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2025年06月18日03:22:03 歷史 1789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傅雷家書》都聽過,而傅雷的婚姻應該很少有人去了解,傅雷與青梅竹馬的朱梅馥,兩人早年訂了婚,傅雷卻在留學法國時跟一位叫瑪德琳的女子有過一段情。

但是後來瑪德琳卻變了心,而傅雷帶著遺憾回了國,並且和朱梅馥結了婚,生下傅聰和傅敏兩個兒子。

按理說日子本該這麼平淡下去,但婚後第七年,傅雷卻遇上了陳家鎏。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陳家鎏當時是個小有名氣的女高音歌唱家,唱歌好聽,氣質也好,站在舞台上十分抓人眼球,相對的也有不少追求者,傅雷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傅雷被她迷住了,甚至公開追求她,傅雷管她叫靈感來源,說她的歌聲能點燃他翻譯時的思路。

朱梅馥也聽說了這件事,她沒吵沒鬧,反倒請陳家鎏到家裡吃飯,自己端茶倒水,這份寬容,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轉折卻來得突然,陳家鎏沒留下來,她看到朱梅馥的付出,覺得傅雷和妻子之間的感情不是她能插進去的。

於是她走了,去了香港,從此沒再嫁人。這事過去後,傅雷慢慢回了頭,晚年跟朱梅馥的日子反而更踏實了。

只是誰也沒想到,1966年傅雷和朱梅馥受不住革命壓力,在家裡一起走了,留下兩個兒子和一堆未了的心事。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傅敏那時候已經長大了。他不像哥哥傅聰那樣被父親逼著學鋼琴,而是老老實實念書,後來當了英語老師,混到了特級教師的份兒上。

70年代,他來香港開教育會,順道聽說陳家鎏住在這兒,就想著見一面。畢竟,父親那些年的故事,他只聽過隻言片語,想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

見面那天,陳家鎏已經五十多歲了,可風度還在。她沒繞彎子,直截了當說傅雷愛過她,但也誇朱梅馥偉大。這話讓傅敏心裡一震。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其實,傅雷對陳家鎏的感情,不光是個人私事,還跟他的翻譯掛上了鉤。他翻巴爾扎克的時候,常跟陳家鎏聊那些人物的內心世界。

她唱歌,他翻譯,兩人一來一去,倒真碰撞出不少火花。比如《歐也妮·葛朗台》里那個吝嗇鬼老爹,傅雷就說過,這角色的複雜性讓他想起自己的矛盾——一邊是家庭,一邊是外頭的吸引。

陳家鎏走了以後,這些靈感也沒斷,傅雷還是把作品翻得爐火純青。

不過,傅敏這次來找陳家鎏,不只是想聽這些,他還帶著父親留下的《傅雷家書》。這書是他整理出來的,裡頭全是傅雷寫給傅聰的信。

傅敏自己小時候沒少挨父親的訓,傅雷老說他不如哥哥有才,讓他老實當老師。可傅敏不服氣歸不服氣,但到了最後還是老實當老師。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他跟陳家鎏聊起這些,陳家鎏也感慨,說傅雷對兒子的嚴,其實是想讓他們別重蹈自己的覆轍。

說到傅雷的覆轍,就得提那場革命了,那時候,知識分子日子不好過,傅雷因為翻譯外國書,又有點「資產階級」背景,被批得抬不起頭。他跟朱梅馥商量後,覺得活不下去了,就一塊兒走了。

這事其實在當時不算稀奇,可對傅敏來說,是個晴天霹靂。他整理家書的時候,常想,要是父親能熬過去,也許還能多寫點東西。

而陳家鎏的出現,又給傅敏換了個角度看父親,她說傅雷愛她,但更離不開朱梅馥。

這話其實不假!在傅雷晚年寫給傅聰的信里,提朱梅馥的次數越來越多,語氣里滿是對她的依賴足以見得越來越離不開朱梅馥了。

陳家鎏還講了件小事,說有次她去傅家,朱梅馥給她煮了碗面,硬是讓她吃完才走。那一刻,她覺得自己站不穩腳,就更下定決心離開,傅敏聽著這些,也慢慢明白了母親當年的心。

那傅敏自己呢?他在香港跟陳家鎏聊完,回去後更用心整理家書了。

這些家書裡頭有傅雷的才華,也有他的掙扎,更有朱梅馥的影子。傅敏干這事兒,不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而是覺得父母留下的東西不能就這麼散了。他後來活到86歲,2023年才走,比父親多活了快三十年。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再說陳家鎏,她跟傅敏聊完後,繼續在香港過她的日子。她沒再唱歌,也沒嫁人,就那麼靜靜地老去。

傅敏後來回憶這次會面,說陳家鎏身上有種勁兒,像父親譯的那些書里的人物——外頭看著光鮮,裡頭卻有自己的坎兒。

這趟香港之行,對傅敏來說是個結。父親的感情,母親的寬容,還有自己的路,都在這場對話里連了起來。傅雷不是完人,他愛過別人,也傷過家,可他留下的東西,確實是好東西。

朱梅馥呢?陳家鎏說了句「你父親好愛我」,可她也知道,這愛沒敵過朱梅馥的守。

再往大了看,傅雷一家的事,其實是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命。革命把多少人逼上絕路,可他們的筆,他們的思想,還是留了下來。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傅敏整理家書的時候,沒想過這書會火成這樣,可它偏偏就火了。

傅敏從香港回來後,日子還是那樣過,他教書,寫東西,偶爾想想父親母親,想想陳家鎏。他沒再去找她,可那次見面的話,一直在他腦子裡轉。

父親的才,母親的忍,自己的幹勁,全都混在一塊兒,成了他後半輩子的底氣。陳家鎏呢?她沒再提傅雷,可她那句「你父親好愛我」,倒真讓傅敏看清了點什麼——愛這東西,不光是兩個人之間的事,還得看誰願意退,誰願意扛。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其實,傅雷留下的不只是書,還有種精神。他翻巴爾扎克,翻羅曼·羅蘭,不是為了顯擺,而是想讓中國人多懂點世界。

他的信,不是為了教訓兒子,而是想讓他們少走彎路。可他自己呢?彎路沒少走,感情上栽了跟頭,政治上也沒躲過去。可這不妨礙他是個大人物。他的譯作,到現在還擺在書店裡,家書也成了經典。

朱梅馥就更不用說了。她沒傅雷的名氣,可沒她,傅雷早散了架。她管家,帶娃,還得應付丈夫的心不在焉,最後連命都搭上了。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這種人,擱現在叫「內助」,擱過去叫「賢妻」,可這些詞都太輕,她乾的事比這重得多。傅敏後來老說,母親是他們家的根,沒這根,啥都立不住。

陳家鎏這邊,她的選擇也挺耐人尋味。她有才,有貌,本可以跟傅雷耗下去,可她沒這麼干。她走了,去了香港,等於把自己的後半輩子給了傅雷和朱梅馥。

她跟傅敏見面時,沒半點埋怨,反倒誇起朱梅馥來。這份心胸,不是誰都有的。她沒嫁人,也許是放不下來,也許是懶得再摻和,可她跟傅敏聊的那兩個小時,硬是把傅雷的故事補全了。

70年代的這場會面,成了傅敏心裡的一塊石頭。他從陳家鎏那兒聽來的,不是八卦,是父親的另一面,是母親的底氣,也是他自己的根。

70年代,傅敏在香港邂逅父親傅雷的情人,陳家鎏:你父親好愛我 - 天天要聞

他後來在教育上使勁兒,不光是聽父親的話,也是想把家裡的東西傳下去。他沒傅聰的鋼琴天分,可他有自己的路。整理家書,教學生,都是在接父親的棒。

回頭看,傅雷這輩子,成也才華,敗也才華。他翻書翻得好,可感情上沒管住自己,最後還搭上了命。朱梅馥呢?她沒啥野心,可她用自己的方式,把家撐到了最後。

陳家鎏是個外人,可她沒毀這個家,反倒讓它更清楚地顯出來。傅敏呢?他沒辜負誰,硬是把父母的遺產收拾得整整齊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盒馬的新「坐標」 - 天天要聞

盒馬的新「坐標」

自7月7日起,盒馬鮮生在淘寶App首頁的「淘寶閃購」頻道獲得了一個獨立入口 —— 它與「美食外賣」「手機數碼」 等類目並肩而立,成為用戶觸手可及的選項。這一調整格外引人關注,盒馬鮮生本屬於 「超市便利」 類目,如今被單列呈現,恰似在阿里數字零售的版圖上划出了一塊獨特的「坐標」,既彰顯了其在阿里生態中的戰略分量...
興利權臣還是被遺忘的先知:王安石變法的現代經濟學解釋 - 天天要聞

興利權臣還是被遺忘的先知:王安石變法的現代經濟學解釋

宋神宗熙寧變法,在中國歷史上影響過於深遠,從財政與經濟政策的爭議,到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治理制衡,到封建國家官制運作的核心機制,最後到儒家和法家作為倫理性和功能性意識形態互為表裡的鬥爭與合流。某種意義上,王安石的變法的結局標誌著中國古代文明的半衰期,是文官政治與富國強兵兩全道路的失敗,也註定了風雅清平之...
中央點名通報多地、多個單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 - 天天要聞

中央點名通報多地、多個單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

日前,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具體如下:1.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脫離實際、盲目決策建設文旅項目,造成閑置浪費。2018年,恭城瑤族自治縣不顧當地實際條件,在缺乏人才、產業基礎的情況下,強行推動建設總佔地面...
《旗開得勝》一周看點:烽煙再起守擂戰 - 天天要聞

《旗開得勝》一周看點:烽煙再起守擂戰

旗開得勝常規賽周周激戰,上周的戰火餘溫尚存之時,新局已悄然布下。賽場之上風雲變幻,勝負輪轉——有人享受勝利喜悅,也有人品嘗失敗滋味。在前一周的比賽中,何學斌和尚勇兩位擂主遺憾折戟,未能跨越三連勝這道艱難的關卡,暫別舞台。今晚,新晉擂主王學新將開啟征程,他能否在激烈的較量中穩住心態,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於志晶教授在長春逝世 - 天天要聞

於志晶教授在長春逝世

7月14日,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發布訃告:我國著名職業教育專家,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教育學部主任、碩士生導師於志晶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25年7月13日12時在長春逝世,享年67歲。於志晶教授,1958年3月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1981年考入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機械製造及設備專業學習,畢業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