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日本兵的救贖:留在中國行醫65年,只為向中國人民謝罪

2025年07月02日01:52:09 歷史 1698

提起「日本兵」,歷史記憶的閘門瞬間開啟,湧出的往往是南京城的血淚、三光政策的殘酷、以及無數中國軍民不屈的抗爭。這份深重的民族傷痛,歷經歲月沉澱,依然沉重。

然而,歷史的圖景有時也呈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複雜筆觸——就在那場慘烈的戰爭中,有這樣一位特殊的「日本兵」:他被迫穿上軍裝踏上異國土地,卻未曾向中國人射出過一顆子彈;戰爭結束後,他本可歸國,卻毅然選擇留下,用整整六十五年的懸壺濟世,默默踐行著一場跨越國界與仇恨的漫長救贖。

他,就是山崎宏濟南人口中那位慈祥的「日本大夫」。

一名日本兵的救贖:留在中國行醫65年,只為向中國人民謝罪 - 天天要聞

一、 醫者仁心,誤入戰爭修羅場

山崎宏的故事,始於日本和歌山市一個杏林世家。祖輩三代的醫道傳承,讓治病救人成為他自幼的信念與夢想。憑藉不懈努力,他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醫生,並加入了國際紅十字會,懷揣著普世救人的理想。然而,1937年「七七事變」的槍聲,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戰爭的洪流裹挾著個人命運,山崎宏被徵召入伍,成為侵華日軍步兵第10師團第10聯隊的一名隨軍軍醫,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駐紮在天津塘沽。

軍醫的身份,本應是戰場上的生命守護者。但山崎宏親眼目睹的現實,卻與他的信念背道而馳。他看到的,是日本士兵泯滅人性的暴行,是手無寸鐵的老人、婦女、兒童在刺刀與槍口下的哀嚎與慘死。治病救人的崇高理想,在赤裸裸的殺戮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巨大的矛盾與痛苦撕扯著這位良心未泯的醫生。治病救人?他救治的可能正是施暴者。袖手旁觀?同胞的暴行又讓他深以為恥。良知在煎熬,他最終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逃離這個瘋狂的「魔窟」。

一名日本兵的救贖:留在中國行醫65年,只為向中國人民謝罪 - 天天要聞

二、 逃離魔爪,中國鄉情種救贖

在恐懼中煎熬了六個月後,一個深夜,山崎宏趁著哨兵熟睡,悄然溜出營房,開始了亡命之旅。他晝伏夜行,躲避追捕,在驚恐與飢餓中艱難跋涉。四天後,體力透支的山崎宏終於昏倒在路邊。當他再次睜開眼,發現自己躺在一戶中國農戶溫暖的土炕上。是一對善良的中國老夫妻救了他,喂他食物,照料他恢復。這份來自敵國普通百姓、不計前嫌的救命之恩,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深深震撼並溫暖了山崎宏絕望的心靈。這份恩情,也悄然在他心中埋下了救贖的種子。

告別恩人後,山崎宏一路乞討,輾轉來到了山東濟南。在濟南日僑的幫助下,他以日籍僑民身份,在日本人控制的濟南鐵路局找到了一份看管倉庫的工作。然而,倉庫里堆積的「緊俏物資」與倉庫外中國勞工的饑寒交迫形成了刺眼的對比。山崎宏無法視而不見,他常常冒著巨大風險,悄悄拿出一些物資分給那些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窮苦勞工,讓他們換點糧食糊口。善舉終被發現,日本領班將他抓進憲兵隊嚴刑拷打。山崎宏咬緊牙關,獨自承擔下所有「罪責」,堅決不牽連任何中國勞工。或許因為同是日本人,此事最終竟不了了之。這份經歷,讓他更深切地體會到中國底層民眾的苦難,也讓他與中國這片土地的聯繫更加緊密。他選擇在濟南定居下來,並與一位帶著孩子的中國婦女組建了家庭。

一名日本兵的救贖:留在中國行醫65年,只為向中國人民謝罪 - 天天要聞


三、 懸壺濟世,六十五載贖罪路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在華的日本僑民和反戰同盟成員紛紛踏上了歸國之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山崎宏做出了一個讓許多人難以理解的選擇:留下。他心中有一個清晰而沉重的念頭——贖罪。他要留下來,用自己畢生所學,為曾經被他的祖國深深傷害過的中國人民做些什麼,償還那份「債」。

他將家安在濟南郊區,開設了一間小小的診所。這裡,成了他踐行救贖的「道場」。山崎宏行醫,眼中沒有貧富貴賤。面對付不起診費藥費的窮苦病人,他常常自掏腰包;無論深夜還是風雨,只要有人求診,他必定提燈前往;他開的藥方總是力求價廉而效佳。精湛的醫術(尤其在兒科方面,他對發燒、咳嗽、腹瀉等常見病有獨到療法,並自創了治療當時肆虐的蛔蟲病的妙方)加上高尚的醫德,讓「日本大夫」的名聲不脛而走。他漸漸贏得了街坊四鄰的信任與尊重,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他潛心鑽研,將中醫、西醫及日本醫學理論融會貫通,不斷提升醫術。

後來,他的診所併入聯合診所。當昔日的同事紛紛調往省市大醫院時,山崎宏卻一次次放棄了離開的機會,堅守在郊區的小診所里。他的理由樸素而堅定:「農村的孩子更需要醫生,我就想當個平頭百姓,給老百姓和窮人看病。」 他操著一口流利的濟南話,總是笑眯眯地對待每一位病人,慈眉善目,儼然一位普通的中國老中醫。若非知情人介紹,無人能想到這位和藹的老人,竟曾是一名侵華日軍士兵,更無人知曉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贖罪之情——「盡一分力量,向中國人謝罪」,這是他留在中國的全部理由。

一名日本兵的救贖:留在中國行醫65年,只為向中國人民謝罪 - 天天要聞

四、 赤子情懷,超越國界的饋贈

山崎宏的救贖,不僅體現在日常的診病施藥上。1976年,在闊別家鄉近40年後,他首次回到日本探親。親人費心為他安排了一份月薪高達30萬日元(當時是相當可觀的收入)的穩定醫院工作,希望他落葉歸根。然而,僅僅三個月後,山崎宏就婉拒了優渥的條件,毅然返回了濟南。更令人動容的是,他用自己有限的積蓄,購買了大量日文科技圖書和一台當時國內還很先進的心電圖儀,分別捐贈給了濟南的圖書館和醫院。知識和技術,是他認為對中國更有價值的禮物。

作為保留日本國籍的僑民,山崎宏能領取日本政府的養老金。這筆每年摺合人民幣一萬多元的「養老錢」,他幾乎沒有用於自身享受,而是通過各種方式捐獻出去。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消息傳來的第二天,這位百歲老人就顫巍巍地走到紅十字會,捐出了4000元人民幣。他的善舉,早已超越了「贖罪」的初衷,升華為一種對中國人民深沉的愛與責任。

一名日本兵的救贖:留在中國行醫65年,只為向中國人民謝罪 - 天天要聞

五、 生命終章,最後的奉獻與榮光

2004年,97歲高齡的山崎宏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身後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2007年,在他百歲壽辰之際,濟南市紅十字會莊重地為他頒發了遺體捐獻證書,並授予他「濟南市市中區紅十字會榮譽會員」稱號。他以這種方式,完成了對生命最後的、也是最徹底的奉獻——將一切,包括軀體,都留在了他深深眷戀並為之奉獻一生的中國土地上。

他的事迹也贏得了中日兩國的共同認可。2009年8月,日本駐青島總領事館總領事代表日本政府向他頒發了「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獎」。同年10月,他更榮獲了象徵日本國最高榮譽之一的「日本總理大臣獎」,表彰他對促進中日民間友好交往的傑出貢獻。2010年3月,山崎宏當選為2009年度濟南市「城市面孔」十大人物之一。濟南,這座他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城市,用最高的市民榮譽,擁抱了這位特殊的「濟南人」。

一名日本兵的救贖:留在中國行醫65年,只為向中國人民謝罪 - 天天要聞

2010年12月1日,山崎宏在濟南安然離世,享年103歲。12月2日,山東省紅十字會等機構在醫院舉行了簡樸而莊重的遺體捐獻接收儀式。山崎宏,這位用一生書寫救贖的日本老人,成為了山東省歷史上第一位捐獻遺體的外國友人。無數的濟南市民聞訊後,自發前往弔唁,送別這位他們心中永遠的「日本大夫」。

山崎宏的故事,是那場殘酷戰爭中的一個異數。他未能阻止戰爭機器的運轉,甚至無法改變自己被迫捲入其中的命運。但他用逃離暴行的勇氣、用堅守醫道的仁心、用長達六十五年的默默奉獻,在歷史的縫隙中,刻下了一道獨特而溫暖的光痕。這道光痕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個體的良知與選擇,依然擁有穿越仇恨、彌合創傷的力量。他的一生,是對「救贖」二字最漫長、最深沉也最真實的詮釋。他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戰爭與和解的故事,更是一面映照人性複雜與光輝的鏡子,任由歷史評說,也值得後人深思。


【參考資料】
《濟南市志》(相關卷冊,濟南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山東外事志》(相關章節,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我所了解的山崎宏先生》(部分知情人士回憶文章或報道彙編)
大眾日報》、《濟南時報》等地方媒體關於山崎宏的歷年報道(權威媒體公開報道)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地名故事:楊六郎與肅寧 不少人聽說過「劉秀夜走三陽」的傳說。三陽指的是饒陽、宰陽、高陽三座縣城。饒陽、高陽人們都知道,宰陽在現在的地圖上找不到了。其實宰陽就是現在的肅寧。 相傳楊六郎與遼國交戰在宰陽東紮下營寨,每日親自監督訓練牤牛,準備用牤
【春秋134】鄭國:我也不想認兩個爹,而且是天天過來揍我的爹 - 天天要聞

【春秋134】鄭國:我也不想認兩個爹,而且是天天過來揍我的爹

第一次弭兵會盟之後,晉楚雙方不再進行直接軍事對壘,不搞大決戰。春秋中後期,戰爭烈度顯著增加,一場決戰,參戰貴族死亡或者重傷的概率升高,諸侯及大夫們並不願意頻繁地置身於具有喪命風險的博弈之中。死亡本身還不是最糟糕的,核心人物的故去,導致本國政
古代錢幣價格表—清代 - 天天要聞

古代錢幣價格表—清代

上下五千年,下至唐宋元明清,時間線太長,古代錢幣種類太多了,一篇文章講解不完的,今天先詳細解說清代銅幣,從順治帝開始,包括版別,以及價格參照清代古錢幣分為各局造,有寶泉局、寶源局、寶蘇局等還有銅錢後面帶字,價格從普通價格50米到十多w都非常
探尋民國老物件:歲月塵封中的時代記憶 - 天天要聞

探尋民國老物件:歲月塵封中的時代記憶

"從民國警哨到六七十年代刻語錄的筷筒,這些老物件承載著時代的印記。大戶人家的紅金化妝盒、堪比豪車的三槍自行車標、精確到0.01克的戥子稱,每一件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它們不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部立體的歷史書,見證著那個年代的風雲變幻與人間煙火
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 - 天天要聞

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拉薩7月1日電 題: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作者 李林「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一間整潔屋子裡,104歲的大多吉用微微顫抖卻堅定的聲音道出了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