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文物保護法模擬法庭活動閉幕式上,上海市文物局與華東政法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整合各自在實踐經驗、學科優勢等方面的優質資源,依託華東政法大學韜奮新聞傳播學院,攜手共建上海市文物法治研究傳播中心。
作為全國首個文物部門與高校共建的專門圍繞「文物+法治」的研究機構,此次合作將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充分整合發揮上海市文物局的專業力量和文物保護實踐經驗,華東政法大學的科研優勢和法學學科底蘊,旨在打造集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文化傳播、社會服務於一體的文物法治綜合性平台,深入貫徹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全方位推動文物法治建設的創新發展。
未來,上海市文物法治研究傳播中心將圍繞文物法學領域的前沿問題文物法治實踐中的熱點難點,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助力健全文物法制體系,為完善上海和國家文物保護法律制度提供基礎理論研究和政策建議,促進文物保護法律體系不斷健全;推動文物法治能力建設,結合上海文物工作實際,為文物保護工作提供針對性的法理支持和社會服務,協助解決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加強文物法學人才培養和智庫建設,培養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文物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為文物保護事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加大文物普法宣傳,增強公眾對文物法治重要性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公眾依法保護文物的意識和自覺,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物保護的良好氛圍。
上海市文物法治研究傳播中心的成立,是上海市文物局和華東政法大學秉持對文物事業的共同責任與擔當,全面深入學習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新時代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雙方致力於將該中心打造為上海文物法治建設創新平台,勠力為全國文物法律體系建構完善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上海經驗」,為提升全社會文物法治意識、推動文物事業在法治軌道上繁榮興盛、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傳承歷史文明作出貢獻。
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今年3月正式施行,為推動新法「入腦入行」,5月24日至25日,「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文物保護法模擬法庭活動」在上海舉行,通過「以案釋法」的模擬法庭辯論形式,引導大學生深入理解法律條文,推動文物法學教育與人才培養,在全社會營造「依法守護中華文明瑰寶」的濃厚氛圍。
本次活動面向全國高校全日制學生,以校為單位組隊。經選拔,北京、上海、陝西、甘肅、山東等地8支高校隊伍成功入圍。辯題由文物保護專家與法學專家聯合編寫,緊扣新法核心條款與現實難題。
值得關注的是,活動初賽與決賽在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舉行——這片跨越三個世紀的校園,原為聖約翰大學舊址,2019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留著眾多風格獨特的文物建築,本身就是「活的文物保護教材」。在國保單位里舉辦模擬法庭,正是「以法治護文脈」的生動實踐。
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還將在主場城市長沙舉辦返場表演,擴大普法覆蓋面。