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2023年12月30日21:50:04 歷史 1338

公元119年,東漢官方忽然發布了一條『極具爭議』的命令。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當朝太后鄧綏下旨,要建立一所學校。學校本身沒什麼稀奇的,真正稀奇的地方在於,這所學校開辦之後,將會同時招收適齡男孩和女孩!而且開學之後,男孩和女孩將會在一起上學!

這道命令下達之後,很快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思想比較守舊的儒家學者,都紛紛表示反對。很多人認為,男孩和女孩分別上不同的學校,這是自古以來的慣例。如果讓男孩和女孩在同一所學校上學,很容易會出現各種問題。

甚至有很多老夫子公然高呼:這種事情,簡直就是世風日下,傷風敗俗!還有很多人認為,女孩壓根就不應該上學。女孩就應該在家裡學學女紅,等到年齡大一點之後,直接嫁人,然後在家裡操持家務。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儘管當時反對的聲音特別大,但是最後,在當朝太后鄧綏的堅持下,這所『特殊』的學校,還是如期開學了。這所學校,主要招收5歲以上的適齡貴族男女,總計招了七十多人。開學之後,男女同學直接在一起上課,並且同樣學習四書五經,學習各種儒家典籍。

如果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我們會覺得這事沒什麼稀奇的,甚至會覺得非常落後!要是他們不學四書五經,和現代一樣學習一下科學技術,那似乎才是正常的。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但如果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們以一千九百年以前的視角來看,結果就不一樣了。雖然只是單純做到了男女同校,但是如果放到一千九百年以前,那這個事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乃至是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是相當炸裂的!

因為男女同校的背後,代表的其實是極為先進的教育理念。而歷史上真正大範圍推行『男女同校』,全面普及男女平等的教育,那其實得等到清朝末期,甚至是清朝滅亡之後才開始。

那麼,歷史上的第一所『男女同校』的學校,為什麼會在東漢時期就出現?當時下達這個命令的太后鄧綏,到底是怎麼考慮的?男女同校這件事的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古代很多人都反對這事呢?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這段歷史,我們其實還得從中國古代的教育發展史開始說起。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以及相關史料當中,我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官辦學校,其實是在商朝。至於商朝之前,因為相關史料太少,而且也沒有相關文物出土,所以我們暫時也不太清楚商朝之前的情況。

而到了商朝之後,因為商朝存在鬼神崇拜,祭祀的禮儀特別繁瑣。再加上商朝已經有了甲骨文這種文字體系,而這些禮儀和文字,是無法在家庭教育當中完成的。

所以,在商朝的時候,第一次出現了官辦學校。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不過,商朝的學校,屬於典型的貴族教育。只有最上層的貴族,才有資格學習文字,學習各種祭祀禮儀。所以歷史上絕大多數的商朝百姓,以及商朝的奴隸,他們其實也不認識甲骨文。

而再往後,到了西周時期,有關官辦學校的記載,就開始逐漸多了起來。

根據西漢時期寫成的《大戴禮記》所載:西周的官辦學校,叫做太學,也叫大學。當時有資格開辦這種學校的,只有周天子和諸侯。而到了西周中後期,又出現了所謂的『小學』。小學完成基礎教育,大學完成高等教育。

另外,周天子和諸侯開辦的學校,名稱也不一樣。周天子開辦的學校,叫做辟雍。諸侯開辦的學校,叫做泮宮。而且一般來說,小學都直接開在王宮周圍,或者開在城裡。而大學或者太學,則因為佔地比較大,往往都開在城外。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同時,負責高等教育的太學,除了教育職能之外,還有一些祭祀的職能。所以太學的老師,往往也需要負責舉行一些祭祀工作。於是後來,這些老師也被稱作『祭酒』。

反正不管怎麼玩,在西周以及西周之前,官辦教育都是『貴族教育』。也就是說,當時這種官方開辦的學校,是不允許平民參與的。

至於為啥只有貴族參與,這事其實很簡單,因為當時生產力不夠!試想一下,如果當時西周政府推行義務教育,所有孩子都能上學。那麼接下來,國家得拿多少錢來養老師?

而在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環境下,哪怕周王室和各大諸侯國,把所有稅收都拿出來,全部興辦教育,也養不起那麼多老師!

所以,在春秋戰國之前,教育一直都是貴族的特權。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而接下來,到了春秋後期的時候,終於出現了一個超級牛人,打破了這個規則。這個人,就是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

雖然孔子的思想,在後世有很大的爭議。但孔子興辦教育這件事,是我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抹黑的。很難想像,在春秋後期那個時代,孔子敢於率先打破慣例,招收平民學生,而且是大範圍招收平民。

當然,孔子辦教育,也是收學費的。按照孔子的規矩,不管是平民還是貴族,想要來他這邊上課,首先得給他拿十條臘肉,當時叫做『束脩』。在春秋時期,十條臘肉的價值,其實還是很高的。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孔子本人也不是什麼有錢人,他也需要生活。而且辦教育需要買書,這筆錢也是一個很大的開銷。所以總得來說,孔子這個收費標準,並不算高。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孔子能打破貴族教育,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歷史背景。那就是在春秋後期的時候,鐵制農具開始出現。

鐵制農具的出現,極大的提升了生產力。最明顯的一個改變是,一個平民家庭用了鐵制農具之後,收穫的糧食變多了。有了多餘的糧食,一個平民家庭多攢一段時間,才能湊出十條臘肉,湊出脩束之禮。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這要是放在商朝,就算孔子有這個心,下面的那些平民,也湊不出這個學費。

而從孔子這個時代開始,教育開始迅速向下發展。很多平民百姓,咬咬牙也能接受教育。於是接下來,歷史上著名的百家爭鳴的時代,就正式開始了。

而隨著百家爭鳴開始,再往後,很多諸侯國意識到一個問題:原來讀書人的影響,竟然這麼大!以後誰擁有了更多的讀書人,誰似乎就可以發展的更好!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於是接下來,到了戰國初期的時候,歷史包袱最小的魏國,首先開始大規模在教育上面砸錢。當時魏國在位的魏文侯,花了大價錢,去列國請讀書人來魏國治學。而在魏文侯的努力下,很快,魏國就出現了著名的『西河學派』。而魏國本身的教育,也開始迅速發展,成了列國之中的第一名。

而這個結果,直接導致魏國湧現出了一大批人才,最終就導致魏國成了戰國初期的頭號強國。

見到這個結果之後,其他諸侯國,自然也不甘落後,紛紛開始效仿。而在這其中,做的最到位的,當屬東邊的齊國。齊國在完成田氏代齊之後,同樣開始往教育領域拚命砸錢,興建了著名的『稷下學宮』。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因為西方秦國的崛起,導致魏國常年打仗,國內動蕩不安,讀書人很難專心研究學問。所以到了戰國中後期,齊國的稷下學宮,就成了當時中原地區的最高學府。諸子百家的各派學者,都在這裡任教求學,各種思想開始相互碰撞。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因為各國開始逐漸往教育領域砸錢,很多官辦學校,開始紛紛出現。如此一來,平民階層反倒受益更大。到了戰國中後期,很多出身平民階層的孩子,也可以直接讀書,成為有用的人才。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另外,隨著平民階層開始讀書,平民對於上升通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個結果,直接倒逼各國開始紛紛進行變法。最後,設置上升通道最成功的秦國,就成了最後的贏家。而且後來,這個結果,還倒逼漢朝開始設置察舉制。

反正到了戰國末期的時候,只有貴族才能讀書的傳統,已經被徹底打破。平民家庭,只要努力多賺錢,並且願意花錢供孩子讀書,也是可以去學習的。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在這段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例子,就是劉邦的弟弟,劉交。儘管當時老劉家並不是特別有錢,只能算是一個小地主。但是劉交少年時代,還是得以外出遊學,後來甚至還曾經一度追隨荀子的弟子求學,成了荀子的徒孫。

而接下來,到了秦朝之後,隨著秦始皇統一天下,辦教育這個問題,也擺在了秦朝政府面前。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秦朝在辦教育方面,也沒什麼先例可循。所以秦朝開國之後,在官方辦學方面,就開始推行一些很畸形的政策。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首先,因為焚書坑儒事件,秦始皇后來下令,禁絕大量私學。雖然這一招可以消除很多不利於統一的思想,但同時也阻斷了平民求學的機會,打斷了平民的上升通道。而這個結果,導致很多平民非常不滿,最後也成了秦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其次,因為秦朝推崇法家思想,所以後來秦始皇建立了一個『以吏為師』的制度。簡單來說,所有的基礎識字教育,可以在家裡完成。而完成了識字教育之後,則不再像以往那樣,去上那些私學,而是要直接去官府任職,去跟隨當地的官吏,學習秦朝法律。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秦始皇的這套制度,等於是把教育系統和官員系統,直接合二為一了。所以從管理角度來說,確實有可取之處。或者也有可能秦始皇還有其他後續的方案,但是還沒來得及執行就去世了。

而但從結果來看,秦始皇的這套操作,並不算好。

因為秦朝的這套制度,阻斷了平民接觸知識,阻斷了平民的上升通道。

再之後,等到秦朝滅亡,西漢建立。到了西漢時期,西漢鑒於之前秦朝的先例,直接廢除了秦朝的很多禁令。尤其是到了漢惠帝劉盈在位時期,直接廢除了所謂的『挾書律』,允許百家思想隨意傳播。所以在這之後,各種私學就開始逐漸復甦了。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但同時,因為西漢初期,奉行黃老之道,喜歡無為而治。所以西漢前期,前面幾位皇帝,也沒有大規模去搞官辦教育,而是把教育完全推給了民間。當然,漢文帝和漢景帝在位時期,還是多次選拔人才,也算是變相開啟了上升通道。

就這樣,到了漢武帝時代,西漢的教育問題,終於越來越大,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因為之前西漢一直沒有組織大規模的官方辦學,導致各種思想開始肆無忌憚的傳播。等到了漢武帝登基之初,這種趨勢已經給國家造成了很負面的影響。因為當大家的思想都不一致,天天都在忙著吵架的時候,國家內耗就太大了,哪還能集中精力去打匈奴呢?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於是,漢武帝登基之後,首先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同時,漢武帝還聽從了董仲舒的建議,重新開設了『太學』,作為漢朝的最高學府。

而再之後,隨著太學開設,各地的讀書人在家裡完成基礎教育之後,可以直接來太學完成高等教育。而從太學畢業之後,更是可以有較大可能,直接被授予官職。這樣一來,西漢的教育系統,就和官員管理系統銜接上了,上升通道也徹底通暢了。

此後,從漢武帝時代,一直到西漢末期,這條通道開始變得越來越寬。等到了王莽篡位之後,太學的學生總人數,已經突破了一萬人!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這其實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成績。

雖然王莽在後世的爭議很大,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王莽在教育方面,確實很捨得砸錢。以當時西漢的國力來說,想要支撐一萬的人,同時完成高等教育,國家還給各種補貼,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當然,想要支撐這個奇蹟,肯定要花很多錢。王莽的初衷固然很好,他想大規模推廣教育,提升全民素質,以此來解決問題。但結果,當時新莽政權的生產力,並不足以支撐這種規模的教育。

於是不久之後,王莽的新朝就被滅了。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但是即便這樣,王莽這個失敗案例展現出來的東西,卻讓大家思考了很久。所以後來,等到劉秀稱帝之後,在劉秀還沒統一天下之前,劉秀就在洛陽城外,重新設置了太學,並且開始重新對整個國家招生!

當時的劉秀,為啥要在仗還沒打完的時候,就拚命往教育領域砸錢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只有開設了太學,讀書人才覺得有上升通道,以後才願意支持劉秀統一天下。所以這個錢,劉秀是萬萬不敢省的!

而且,有了之前王莽的先例,東漢在教育領域,也不敢再節省開支。從劉秀時代開始,東漢一直在極力擴充太學,希望能夠支持更多士族學生讀書,以求獲得更多的支持。後來到了巔峰時期,東漢的太學,更是可以同時容納超過三萬太學生就讀!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在一千九百多年以前,在一個總人口只有六千多萬,一個落後的農業政權內部,可以支撐超過兩千分之一的人,長時間脫產學習。這種事情,放眼整個人類古代史,都是極為罕見的。

不過請注意,以上所說的所有的教育,所有的學校,基本上都是只針對男子的!不管是官方開辦的太學,還是自己開設的私學,都是針對於男性的。

這當然不是因為我們的老祖宗歧視婦女。

準確來說,這依然是生產力的原因。

簡單來說,在古代的科技水平下,男性和女性的生產力是不一樣的!因為男性天生在體力方面,更具有優勢。同樣一塊土地,男性耕種產出的糧食更多,可以養活全家人。但是如果讓女性去耕種,可能壓根就無法完成這個工作!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所以,從很早的時候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形成了一套『合作模式』。這套合作模式,是以婚姻關係為基礎。一對夫妻結婚之後,男子負責打獵、耕種這類重體力活。女子則是負責照顧家庭,從事紡織和女紅。

在古代的時候,糧食和布帛,都是生活必需品。而在這種模式下,一組男女可以自給自足,所以後來才有了『男耕女織』這個說法。

而等到教育開始出現之後,一個新的問題就出現了。這個問題就是,女子要不要像男子一樣,一起接受文化教育呢?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其實真沒有那麼古板。最開始的時候,商朝的女性其實也可以從事其他體力勞動,自然也有受教育的權力。比如說商朝的女戰神婦好,人家不光可以做男子的工作,還可以帶兵打仗。

但是後來,大家很快發現,男女一起接受教育,其實是很不划算的一筆買賣。

試想一下,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接受教育是為了什麼呢?其實絕大多數人接受教育,無非是想過更好的生活。而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從事重體力工作的男子,去接受教育,遠比女子接受教育更划算。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而如果兩人都接受教育,這個結果當然很好,但在功能上重複了。在生產力比較低的情況下,由男子接受教育,去外面打拚做官,然後女子在家照顧家庭,這種分工在經濟上更具有優勢。

當然,到了現代之後,有人可能會質疑:那為什麼不是女子接受教育,去外面做官,然後由男子照顧家庭呢?

對此,我們只能說,這真的不是歧視,而是現代人太高看古代的官員了。

實際上,在漢朝之前的生產力條件下,很多基層官員,他們其實也要從事體力勞動的。就比如說當年的劉邦,劉邦在當地相當於一個基層派出所所長。但即便是這樣的人,在當時依然要進行耕種。如果不耕種的話,就會被當地百姓視作不務正業。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所以,一直到東漢,『男主外女主內』的這種教育模式,都是特別深入人心的。雖然在那個時候,也有人對此表示質疑,認為也有女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權力。但更普遍的觀點,大家還是認為女子應該從事家庭勞動。

於是,當時社會的普遍觀點是:男子應該去接受教育,去上太學求學,然後通過察舉製做官。女子則是應該學習女紅,學習家庭勞動。當然,貴族女子可以接受基礎教育,應該在家裡認字。但是在往上的高等教育,就完全沒必要了。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這種觀點,基本上就是當時社會的主流觀點。

順便說一句,在東漢前期,最有名的支持女子接受教育的人,叫做鄧訓。這個鄧訓,就是後來那位太后鄧綏她爹。

據史書記載,鄧綏小的時候,對歷史和四書五經特別感興趣。但這些東西,往往都是男子進入太學之後,接受高等教育時學習的內容。所以當鄧綏表現出這個性格的時候,她的母親特別反對。反倒是她的父親鄧訓,特別支持鄧綏,甚至還經常在下班之後,主動教導鄧綏讀書。

也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當中,鄧綏接受了非常優質的教育。所以後來入宮之後,鄧綏可以迅速超過其他嬪妃,最後坐上了皇后的位置,繼而又成了太后。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而鄧綏掌權之後,她對於女性教育的思考,其實要遠比一般人更加深刻。

作為國家的掌權者,鄧綏此時當然明白,國家為什麼不開設女子教育。或者說,就算開設女子教育,女性接受的教育,也和男性截然不同。

說到底,這就是一個社會分工問題。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如果貿然推行男女平等,那是很容易會把國家整體搞得崩潰的。

但同時,鄧綏掌權的時候,又要思考另外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東漢外戚干政的問題。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在鄧綏之前,東漢歷史上已經出現了好幾次『外戚掌權』的現象。簡單來說,東漢中後期的皇帝,壽命普遍不長。往往都是皇帝先死,然後皇后成了太后之後,輔佐小皇帝管理幾年國家,之後再去世。

而這種現象,就帶來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旦老皇帝去世,小皇帝年齡太小,太后不得不出來主持朝政。但是太后本人,又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不知道怎麼治國!這該怎麼辦呢?

類似的情況,東漢之前就曾經發生過一次。比如說當年東漢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去世之後,他的皇后竇氏掌權。而這位竇皇后本人,她應該就沒接受過高等教育。至少,對於四書五經和歷史之類的東西,她應該是不太懂的。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而這樣一位太后掌權之後,帶給國家的,其實是一場災難。在竇太后掌權時期,雖然東漢發展的也不錯,但竇太后卻更傾向於扶持自己的娘家,把家族放在國家前面,最後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反觀鄧綏,鄧綏雖然也沒上過太學,但是她小的時候,接受過類似的高等教育,她懂歷史,懂如何治國。所以在她掌權之後,東漢並沒有出現太多問題,反倒是熬過東漢歷史上最難的一波天災。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如果把鄧綏和竇太后互換一下,那估計在這十年里,竇太后能直接把東漢玩到崩潰。

對於這個問題,不管是鄧綏,還是她的丈夫漢和帝,理解都比較深刻。所以當年漢和帝掌權之後,很快就設立了東漢的第一所女學,直接邀請貴族適齡女子過來上學。

而到了鄧綏掌權後期的時候,鄧綏也越來越覺得,女性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至少,將來有希望做太后的這群女性,必須得接受高等教育,她們必須得懂歷史。要不然的話,讓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女子成為國家的掌權者,對國家來說,絕對就是一場災難。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鄧綏同時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給皇帝選一位好皇后。

當時在位的皇帝,是鄧綏擁立的漢安帝。在鄧綏的安排下,後來,漢安帝立閻氏為皇后。這位閻皇后出身的閻家,非常有文化。她的爺爺,當年在漢明帝時期,就以通曉各種典籍聞名。出身這樣的家族,閻皇后本人的文化水平,自然也不低。

第二件事,就是興辦女學,去教育再下一代的貴族女子。這些女學教育出來的女子,未來他們當中,肯定會有一個人,成為漢安帝兒子的皇后。這樣一來,再下一代皇后的文化水平問題,也解決了。

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鄧綏的這個安排,至少成功了一半。在給兒子選媳婦的時候,鄧綏看走了眼。後來那位閻皇后成了太后之後,大肆擅權。但同時,因為閻氏的文化水平比較高,她掌權期間,國家倒也沒出大問題。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而到了孫子那一代,後來漢安帝的兒子漢順帝的皇后,上沒上過鄧綏開辦的女學,這事史書上沒記載。但顯然,鄧綏的這套操作,在當時東漢高層貴族之間,形成了一股女子讀書的風潮。所以再後來,漢順帝的皇后梁氏,也是一個文化水平相當高的人。

當然,文化水平高,並不意味著不擅權。後來梁氏掌權的時候,梁家更囂張。

但是外戚掌權,跋扈歸跋扈,太后本人有文化,至少可以保證國家治理不出大問題。從這一點來說,鄧綏的這個方案,還是很成功的。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而在此同時,鄧綏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這批女孩,接受的都是傳統的女子教育,小時候沒和男孩子打過交道。稍大一點之後,直接嫁給了皇帝或者皇子,後面順利成為太后。在這種情況下,她們不知道怎麼和男子打交道,依然很難處理好國家政務。

所以,之前的女子學校,還不夠。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元119年,鄧綏才會下令,組建一座男女同校的學校。雖然這所學校的學生,男女都是小孩,接受的基本上也都是基礎教育。但至少,這種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問題。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就這樣,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所『男女同校』的學校,出現了。而在這所學校開學之後,第一批招收的貴族男女,就超過了七十人。而在這所學校開學之後,很多皇族子孫,也都同時入學,開始在這裡上學。

值得一提的是,大概就在這所學校開設一年之後,漢安帝的兒子劉保,正式入學。入學之後,劉保表現的非常努力,而且很有天賦。所以在這之後,鄧綏才下令,讓漢安帝立劉保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漢順帝。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有明文記載的『男女同校』的學校。

雖然這所學校開辦的背後,有很多政治目的,而且也只是針對於極少數的東漢高層貴族。但即便這樣,這所學校的開設,依然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因為向貴族女子開放受教育權,不單單是一個教育問題,而是意味著女子能不能合法掌權的問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祖先真的沒有想像的那麼古板。至少,在一千九百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大幅提升了女性的地位,並且可以接受女性領導國家。

誰說我們的老祖宗很古板?東漢中期,適齡男女已經可以同校上學! - 天天要聞

至於說當時平民沒有普及女性教育,大部分民眾依然繼續『男耕女織』的生活。不好意思,這不是性別歧視的問題,而是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而想要真正解放女性,徹底實現男女平等。這恐怕就要等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女性可以同樣從事高生產力工作之後,才能真正實現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