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李善長,67歲權傾朝野,為啥還幫助別人謀反,他老糊塗了?

2024年05月24日11:38:12 歷史 1868

明朝的李善長,67歲權傾朝野,為啥還幫助別人謀反,他老糊塗了? - 天天要聞

隨著朱元璋勢力的壯大,李善長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成為大明王朝中除朱元璋外地位最尊貴之人。他坐鎮相位,權傾朝野,一時無兩。然而,這一切的榮耀與地位,都因一個人的出現而煙消雲散——那便是胡惟庸

胡惟庸,這個曾讓朱元璋寄予厚望的丞相,最終卻成了他心中的刺。身為丞相的胡惟庸,權傾朝野,逐漸侵蝕了朱元璋的權力。對於從底層爬上來的朱元璋來說,權力是他最看重的東西。他怎能容忍胡惟庸的野心膨脹?於是,他開始謀劃剝奪胡惟庸的權力。

洪武十三年初,朱元璋終於找到了機會,將胡惟庸處以極刑。然而,這並未結束胡惟庸一案的波瀾。十年後,當胡惟庸謀反的細節被揭露時,朱元璋憤怒之下,下令徹查此案。這一查,竟然牽出了李善長。原來,李善長與胡惟庸之間,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兩家聯姻,共同謀劃篡位大計。儘管最初李善長拒絕了胡惟庸的邀請,但在權力的誘惑下,他最終選擇了默許。

明朝的李善長,67歲權傾朝野,為啥還幫助別人謀反,他老糊塗了? - 天天要聞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朱元璋對李善長深感失望。他曾經最信任的人,竟然背叛了他。於是,李善長的晚年生活陷入了困境。他的榮譽、地位、權力,都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了牽連。這一切的悲劇,都源於他對權力的貪婪和背叛。

胡惟庸暗藏禍心,密謀反叛,然而尚未布局完成,朱元璋已雷霆出手,兩人的陰謀終究未能得逞。在李善長之弟與家臣的證詞之下,朱元璋以知情不報、大逆不道之名嚴懲不貸。李家滿門抄斬,唯朱元璋的女婿及其子女幸免於難。恰在此時,欽天監向朱元璋稟報天象異常,預言「主失大臣」,李善長身陷囹圄,命懸一線。

十年前的李善長已步入暮年,本應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那麼他究竟為何甘冒風險,助紂為虐呢?或許是為了權勢,但封王之路充滿荊棘,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萬劫不復之地。李善長在朝中浸淫多年,城府深厚,遠非胡惟庸所能比擬。他本可安享晚年,造福子孫,卻因一時貪念捲入這場政治漩渦。

明朝的李善長,67歲權傾朝野,為啥還幫助別人謀反,他老糊塗了? - 天天要聞

有人或許會問,已屆花甲之年的李善長怎會鋌而走險?即便胡惟庸謀反成功,李善長依舊難逃臣子命運。更何況,狡兔死走狗烹,胡惟庸豈能容他?因此,許多人對李善長的選擇感到困惑不解。第二年,朝中便有人為他鳴不平,上奏疏辯冤。其中一位名叫王國用的大臣,更是直言不諱地呈上《代李善長辯冤疏》。他質問朱元璋:「李善長已位極人臣,若真謀反,豈能享有今日之恩寵?」

面對這樣的質疑,朱元璋的反應卻出乎意料。他並未大怒,也未遷怒於王國用。這位鐵血君王的深沉心思,令人難以捉摸。

當李善長在人生的暮年,七十七歲高齡之際遭遇不幸,我們不禁要思考,這位曾經的大明第一功臣,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在古代,七十七歲堪稱長壽,即便朱元璋不對他動手,歲月也早已在他的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痕迹。那麼,為何朱元璋連這幾年的時光都不願放過他呢?

明朝的李善長,67歲權傾朝野,為啥還幫助別人謀反,他老糊塗了? - 天天要聞

早年的朱元璋與李善長之間,或許曾有過一段蜜月期。兩人之間的聯姻關係,宛如一條看不見的紐帶,將他們緊緊相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心態和觀念都會發生變化,朱元璋和李善長亦是如此。大明建立之初,國家尚未安定,朱元璋即便有心想除去李善長,也不敢輕舉妄動,如同困獸猶鬥的猛虎,不敢輕易露出獠牙。

然而,隨著歲月的推移,晚年的朱元璋變得越來越多疑,而權勢日益膨脹的李善長也開始得意忘形。李善長在大明王朝中的地位無可置疑,他的功勛與地位如同山嶽般穩固。但即便如此,他嫉賢妒能的性格卻成為了他致命的弱點。在朝中,一旦有人觸碰到他的權勢與地位,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出手,如同一隻守護著自己領地的猛虎。

明朝的李善長,67歲權傾朝野,為啥還幫助別人謀反,他老糊塗了? - 天天要聞

對於自己的權勢,李善長更是看得比生命還重。即便年事已高,他在朝中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年過古稀的他,依舊是淮西集團的領頭羊。這一切都讓朱元璋對他心生忌憚,如同獵人盯著獵物一般。

一次,朱元璋重病在床,連續半個月都未能上朝。朝中的老臣們紛紛前往探望,然而李善長卻一次都未前往。他的居功自傲和驕奢淫逸,讓朱元璋對他的容忍達到了極限。其實,無論是李善長、胡惟庸還是藍玉,他們是否真的謀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如何看待他們。

可以說,即使李善長的某些行為確實出格,但也不至於達到謀反的地步。這一切都是朱元璋在為未來的天子鋪路,當天下已定,那些曾經的功臣們,也就不再需要留在這個世界上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烈士緊握82年女子照片被網友認親,DNA比對結果出來了…… - 天天要聞

烈士緊握82年女子照片被網友認親,DNA比對結果出來了……

今年4月,一張被烈士緊握82年的年輕女子照片牽動著全國網友的心。為了幫助烈士後人尋親,全國多家媒體為82年前懷抱照片的烈士尋親。6月14日,記者就烈士身份認定等有關工作,向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了解了最新進展。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負責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之前有山西網友聲稱31號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輕女子...
美國以強凌弱,聯大上演罕見一幕,中方見義勇為,團結全世界抵制 - 天天要聞

美國以強凌弱,聯大上演罕見一幕,中方見義勇為,團結全世界抵制

6月13號,聯合國大會以「消除以單邊治外強制性經濟措施作為政治和經濟脅迫手段」為議題,就美國等部分國家的制裁問題舉行會議。在當前西方國家動輒以經濟封鎖、打壓制裁為手段恃強凌弱的背景下,聯大舉行相關會議十分應景,體現了聯合國作為最具權威性的多邊政府間組織,應發揮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 天天要聞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走進位於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騰格里鎖邊固沙示範性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推著一台台像拖拉機車頭一樣的「扎草車」鋪設沙障,兩片代替車輪的圓形壓草刀滾過,麥草就被整齊地扎進沙地里,一個個草方格雛形漸顯。  「這片示範區有8000畝,今年我們上了30台機器固沙,一台機器一天就能扎50畝草方格,比過去純人工效率提高了50%...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著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