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極「魚經濟」

2025年07月02日16:10:13 歷史 4465

新華社哈爾濱7月2日電 題:中國東極「魚經濟」

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

在中國大陸最東端的撫遠市,東極魚市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喚醒了城市的清晨。

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這裡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交匯處。

這座被譽為「華夏東極」的邊境小城,正書寫著中國「魚經濟」的生動樣本。綠色無污染的水域環境為冷水魚類在此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當地盛產「三花、五羅、十八子」等21科105種魚類,擁有「中國淡水魚之都」的美譽。

活蹦亂跳的江魚在晨光中銀光閃閃,快遞員正忙著給發往全國的鮮魚加冰裝箱。據了解,東極魚市現有60多家魚行,平均每天約有6萬公斤各類魚品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

「咱家魚行的回頭客可多了,還有廣州客人專門『打飛的』來買魚。」小不點魚行老闆馮玲邊說邊給魚袋加冰打包,「旺季一天能賣兩三萬元,一年的銷售額在300萬元左右。」魚市上,百姓選購、商販直播、遊客「打卡」,魚販們通過線上平台,將「東極味道」送到千家萬戶。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在黑龍江省撫遠市的東極魚市上掛著供市民選購的魚產品。(2024年10月)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漫步撫遠街頭,魚館鱗次櫛比。「這是鱘鰉魚脆,稍涮一會兒就能吃,脆爽可口……」在鰉尚皇涮魚鍋店內,老闆劉世銘為幾位香港顧客介紹著菜品。

「有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遊客專門來品嘗鱘鰉魚火鍋,我們還能通過冷鏈將美味送到全國各地。」劉世銘介紹,店裡正在研發鱘鰉魚啤酒等產品,現在一年消耗約40噸鱘鰉魚,有效帶動了鱘鰉魚養殖產業發展。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撫遠市的東極魚市。(2024年10月拍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撫遠,一條魚的旅程正書寫著產業升級的故事。走進好運東極魚品特產店,濃郁的魚香撲面而來——古法熏制的馬哈魚泛著琥珀色光澤,顆粒飽滿的魚子醬晶瑩剔透,20餘種精深加工產品琳琅滿目。

「我們堅持用柞木慢火熏制,讓每一條馬哈魚都帶著果香。」企業負責人劉濤拿起一條熏魚介紹道。這家紮根邊境的小廠,每年要消耗80多噸優質大馬哈魚,通過電商平台,這些來自東極的美味正「游」向全國餐桌。

從街邊攤到精深加工,撫遠魚產業完成了華麗轉身。2024年,撫遠市漁業總產量8078噸,產值超過1.9億元。現在,撫遠市鱘鰉魚現代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中,投產後將實現從繁育到加工的全產業鏈發展。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在黑龍江省撫遠市的東極魚市,魚販進行直播帶貨。(2024年10月拍攝)新華社發 (楊威 攝)

在這裡,魚也化身為獨特的文化符號。走進米比赫哲工藝室,一幅幅精美的魚皮藝術品令人驚嘆——栩栩如生的生肖魚皮畫、精巧別緻的魚皮掛飾,都在訴說著赫哲族傳承千年的漁獵文化。

「這些魚皮畫選用烏蘇里江特產的大馬哈魚皮,經過三十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非遺傳承人王桂榮輕輕撫摸著作品介紹道。為迎接7月2日在撫遠舉辦的第七屆黑龍江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她和團隊特別創作了100幅「東極印象」主題魚皮畫,將日出勝景與魚皮技藝完美融合。

如今,撫遠已有上千名手工藝人從事魚皮製品製作,年創收超百萬元。這些承載著赫哲族智慧的魚皮藝術品,正成為中國東極最受歡迎的文旅名片。

(來源:新華社)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