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2024年02月26日21:55:25 歷史 1347

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10:30分,知名企業家宗慶後因病逝世,享年79歲。

娃哈哈集團發布訃告,宣告他的離開,悼念他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的卓越貢獻。

被大家尊稱其為中國企業家的民族脊樑!

宗慶後曾說:娃哈哈是我的整個人生,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

宗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也飽含激情。是一部人生勵志史詩,也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企業家民族脊樑!

在聽聞宗老去世的消息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發文悼念!更是有市民去往娃哈哈總部大樓門口獻花!

宗老的離開,和後世的評價!給了我們四大啟示!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宗老傳奇的一生

宗老起於微末,42歲創業,從一個三輪車開始!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1987年,宗慶後帶領兩位退休教師,靠著14萬元借款,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承包經營了娃哈哈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1989年,創建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出任廠長。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1991年,娃哈哈集團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組建了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62歲,娃哈哈遭遇強行併購,宗慶後辭職引發員工抗議,最終拿回自己的商標。

65歲登上胡潤全球百富榜內地榜首。(更是三次登頂國內富豪榜)

社會各界的悼念

受人尊敬的宗老逝世的消息傳出以後,在社會上引發軒然大波。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發文悼念追思!

馬雲稱其具有開拓者精神,更是配文:人生搏擊四十不晚,開拓者精神;創業千難夙夜求新,企業家本色。

雷軍尊稱他為一代傳奇!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新京報稱:只有天空才是他的極限!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鳳凰衛視吳小莉緬懷宗慶後:一代宗師!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娃哈哈總部門口獻花

杭州市民紛紛自發到娃哈哈總部門口獻花追思!

其中不乏還有AD鈣奶和爽歪歪!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深度!宗慶後離開後,給我們留下的四大啟示,社會各界追思悼念 - 天天要聞

杭州市民稱宗老為:杭州人的驕傲!

給我們的四大啟示

1.堅持不懈的努力拚搏精神

2.文化的傳承與培養

3.緊跟時代步伐,做出準確的改變和創新

4.時刻保有一顆感恩的心,回饋社會



宗老是企業家的楷模!民族的脊樑!

宗老一路走好!宗老的拼搏精神將會一直傳承下去!

時刻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創業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 天天要聞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打著董某輝粉絲名義成立的銀河護衛隊,四處舉報那些對董宇輝發出質疑和抨擊的博主,如果這種現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將對整個網路環境和輿論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和惡性的循環。董某輝是樹立起來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沒有缺點,也不代表他完全在聖壇之上。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 天天要聞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荒誕世界裡,發生著這樣一場荒誕對話: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會做皇帝呀,我沒學過。群臣:就是你不會,才選你做皇帝。端王:那我當了皇帝該幹些啥?群臣:隨便你,只要不幹皇帝的正事,你愛咋玩咋玩。端王:還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們貪我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 天天要聞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清·雍正通寶)首先要強調,雍正通寶並不少。不僅僅是明確記載的85億6千萬文鑄量,多於歷史上的大多數銅錢品種。(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寶也才1億文),現存世的數量,也同樣算作常見的古錢。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 天天要聞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風裹挾著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韓信蜷縮在蘆葦叢里,腹中飢餓如烈火灼燒,他摸了摸腰間早已銹跡斑斑的青銅劍 —— 這是他唯一的體面,也是他最後的倔強。曾經的世家子弟,如今卻要靠著釣魚換錢果腹,若運氣不好釣不到魚,便只能在河邊挨餓。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聞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蘇北平原,7000名新四軍戰士正面臨16萬國民黨軍的合圍。指揮部里,34歲的粟裕伏在地圖上,鉛筆划過黃橋鎮外的每一道溝壑——這個連軍用地圖都未標註的小鎮,即將成為改寫中國抗戰史的關鍵坐標。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 天天要聞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1945年秋,重慶談判桌上的煙灰缸里堆滿煙蒂。毛澤東與蔣介石相對而坐,背後是八年抗戰尚未散盡的硝煙,眼前是四萬萬同胞對和平的殷切期盼。當《雙十協定》墨跡未乾時,蔣介石卻在日記中寫道:「共黨之要求,無異於要我自縛雙手。」一年後,中原大地重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