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諸暨知縣海瑞和他的楓橋「高徒」駱問禮

2024年05月20日16:25:12 歷史 1833

潮新聞客戶端 田渭法

晚潮|諸暨知縣海瑞和他的楓橋「高徒」駱問禮 - 天天要聞

明嘉靖41年,也就是1562年,海瑞在諸暨縣衙安頓好後,通知差官備馬車次日去楓橋。

正是春意盎然之時,沿途百花競放,微風陣陣,鳥語花香。一個多時辰,差官告訴海知縣,「大人,楓橋見大亭到了。」

這次海瑞微服到楓橋,是奔著名聲而來,在宋代,這裡有一個醫生叫楊文修,不但會看病,還是個飽讀史書之人。當年朱熹以常平使者身份訪他時,與他談論三天三夜,楊文修把此談話地稱為「紫陽精舍」,名傳全浙。其二是楓橋駱家出過2位進士,5位舉人,訪訪駱家家風,據說前幾年考中舉人的駱問禮還住楓橋,準備著考進士。

迎接海瑞的是駱問禮的父親駱驂。

「海大人,請!」駱驂不卑不亢。

海瑞環顧四周,心頭頓時明白,「噢,原來這個『見大亭』是個讀書和觀賞景色之地。」

駱驂道:「海大人猜對啦,我們駱家後輩讀書是要務,治家幹活是其次。」

海瑞坐下來,駱驂泡出一杯茶來,海瑞呷了一口。這時駱問禮捧著個小罐在海知縣面前行禮,然後倒出些黃非非的香榧。海大人奇怪了,「這是什麼?」

駱問禮施禮道:「這叫香榧。海大人,這種堅果只有我們楓橋才有,你嘗一下。」

海瑞剝殼嘗了嘗,「不錯,味道不錯。」

駱驂介紹說:「海大人,小兒問禮今年36歲,前些年進了舉,現在還在苦讀,準備去京城考試。」轉身又對兒子說:問禮,今天海大人來臨寒舍,真是福祉盈門,從學問上,海大人精通古今,做你先生足足有餘,還不施先生禮!」

駱問禮忙不迭地單膝跪地,「海先生,學生早聞海青天、海忠介大名,今天天降福星,學生問禮施禮了。」

海瑞連忙扶起駱問禮。那天,他們談了「紫陽精舍」,談了程朱理學,而海瑞也簡單地說了在淳安為官時的作為。海瑞此次楓橋行,在「見大亭」題寫了「海眼」和「枕流漱石」六個字。後「見大亭」改為「小天竺」。

晚潮|諸暨知縣海瑞和他的楓橋「高徒」駱問禮 - 天天要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海翰娶妻謝氏,謝氏於正德八年(1514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生下海瑞。海瑞出生四年後,父親海翰便故去了。從此孤兒寡母相依為命,靠祖上留下的幾十畝田,勉強維持生活。謝氏性格剛強,對海瑞要求很嚴格,不讓他像一般兒童那樣嬉戲玩耍。海瑞自幼攻讀詩書經傳,他立志日後如果做官,就要做一個不謀取私利,不諂媚權貴,剛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號「剛峰」,取其做人要剛強正直,不畏邪惡的意思。

海瑞讀書時,正是王守仁學說盛行的時期,王學的要點除了主要方面是唯心主義以外,還有提倡知行合一、理論和行動一致的積極方面。王陽明還提倡「立誠」,反對偽君子式的「鄉愿」作風。這些對海瑞日後的為人產生了很大影響。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寫了一篇《治黎策》,在這篇策論中,海瑞正對海南黎患不絕的現狀,提出開通十字道路,設縣所城池,中峙參將府兵備道的見解。此年,海瑞得中舉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海瑞上京城參加會試。在此期間,海瑞向中央朝廷上《平黎策》,再次重申了他的治黎策略。這一建議並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這次會試海瑞落榜了。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兩次會試都沒考中的海瑞決定放棄科舉考試,同年閏三月,海南承宣布政使司(等於現代省級最高行政長官)指派海瑞到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當教諭(中國古代的正式教師)。

嘉靖四十年左右,海瑞被任命為淳安知縣,看到這裡「富豪享三四百畝之產,而戶無分厘之稅,貧者戶無一粒之收,虛出百十畝稅差」的「不均之事」,決定重新清丈土地,規定賦稅負擔。這樣,淳安農民的負擔有所減輕,不少逃亡民戶又回到故鄉。

海瑞在淳安縣辦理的案件很多,他明斷疑難案件,深得民心。他生活節儉,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僕人種菜自給。浙江總督胡宗憲曾告訴別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老母祝壽,才買了二斤肉啊。」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向驛吏發怒,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說:「過去胡總督考察巡視各部門,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要供應太鋪張。現在這個人行裝豐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打開胡公子的袋子,有金子數千兩,海瑞把金子沒收到縣庫中,派人乘馬報告胡宗憲,胡宗憲因此沒有把海瑞治罪。

嚴嵩的黨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兩浙、兩淮鹽政,一路上威風凜凜,到處貪污勒索,利用職權收受賄賂。巡查路過淳安縣,酒飯供應得十分簡陋,海瑞高聲宣言縣衙狹小不能容納眾多的車馬。鄢懋卿十分氣憤,然而他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斂威風而離開。

鄢懋卿囑咐巡鹽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縣霍與瑕的罪。霍與瑕,是禮部尚書霍韜的兒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諂媚鄢懋卿的人。當時,海瑞已提拔為嘉興通判,因此事貶為興國州判官,任職期間屢平冤假錯案。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吏部尚書陸光祖主張文官選舉,於是海瑞被選拔為戶部雲南司主事

明世宗朱厚熜晚年,不在朝堂處理政務,深居西苑,專心設壇求福。總督、巡撫等邊關大吏爭著向皇帝貢獻有祥瑞徵兆的物品,禮官總是上表致賀。朝廷大臣自楊最楊爵獲罪以後,沒有人敢說時政。海瑞十分氣憤。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一日,海瑞在棺材鋪里買好了棺材,並且將自己的家人託付給了一個朋友。然後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

明世宗讀了海瑞的《治安疏》,十分憤怒,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對左右侍從說:「快把他逮起來,不要讓他跑掉。」宦官黃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有愚名。聽說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該死,買了一個棺材,和妻子訣別,奴僕們也四處奔散沒有留下來的,他自己是不會逃跑的。」明世宗聽了默默無言。過了一會又讀海瑞的上疏,一天里反覆讀了多次,感到嘆息,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宮中數月。曾說:「這個人可與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秋季,明世宗生病,心情鬱悶,召來內閣首輔徐階議論禪讓帝位給皇太子的事,世宗說:「海瑞所說的都對。朕已經病了很長時間,怎能臨朝聽政。」又說:「朕確實不自謹,導致身體多病。如果朕能夠在偏殿議政,豈能遭受這個人的責備辱罵呢?」

海青天隆慶三年(1570年)夏,海瑞升調右僉都御史(正四品),外放應天巡撫。轄區包括應天、蘇州常州鎮江松江徽州、天平、寧國安慶池州十府及廣德州,多為江南富庶的魚米之鄉。屬吏害怕海瑞的威嚴,貪官污吏很多自動辭職。有顯赫的權貴把門漆成紅色的,聽說海瑞來了,都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監督織造,見海瑞來了,就減少車馬隨從。

海瑞興利除害,請求整修吳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興修水利的好處。海瑞早就憎恨大戶兼并土地,全力摧毀豪強勢力,推行「一條鞭法」,安撫窮困百姓。貧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奪回來交還原主。深受百姓的愛戴,叫他「海青天」。

晚潮|諸暨知縣海瑞和他的楓橋「高徒」駱問禮 - 天天要聞

駱問禮,字子本,號纘亭,浙江諸暨楓橋鍾瑛村人。

那一年他在楓橋與海瑞相見拜師後,繼續刻苦讀書,三年後的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他考上進士。師徒常有通信聯繫。

他初任行人司行人,繼遷南京刑科給事中。行事端嚴,立身剛毅。隆慶三年(1569年),陳皇后移居別宮,駱問禮偕同官張應治上言諫阻。給事中張齊,因彈劾東閣大學士徐階而下獄削籍,駱問禮不顧帝之不悅,力保張齊。張居正請帝閱軍,駱問禮直諫:「此非要務。」力陳皇上當務之急應為躬親萬機,評覽奏章。上《十事奏疏》,又進《喉論》3篇,一言:「陛下躬攬萬幾,宜酌用群言,不執己見,使可否予奪,皆合天道,則有獨斷之美,無自用之失。」二言:「陛下宜日居便殿,使侍從官常在左右,非向晦不入宮闈,則涵養薰陶,自多裨益。」三言:「內閣政事根本,宜參用諸司,無拘翰林,則講明義理,通達政事,皆得其人。」四言:「詔旨必由六科,諸司始得奉行,脫有未當,許封還執奏。如六科不封駁,諸司失檢察者,許御史糾彈。」五言:「頃詔書兩下,皆許諸人直言。然所採納者,除言官與一二大臣外,盡付所司而已。宜益廣言路,凡臣民章奏,不惟其人惟其言,令匹夫皆得自效。」六言:「陛下臨朝決事,凡給事左右,如傳旨、接奏章之類,宜用文武侍從,毋使中官參與,則窺竊之漸,無自而生。」七言:「士習傾危,稍或異同,輒加排陷。自今凡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眾人言未必得,一人言未必非,則公論日明,士氣可振。」八言:「政令之出,宜在必行。今所司題覆,已報可者未見修舉,因循玩悽,習為故常。陛下當明作於上,敕諸臣奮勵於下,以挽頹惰之風。」九言:「面奏之儀,宜略去繁文,務求實用,俾諸臣入而敷奏,退而治事,無或兩妨,斯上下之交可久。」十言:「修撰、編檢諸臣,宜令更番入直,密邇乘輿,一切言動,執簡侍書。其耳目所不及者,諸司或以月報,或以季報,令得隨事纂緝,以垂勸戒。」

疏奏,帝不悅。宦侍復從中構之,謫楚雄知事。明年,吏部舉雜職官當遷者,問禮及御史楊松在舉中。帝曰:「此兩人安得遽遷,俟三年後議之。」萬曆初,屢遷湖廣副使。在駱問禮的官涯中,湖廣副使是最大的官。

六十歲公元1586年萬曆十四年。「萬曆丙戌(1586)計吏,拾遺及之。」推官曾維倫附權貴,誹謗駱問禮。閣臣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王家屏和吏部楊巍極力為問禮申辯,問禮「奉特旨留用」。

駱問禮幡然說:「椿庭垂白,景冉冉迫桑榆矣,奈何戀戀五斗,廢溫清乎?」「吾豈以三公易一日哉?」毅然辭官歸里。至此,駱問禮迴翔仕路二十餘年。

恩師海瑞派使者至楓橋,適問禮外出,未遇。

萬曆十五年,駱問禮致信恩師海瑞,信中以李夢陽康海的情誼,比之海瑞與他的恩誼。

是年,海瑞病逝於任上。

楓橋駱氏家廟歷時已久,經族議於萬曆十六年(1588)重修。萬曆十七年冬完成,駱問禮撰《闔族重修家廟記》。

萬曆二十年,同里陳性學起赴粵東副憲,駱問禮作《贈陳還衝方伯赴廣東任》。

陳性學雖屢薦駱問禮,因宦侍陳洪從中阻止,銓曹不復擬起,駱問禮「於是乎膏肓泉石」。

撰《時公生祠記》。「立在宣何公館義倉之間」。

萬曆二十一年。秉承父意,重修見大亭,由其子駱中行任其事。增建白雲台、芙蓉城,築池養荷、遍植桃李。

萬曆二十二年。駱驂去世,卒年八十有八。「(問禮)慟絕數日,家人勸之。曰:『吾生無涓埃報親,死得奉几杖於地下,又何憾』?」

秋末,諸暨縣重修儒學落成,撰《諸暨縣重修儒學記》,又撰《壽雨江(成學)墓志銘》,「萬曆甲午(1594)十二月十八日立,在西安鄉蔣家山」。

萬曆二十四年。為父守孝三年期滿。曾作《借親》一文,反對時俗「借親」之舉,認為「三年之喪,白駒之過隙爾」。

萬曆三十一年,撰《萬一樓記》。「萬曆三十一年(1603)鐫,在長阜鄉楓橋鐘山之麓」。

萬曆三十二年撰《重修見大亭記》。「萬曆甲辰(1604)鐫,在長阜鄉楓橋紫薇山之麓」。

萬曆三十五年。問禮妻樓氏於六月初三去世,壽八十。

萬曆三十六年。自疏歸侍養,問禮韜光林壑二十餘年。

曾憩隱階梯山,作《階梯十詠》以記之。在紫薇山岩壁下關侯廟東首建文昌閣,移紫陽精舍朱文公像,以配武曲。

公燕居容與其(指萬一樓)中,敲枰對客,掞文課孫,揮麈賦詩,逍遙日月,于于如也。

訓子若孫,唯叮嚀「守義」「力學」二事,不問田宅。手訂家禮,悉守朱子成規,居喪不作佛事,誡子孫世守。

著《萬一樓集》(61卷)、《萬一樓外集》(1卷)、《續羊棗集》(9卷)。

據《楓橋駱氏宗譜概略》:《萬一樓集》存47卷,其中詩賦(1~20卷)、奏議(21~24卷)、書簡(25~28卷)、記(30~31卷)、序(32~39卷)、雜著(40~42卷)、碑銘祭文(43~47卷)。

十一月三十日子時,卒於家中,壽八十二。己酉(1601)孟陬念之六日,窆於仙人坪祖壠之下,與先淑配樓安人同壙。

李卓吾贊駱問禮為「大賢君子」。

朱賡贊語:「可謂盛世大雅,卓爾不群之君子。」

陳性學贊語:「直節在瑣闈,勛猷在藩臬,懿行在鄉井。」

張岱贊駱問禮曰:「遇事敢言,不避權貴,生平佩服朱文公,治家嚴肅,自製家禮。深合古制,宗黨遵依,歷世不改。人稱朱紫陽之功臣,海忠介之高弟。」

「轉載請註明出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