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後的李淵日子有多難過?李世民:您的宮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2025年07月02日13:13:03 歷史 1994

李淵,566年出生在甘肅秦安,家裡是北周的貴族,祖上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爹李昞當過大官,他七歲就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

年輕時,他文武雙全,會騎馬射箭,腦子也靈活。後來在隋朝混得不錯,當過好幾個地方的刺史,還管過宮廷禁衛,積累了不少經驗。

617年,他瞅准隋朝要完蛋的機會,在太原起兵,帶著兒子李世民等人打下長安,618年正式當了皇帝,建立了唐朝。

退位後的李淵日子有多難過?李世民:您的宮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聞

他在位八年,幹了不少大事,比如派李世民平定各地勢力,搞均田制、調整稅收,還定了新律法,為唐朝後來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不過,他晚年趕上兒子們爭權,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斗得不可開交。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得李淵沒辦法,三天後立李世民為太子,三個月後退位,自己當了太上皇。

從此,李淵的政治生涯算是徹底結束了。

退位後的李淵日子有多難過?李世民:您的宮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聞

李淵退位時才60歲,按理說當太上皇還能享享清福。可現實是,他的生活從皇帝的高光時刻直接跌到谷底。剛退位那會兒,他住在太極宮,名義上是太上皇,身邊還有不少宮女和侍從,日子看著還行。但李世民上台後,慢慢就變了味兒。

貞觀二年(628年),長安鬧旱災,莊稼死光,百姓餓肚子。李世民為了省錢,也為了做做樣子,下令裁減宮廷開支。太極宮首當其衝,李淵身邊的幾千宮女直接被遣散。詔書里說得很漂亮:「宮女太多,關在宮裡怪可憐的,放她們出去嫁人吧。」

可對李淵來說,這事兒一點不漂亮。以前他起床有人端水,吃飯有人伺候,現在全沒了。自己動手洗臉,吃飯也只有粗糧和涼湯,生活質量直接崩盤。

退位後的李淵日子有多難過?李世民:您的宮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聞

這還不算完,遣散宮女不光是生活上的打擊,更是面子上的羞辱。堂堂開國皇帝,退位沒幾年就被兒子這麼「精簡」掉身邊人,擱誰身上不憋屈?

貞觀三年(629年),李世民又下令把李淵從太極宮遷到大安宮。這地方原來是李世民當秦王時的府邸,當初建得就馬馬虎虎,牆破屋舊,跟太極宮的豪華沒法比。

搬過去後,李淵住的環境更差了。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熱得喘不過氣,屋頂還漏水,炭火都不夠用。堂堂太上皇,日子過得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甚至還不如人家有家人陪著。

退位後的李淵日子有多難過?李世民:您的宮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聞

李淵退位後,精神上也挺孤單,原本有個老朋友裴寂能陪他聊聊。可李世民看不慣這事兒,貞觀三年找了個理由——說裴寂跟僧人法雅走得太近——把他貶了官,還流放到靜州。從那以後,李淵連個說話的人都沒了。

貞觀六年(632年),大臣馬周上書說大安宮太破,跟太上皇身份不符,建議修一修。李世民批了,但修得不多,屋頂補了點,牆刷了刷,條件還是差。

貞觀八年(634年),他還請李淵去兩儀殿參加宴會,跟西突厥使者一起吃飯,表面上挺熱鬧。可宴會完了,李淵還是得回大安宮,孤零零一個人,沒啥實際改變。

退位後的李淵日子有多難過?李世民:您的宮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聞

搬到大安宮後,李淵的身體越來越不行。貞觀九年(635年)初,他得了風疾,咳嗽老不好,腿也腫,走路都費勁。宮裡的人伺候得不好,葯都送不及時,御醫來了也晚了。

貞觀九年五月初六,李淵在大安宮去世,享年69歲。

死的時候沒啥大動靜,宮裡人發現他已經沒氣了,手裡還攥著個空酒杯。消息傳到李世民那兒,他下令厚葬,追謚為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陝西三原的獻陵。葬禮辦得挺隆重,可這熱鬧跟他生前的冷清一比,反倒更顯得諷刺。

退位後的李淵日子有多難過?李世民:您的宮女太多,不如回家嫁人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李淵 - 故宮博物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