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已經開啟了一段時間,各方都預見到,接下來將進入邊打邊談的階段,打是沒什麼懸念,中方已經表態要奉陪到底,明擺著是不會接受特朗普開出的不合理條件。在這種情況下開展談判,可就阻礙重重了。
上個月,特朗普以芬太尼問題為借口,宣布對中國徵收額外關稅,前不久又故技重施,再加征10%,中國繼續予以反制。
【特朗普對中國開出了很多不合理條件】
根據消息人士的說法,本來美方貿易代表已經與中國建立了溝通渠道,然而談判才起步就卡住了。在關稅問題上,中美各自需要採取什麼措施,才能得出都能接受的「最佳解決方案」,雙方團隊並未得出一個基本共識。由此可見分歧之大。
特朗普的第二波關稅,讓美國這邊的工作團隊,都感到出乎意料,畢竟現在中美並未就關稅問題展開高層接觸,他們才是對華互動的一線人員。
而特朗普突然來這麼一出,加大了談判的不確定性。不過在特朗普手下做事,本來就該為這些意外狀況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
現在的情況就是,特朗普政府對中方開出各種各樣的條件,要求中國一絲不苟地落實,然後才會考慮撤銷關稅措施。
【美國貿易代表在與中國接觸,但無法達成共識】
但我們都知道,特朗普對中國徵收額外關稅,本質上是拿美國內部的芬太尼問題借題發揮,從而轉嫁責任。他提出的很多要求,已經遠遠超出了中美禁毒合作應有的範疇。
但也只有這樣,特朗普才能心安理得地告訴選民,自己管控不了藥物濫用亂象,並不意味他和拜登政府一樣無能,只是中國「不肯配合」。
這種說辭,拿去搪塞支持者還行,對解決實際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另外,特朗普同樣拿芬太尼問題,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開刀」。中國第一時間反制美國的做法,這兩個國家學不來,它們一方面放風說要堅決反擊特朗普的關稅,另一方面緊急與特朗普接觸,加拿大總理和墨西哥總統,都試圖與特朗普通話,釋放妥協信號。
【格里爾是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代表】
理論上,這為它們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但特朗普並未放鬆要求。隨著對話陷入僵局,墨西哥和加拿大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
言歸正傳,特朗普到現在還認為,自己能一邊對中國打關稅戰,一邊還能保持與中國的穩定接觸。但王毅外長此前已經明確表態,任何國家都不要覺得,能在遏制中國的同時,又能發展與中國的良好關係。這種「雙面人」做法,完全不利於建設互信。
我們之前也用「雙面人」批評過拜登政府,這恰恰說明,在對華政策上,特朗普和拜登看似手段不同,但是殊途同歸,也都擺脫不了既要又要的毛病。只不過在去年,美國至少還知道老老實實地配合,所以中美禁毒合作開展得還算順利。
不過特朗普要的不是和中國合作解決芬太尼問題,他全面否定拜登時期的政策,對支持者進行「美國再次偉大」的情緒輸出,並藉機開啟了自己的「無差別」關稅戰。只不過幾輪交鋒之後,特朗普很快就被拉回了現實。
【特朗普和拜登,在對華政策上是殊途同歸】
之前說過,中國快准狠的反制措施,已經讓特朗普感到了一定的壓力。畢竟美國經濟的波動就擺在面前,面對華爾街不斷湧現的悲觀情緒,特朗普一度拒絕對美國經濟的前景作出預測,只是含糊其詞地表示,現在處於過渡期,不能排除美國經濟因關稅「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特朗普一向好大喜功,能讓他當起鴕鳥,彆扭地承認關稅政策會給美國帶來「陣痛」,中方的反制措施,不可謂不有效。
美國戰略界很快就意識到,中美關稅戰要是打下去,受傷最深的,是美國農場主群體,這裡可是特朗普的基本盤。
【農場主群體是特朗普的死忠,但在關稅戰中受到的衝擊最大】
只是在關稅問題上,中國的寸步不讓和奉陪到底,讓一廂情願的特朗普乃至他的支持者,都嘗到了騎虎難下的滋味。
要是連這些人都對新總統的關稅政策怨聲載道,下次中期選舉,共和黨的處境恐怕會分外不利。
我們都知道,特朗普對中國發起關稅戰,動機並不單純,既是要達成對美國有利的貿易協議,還試圖以此一勞永逸地解決芬太尼問題。
這很符合特朗普的言行風格,他一貫認為,美國面臨的各種疑難雜症,都可以靠對外關稅解決。美國製造業衰退,只要加關稅就能促進產業迴流美國;美國進出口貿易大部分都是逆差,那就靠關稅重塑平衡;同樣,既然美國藥物濫用現象嚴重,關稅也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可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單靠特朗普一廂情願的關稅政策是改變不了的。現在中美談判卡在起步階段,正是特朗普的不合理條件在製造阻礙。直到現在,特朗普依舊有機會推動中美高層接觸,只是按照現在貿易戰的走向,事情的進展不是他能說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