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軍《延安日記》里那個「小氣鬼」,果然後來成了叛徒

2025年06月18日06:13:06 歷史 1009

1940年6月15日,蕭軍第二次來到延安。第一次是兩年前(1938年3月)的短暫停留,而這一次,他在延安一住就是六年,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蕭軍一家隨「魯藝」前往東北解放區,告別了延安和中共中央。這六年時間,是蕭軍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時期,也是中共發展史上的關鍵時期。蕭軍在此期間寫下了內容豐富的日記——《延安日記(1940—1945)》(上、下卷),書中大部分材料對於透視中共政治文化傳統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蕭軍《延安日記》里那個「小氣鬼」,果然後來成了叛徒 - 天天要聞

蕭軍《延安日記》

近來閱讀《延安日記》,厚厚兩大卷,上千頁,感觸頗深。

蕭軍的坦率與真誠,早有多人論及。其拚命三郎本色,讀來躍然紙上。無論是剖白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還是對著名歷史人物的描述,均無遮無攔,直抒胸臆,常有拍案叫絕之語句段落,其光明磊落,愛憎分明,令人信服、欽佩。

蕭軍成名早,三十年代曾算作魯迅先生的大弟子。可惜,至今尚未有機會讀過他的大作《八月的鄉村》。因此不敢對他的小說談什麼。但《延安日記》展露出來的,無疑是一個優秀作家天生所具備的敏感和銳利,其觀察力堪稱入木三分。

對他書中提到的人所共知的歷史人物,不必贅言。只想提一下書中一個不算著名的歷史人物。這個鮮為人知的角色,絕非等閑之輩,屬於小泥鰍掀巨浪、打翻一船人的傢伙。毫不誇張地說,由於他,中國歷史的進程,也被改寫了。

這個人物出現在蕭軍筆下時,是在1944年的秋天。

蕭軍提到,在延安的某機關招待所里,負責管理伙食的一個台灣人,名叫蔡前,令人十分反感。

1944年10月20日星期五:前天午飯時,因為取菜,竟和同桌一個台灣人叫蔡前的爭吵了幾句,他因為不滿意我把飯打回來吃,已經第三次用「顧慮到大家啊!」這可惡的口吻對我諷刺了。今天我再不能忍受,當面斥責了他,幾乎又引起要打他的慾望。因為我教他分菜他又不肯了。而每次他分給我菜時總是特別少,我全忍受過了,他因為不吃辣椒就反對別人菜里放辣椒,偶爾誰洗碗的水點濺到他的碗上,他就顯得不高興的樣子……這種裝「紳士」的小氣鬼,我很後悔沒有更惡毒地罵他一頓。這類人一罵就好,他們是有奴才性的。事後感到不愉快,因為這又引起我過去一些關於這類可憎惡的瑣事的回憶,以至引起一些胡思亂想的問題……

看到「蔡前」這個名字,我感到似曾相識,想起了20世紀50年代初台灣地下黨遭到嚴重破壞時,有一個叛徒的名字。於是上網一搜,天哪,竟果然是他!

據《學習時報》記載,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軍隊便前往接收台灣。此時,中共中央也決定派人前往台灣,建立組織。

在當時的延安,台灣籍幹部本來就屈指可數,而蔡前是唯一一位經歷過長征考驗、有紅軍資歷的台灣本地人,儘管他有「作風不正」的記載,卻還是被任命為台灣省工委書記了。

蔡前抵達台灣後,改名為蔡乾,聯絡了島上的一些左翼人士如謝雪紅等,秘密建立了共產黨組織,並在幾年之內發展壯大為一支頗為可觀的隊伍。

然而,1950年初,國民黨當局捕獲了一個化名為「老鄭」的中年男子。據特務首腦回憶說,「老鄭」被捕後,曾索要美食。於是,經驗豐富的特務一眼便看出,此人有追求享受的弱點,便讓人天天給他買餃子。一星期後,「老鄭」說,「想著牛排的味道都快想瘋了」,並指定要到台北最高檔的某餐廳去買,吃完後又說,為表示感謝,可帶他們去找共產黨的一個據點。立功心切的三個小特務便讓他帶路,結果走進一個黑暗廠房時,此人突然失蹤了。

「老鄭」逃走後,保密局經過與他經常來往的商人發現,他正是中共地下黨最高負責人蔡乾。接下來,國民黨在他的住所搜到的筆記本上發現了「吳次長」三個字。因國民黨的參謀次長中,姓吳的僅有吳石一人,保密局便認定,吳石中將在向中共提供情報,於是將這個重要「卧底」抓捕,由蔣介石下令殺害了。

兩個月後,國民黨再次根據蔡乾所暴露出來的貪圖享樂的特點,輕而易舉地將其抓捕。原因很簡單,蔡乾在鄉下躲藏了兩個月,實在耐不住,便穿了西裝,到鎮上的西餐館解饞,如此招搖過市,哪能不落入盯梢的手中。

這次,蔡乾被捕後馬上就叛變了,出賣了台灣所有的地下組織,只提出了一個條件:讓同他姘居了兩年的小姨子來監獄裡同住。特務頭子聽罷大笑,馬上把那個十六歲的小姑娘送到了蔡乾身旁。

據特務頭子回憶,當時被捕的共產黨人,天天組織同牢房的人「批鬥」蔡乾,指摘他「誘姦小姨子,侵吞一萬元美金工作經費,天天上波麗露西餐廳吃早點,竟然還敢到處張揚是共產黨在台灣的領導人。」

蔡乾叛變後,改名蔡孝乾,被國民黨委任為少將參議,作為反共宣傳的走卒,到廣播電台從事勸降工作,居然活到了1982年。

蔡乾的叛變,導致台灣的共產黨組織遭到徹底破壞。不肯屈服、被公審處決者多達一千一百餘人。

蔡的副手、從大陸派到台灣的張志忠烈士,嚴詞拒絕了國民黨的勸降,宣布「只求速死」。其大義凜然,令蔣介石都惋惜其人才難得。

我曾在網上看到過多幅照片,當年,那些被五花大綁、送到刑場的人中,有一位身穿旗袍和毛衣外套的女共產黨員——朱楓。她那被寒風吹亂了的齊肩發、遙望遠方的目光、緊抿的雙唇,讓我想起了歌樂山下的江姐,心中備感凄然。張志忠、吳石、朱楓等無數英烈,大概都沒經過萬里長征,也沒有頂著「老紅軍」的光環吧?關鍵時刻,他們卻能毫不猶豫地拋頭顱,灑熱血。

如何識別忠奸呢?

防微杜漸,一葉知秋。從日常小事便可觀其本性。在延安的窯洞里,一碗菜,其實已暴露了人性的自私與貪婪。在今天的社會,貪了一億元,還是一萬元,其本質也是一樣的。

贊成老虎和蒼蠅一起打,絕不能心慈手軟。蔡某這種蒼蠅,是可以為了一塊帶血的牛排,而毀掉上千條無比高潔的生命的。

假如當初選拔幹部的人,有蕭軍這般火眼金睛,或許也沒有台灣地下組織這樣的損失了。

(作者:(加拿大)李彥;來源:炎黃春秋雜誌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點名通報多地、多個單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 - 天天要聞

中央點名通報多地、多個單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

日前,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具體如下:1.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脫離實際、盲目決策建設文旅項目,造成閑置浪費。2018年,恭城瑤族自治縣不顧當地實際條件,在缺乏人才、產業基礎的情況下,強行推動建設總佔地面...
《旗開得勝》一周看點:烽煙再起守擂戰 - 天天要聞

《旗開得勝》一周看點:烽煙再起守擂戰

旗開得勝常規賽周周激戰,上周的戰火餘溫尚存之時,新局已悄然布下。賽場之上風雲變幻,勝負輪轉——有人享受勝利喜悅,也有人品嘗失敗滋味。在前一周的比賽中,何學斌和尚勇兩位擂主遺憾折戟,未能跨越三連勝這道艱難的關卡,暫別舞台。今晚,新晉擂主王學新將開啟征程,他能否在激烈的較量中穩住心態,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於志晶教授在長春逝世 - 天天要聞

於志晶教授在長春逝世

7月14日,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發布訃告:我國著名職業教育專家,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教育學部主任、碩士生導師於志晶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25年7月13日12時在長春逝世,享年67歲。於志晶教授,1958年3月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1981年考入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機械製造及設備專業學習,畢業後留...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 天天要聞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

抗日戰爭是物質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對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歷經艱難險阻、生死考驗,錘鍊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在以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的抗日戰爭中,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殉...
全國最大電力負荷接連兩次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 14.67 億千瓦 - 天天要聞

全國最大電力負荷接連兩次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 14.67 億千瓦

IT之家 7 月 14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入夏以來,全國最大電力負荷接連兩次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 14.67 億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長約 1.5 億千瓦。其中,山東、江蘇、安徽、福建等 10 個省級電網負荷 22 次創新高。為保障電力供給,162 項迎峰度夏電網重點工程 6 月底全部投運。同時,我國還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