷(博文堂影印高山寺本)日本明治間博文堂珂羅版印本《冥報記》【敘錄】《冥報記》三卷,唐唐臨著,日本高山寺藏唐經生抄本,明治四十三年(1910)大阪油谷博文堂用山城高山寺藏寫本珂羅版景印本。博文堂本依原樣分裝三軸,外有木匣,每卷幅高27厘米,由若干紙粘接而成,每紙長22.5厘米,十三至十五行不等,上...
【三國季漢秘史274】南中虎將孟琰:渭水孤軍斷洪流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74】南中虎將孟琰:渭水孤軍斷洪流

【南中豪族歸漢營】建興三年春,孟琰跪在諸葛亮軍帳前,青銅甲胄的寒氣滲入膝蓋。這位朱提孟氏嫡子記得,半月前族人孟獲第七次被擒時,曾用南中土語對他嘶吼:"孟家的刀劍只向仇敵!"但此刻,帳中羽扇輕搖的聲音讓他繃緊脊背。"孟將軍可知,此戰過後,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